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丽燕
日本的学校一般会安排很多让家长了解学生校园生活及学校教学情况的参观日。记得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参观日曾多达一年4、5次。这样除去近两个月的寒暑春假之外,平均每隔两个多月便要去学校参观一次。虽然是否去参观是个人的自由,但为了树立自己关心孩子成长的好妈妈形象,我一般都是积极参加的,即使心里抱怨著日本的学校真是麻烦!不过正是通过这样的参观,让我对日本的义务教育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回想起来,真要感谢那些参观日。
这种参观日随著孩子年龄的增长,学年的升高逐渐地少了起来,以至于上了高中就只剩下一年一次了。这让曾经觉得参观日麻烦的我颇感寂寞,仿佛自己不去学校参观,便是远离了学校教育,远离了对孩子成长的关注。
话说这一年一次的参观日在不知不觉中已过去了两次,好像刚刚才入学的高中生竟在转眼之间进入了三年级,而参观日也只剩下了最后一次。5月的周末我参加了高中的最后一次参观日。
参观日也可以叫公开教学。来参观的人并不只限于该校的学生家长,还有本地区、甚至非本地区县内各地的中考生及家长,另外住在周围的居民也可以是参观者。人们来这里不仅是为获取与自己孩子有关的学校信息,还有的人就是抱著来听课学习的单纯目的。
我呢,目的二者兼有。看我家学生怎么上课,是不是老师台上眉飞色舞,她在下面酣入佳境。还想看看她评价高的老师和评价低的老师到底怎样。另外完全就是很私人的目的□□为自己,找门儿想听的课听听。
第一节地学课是很期待的。首先因为我家学生对地学远藤老师有很高的评价,另外也想重温一下伴随我青春时光的地学知识。可是到学校时,第一节课已过了大半时间,而且地学实验室的门紧闭著。我正犹豫著进不进去,老公说话了:“参观日嘛,还不想看哪儿看哪儿。”说著就打开了教室门。立刻听到里面老师说:“请,请进来!”于是,老公昂首阔步,我跟在后面低头小跑著进了教室。
课的内容并不是我熟悉的矿物、岩石、地层,而是在讲评考试试题,且是天文学的内容。老师伸开双臂,把自己当作宇宙中的某天体,或地球,或太阳,手臂则画出了围绕该天体运转的星体轨道,很是形象,通俗易懂。我立刻便知道了我家学生给与他高评价的原因。但这还不是高中生欣赏他的全部原因。据说,该老师上课常插些课外话题,比如自己年轻时走南闯北游逛世界的奇遇,及自己小时调皮捣蛋的经历。看来,纯粹的自然科学的魅力是有限的,要想将它们印象深刻地传授给学生还需要传授者本人的生动性。虽然这堂课只听了个尾声,也没听到老师的“武勇传”(传奇故事),但自觉不乏收获。
没想到,过后却被我家学生爆批了一通。说我们KY(日语,形容不会察言观色,没眼力架的人)!丢人!没见门关著吗?还愣往里闯!原来开始上课时,老师说今天讲评试卷,没什么好让参观者听的内容,把门关上就不会有人进来参观了。不想遇到了我们这样不懂得潜规则的KY。好在高中生们对于同学的家长并不熟知,估计没几个人知道我们是我家学生的父母,故丢人度还不算太高。
第二节课的现代文一定要听的原因是我家学生对这个老师的评价极低。果然,我听了不到5分钟,便听不下去了。理由是乏味,老师什么都不讲,而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念课文。但是据说,同样是教授“现代文”的另一位老师却得到了学生们的高评价。这恐怕是照本宣科与诚心传授所产生的差异吧。
第三节课我去了日本史的教室。这个教室里没有我家学生,来这儿听课完全为我自己,自己想学学日本历史。我一直在为自己不懂历史找“合理”的借口,那就是本人是学理工科的。其实这个理由最多也只适用于学生时代,而本人至今依然才疏学浅的原因当然不能怪罪于专业,而是自己不善于更新积累新知识的结果。所以要学一学,哪怕只是知道些皮毛。
日本史课讲的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明治时代,正是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时期。在这段历史中,岩仓具视、伊藤博文、大隈重信等接受了西方自由思想的政治家们建立了日本现代社会体制的雏形。其实有些内容自己也曾看过书,但一经人讲解,就会感到更加豁然开朗,并易进入记忆。
历史课上除了课本上的这些内容外,对老师讲的另一些内容似乎印象更深。他说他常跟学生们说应该坚持“现场主义”,即要到现场亲眼观察,亲身体验。
于是曾经有两个学生对他说:“老师,我们周末去体验女仆咖啡店了。”
这个回答真让人意外,又有些哭笑不得。老师开始还很不以为然,但是,听了学生们讲述的关于女仆咖啡店的种种感受,老师感到这种现场体验也是一种社会及人生的体验。
他的另外两个学生则在某日无辜旷课。第二天那两个学生来跟他说,他们去现场了。说是早上到了校门口,发现天气好得令人不愿呆在教室里。于是两人决定骑车去日本海。要知道,从长野县松本市到新妰县日本海岸的糸鱼川市有100多公里远,按照骑自行车平均速度10公里/小时计算的话,少说也要10个小时才能骑到目的地。结果,他们骑到了目的地,却再无体力骑回来,只能让家长去把他们接了回来。老师说,这两个学生后来考取了早稻田。虽然不提倡任何人都去搞这种出人意料的体验,但是去尝试事物的热情及好奇心是很值得提倡的。
这样,在历史课上整整听了65分钟(日本的高中一节课65分钟),没有感到任何厌倦与乏味。据说,周围居民,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没事儿也常来参加学校的公开教学。爷爷奶奶大爷大妈们重归校园,不仅能够再次体验做学生的感觉,还可以将知识不断丰富、更新,并可使自己的大脑退化得慢些。
这就是我参加的高中参观日,想到它已是我家学生的最后一次参观日,不禁有些怅然。但即使我家高中生不在,我仍然可以继续来参观听课。也许明年我还会再来,只是需要注意:门紧闭的教室,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