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调查:中日对彼此好感度都下降
日期: 2011/08/12 12:11
昨天发布的一项中日联合调查结果显示,因钓鱼岛撞船事件和今年福岛核危机的影响,中日双方受访公众对于对方国家的好感度今年出现下降,对中日关系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的中国民众不到一半。

  这项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七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对象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沈阳、西安等5个城市1540名普通民众、1000名高校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以及1000名日本民众和500名知识分子。

  调查发现,中国一般民众自2005年起对日好感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因受去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和今年福岛核危机的影响,对日好感度仅28.6%,同比下降了近10%;认为日本是一个和平主义国家的中国民众今年也只有6.5%,比去年降低了近5%。中国师生对日本好感度为43.1%,也较去年的45.2%有所下降。

中日民众缺乏互信

  日本方面,有20.8%的公众和40.6%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印象较好,但分别较去年下降了6.5%和10.8%。

  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中国仅有41.2%的一般民众和30.4%的学生教师持乐观态度。

  有58.4%的中国一般民众和42.8%的师生,以及63.2%的日本公众和51.2%的知识分子把中日关系紧张归咎于“领土问题”。双方受访民众也认为,两国民众缺乏互信,以及海洋资源纷争都是中日关系良好发展的绊脚石。

  调查也发现,50.9%及68.1%的中国一般民众和师生认为日本政府在应对福岛核危机时存在问题,他们认为日本未充分考虑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信息公开也不充分。

  另外,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中国受访者没去过日本,更有94.2%的普通公众表示没结识过日本朋友。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媒体是两国民众互相了解的最主要渠道。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方正县事件”,再度体现了媒体对中日关系的重大影响。

民间交流有助
改善中日关系

  本月初,黑龙江省方正县立了一块“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一些网络和传统媒体带动舆论谴责,指方正县的做法是“为侵略者立碑”,有损民族大义。

  北京有关学者认为,舆论对方正县的口诛笔伐有失公允,带有盲目的“仇日”情绪。

  调查发现,约78%的中国公众和师生认为民间交流对于改善中日关系是重要的;持相应观点的日本公众和知识分子则分别有73.9%和93.6%。其中,双方受访者普遍认为,应大力推进文化、媒体、留学生接收、教育行业人员、民间企业人才,以及学者、研究者之间的交流。

  调查显示,提到日本,中国一般人的第一个联想是日本的电器产品;师生方面虽然选择最多的是“南京大屠杀”,但樱花、漫画和动画片紧跟其后,近三成的中国学生和教师也表示通过日本动漫和电视剧了解日本。

  日本公众对中国的第一联想则是中华美食和万里长城,知识分子则提及经济成长与经济大国。

  不过,双方民众仍普遍认为,对方的经济发展对本国是有益的:超过六成的中国一般民众和师生,以及81.4%和41.9%的日本知识分子和公众持这个观点。

  第七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对象,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沈阳、西安5个城市1540名普通民众、1000名高校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以及1000名日本民众和500名知识分子。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13596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