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痛悼金话筒“小喳子”张培
日期: 2011/06/02 11:30
贝龙

惊闻张培去世,我不能相信!现实为什么这样残酷?!20年前,我还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任《星期广播音乐会》主持人之一时,听陈醇老师和袁超等一些年轻播音员叫她“小喳子”,觉得挺逗挺亲切,想来是因为她直爽近人。确实,当年在北京东路2号,我捧着胶带在楼梯跑上跑下时,每每遇到张培,她常会问起我的节目,并立刻直接对我的播音细节加以指正。时常,当我对某个多音字的发音有疑问时,我就直接打电话到播音组请教她。张培不仅说了正确的发音,还告诉我有多种误读的可能。她的专业和爱心使我常对同事们说:“张培的艺名就注定了她张口就能培养人”。

最令我惭愧的是,我约有两年间一直误以为她是北京人,有一次我的音乐专题《弄成到底弄成了》在全国获了特等奖,她高兴地打电话说上海话祝贺我,并激动地说她很欣赏范蓉老师为我念的解说,说着就念了起来:“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我惊呼!这不就是范蓉老师的再版吗?

最早认识张培是在1977年,那时我刚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并担任了电台业余演播小组组长,跟贾成彬老师学习广播剧并参加演播。那天刚录完音,贾老师就把在大播音间隔音玻璃外注视我们的一个脸蛋像苹果的女孩介绍给大家,说她是分配到上海电台才一年的“小喳子”。立刻,我们这群迷恋广播的年轻人就对她“喳”开了锅。以后,张培经常在下班之后的晚间在玻璃外注视我们,贾老师就常请她当解说让她也爱上了广播剧………张培本名叫查培莉,1956年3月6日生于上海。她从小受喜爱戏剧的母亲的影响,热爱艺术。中学时就参加了区学生文艺表演队。1972年入伍在昆明军区话剧团当演员。1976年从昆明军区话剧团复员后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先播新闻,后主持文艺节目。1992年,她成了上海最早获得全国广播“金话筒奖”的名主持,同年她加盟新诞生的东方广播电台,主持《半个月亮》《夜阑书香》《三个女人一台戏》等节目。她多才多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持了众多重大电视晚会,成为家喻户晓的荧屏“一姐”。

“此声只应天上有。张培老师,走好……”在29日晨的微博上,很多网友们都用自己的话语表达了对张培离世的哀悼。零时33分,张培因肺癌,在床头听着在自己录制的《美文妙律》中安详西去,而她优雅的声音也停留在无数人的记忆中……张培对培养新人充满了热情,今年3月6日是她55岁生日,她所在东方广播经典947的十多位年轻主持人来到她的病床边,陪她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生日。55岁还年轻的她本来还能轻松地带学生;刚刚当上奶奶的她,还可以去在澳洲的儿子处享受天伦之乐。没想到,她竟过早地离开了大家。

在生活里,张培是个开心果,病重期间,大家去看她,她总是笑脸相迎。人们帮她揉揉痛处,她说,你跟它说呀,让它乖一点,别疼了。她还在逗大家乐呢! 张培是个特别天真、特别可爱的人,也是个马大哈,丢三拉四。有次她进商店问,今天这么暗是不是停电?原来她自己戴着墨镜。她把儿子放在托儿所,下班后竟然忘记去接。这次,她这痛那痛,癌细胞扩散,体检早已测出肺部阴影,她却稀里糊涂误认为是颈椎、腰椎不好,把注意力全投在节目中,结果耽误了生命。她透支太多了……对大姐来说,她什么都不上心,上心的只有广播。

张培的去世,再一次提醒人们保护文化名人。二十年前、十多年前,上海译制片厂著名配音演员富润生、童自荣、乔榛先后得顽症,使人们意识到了把自己长期“关”在密闭的地毯式播音间里的危害,并且还专门讨论过越投入感情呼吸量越大,就越能吸入不洁空气的道理,但至今还未见有任何先进设备或措施“对症下药”。从不抽烟的张培得肺癌,难道不和陈旧的播音间有关吗?究其根源,到底谁是最初的和最终的无形杀手呢?

无情的时间抹不去三十四年前的记忆。我来日本办报13年,总想作出些成就才回上海向昔日的老师和同行们汇报,所以一直没勇气回去,但又担心以后会见不着他们。我的义父和恩师孙道临几年前去世使我心灵重创!现在,和我同辈的老师张培居然这样草率的走了,远离上海的我只能隔着远洋让东京的雨水冲刷哽咽的眼泪!

当我倾注全部情感写到这里时,雨还在越下越大,像是要汇成滔天波浪,把“小喳子”送上天际的最高处,让整个苍穹响彻张培最美妙的金话筒之声!

张培,一路走好!你在天堂中可别再操劳!北京东路2号的楼梯上永远刻着你的脚印!你熟悉的热爱播音艺术的三代人会把你的声音永远传授给子孙万代!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13455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