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88位高管7月辞职,疑为套现做准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7月份A股上市公司公告发现,在这一个月期间,共有88位高管辞职,如果算上独立董事辞职,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的人数将达98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超过3人辞职。
在这88位辞职的高管中,持有公司股份的高管共21人,占当月辞职总人数比例约25%。不过,其中有5位高管辞职后,仍在该公司担任职务或在集团任职。剔除上述因素后,共有15名高管彻底切断了和原公司的关系,离职后不在原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值得注意的是,这15位高管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报道称,虽然高管辞职原因多冠以“个人原因”、“工作调动”等,但他们千篇一律的辞职原因与其持有的巨额财富仍引来投资者的质疑。
按照中国《公司法》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不过,若高管辞职,半年后即可不受上述“枷锁”限制。因此,不少投资者不可避免地会将高管部分高管的辞职与“减持套现”画上等号。
针对高管辞职套现这一现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一些企业和高管持股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上市,加之中国股市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高估值现象,新股市盈率远超公司高层的预期,在这样的巨大价差之下,对于一些高管来说,能迅速减持套现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而这些高管离职后,套现的门槛随即降低,通过辞职,不仅可以套得大笔现金,而且由于他们拥有上市公司工作经验,也不愁找不到新工作。
他说,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如果核心高管层有人出走会对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对于这种‘不厚道’的现象,股东可以质疑、谴责。”
不过,董登新称,通过辞职加速套现的行为只要合法合规,监管层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中外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