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潘公凯谈中国美术发展方向
日期: 11年05月3期

中西并重 两端深入


——潘公凯谈中国美术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 孙辉



5月12日,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带著他对东西方美术的创新理论发表演讲,为日本艺术界名人和旅日华人艺术家讲述有关中国美术发展方向思考。


潘公凯院长首先介绍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80年代文化讨论热对待传统问题显偏颇:在憧憬、学习西方的热情中迸发激进的全盘西化思潮,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传统采取了全盘否定、彻底抛弃的态度。美术领域的85新潮就具有这种性质;中国绘画的传统主线(精英性的部分)在五.四以来一直受到激烈批判,造成了对传统理解的几度断裂,思想界批判孔夫子与儒家,美术界批判四王与文人画。中国画的精英性主线难以承续,对中国画的理解被普及化、浅薄化,对艺术主体的研究被忽视。因而,传统的现代转型缺乏以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基础。


为了平衡与牵制上述一边倒的倾向,潘公凯从80年代开始在多次会议和论文中提出了在新时期中西两大艺术体系相互并存、两端深入的学术策略,希望在开放时代建构一个平衡的理性的真正多元化并存的学术格局,为中国美术的未来复兴作准备。


 什么是两端深入的学术策略?


潘公凯院长预测,新世纪中国的美术格局将是一个橄榄形:一端指中国传统的历史成就,尤其是以文人画为代表的精英传统;另一端指西方现代的前沿成果,尤其是其背后的理论和价值构建。在这两端的中间,是一个宽阔的混融区域。橄榄形的两头小,中间大,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回旋空间。


潘公凯以自己的研究和创作为例加以说明:


A. 对中国传统的研究:中国画研究远离市场,对精英传统的笔墨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探索。


B. 对西方现代的研究: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研究,重点不是学西方的表现形式,而是研究作品背后的理论与文脉,即在创作中体现理论思考的成果。


C. 在重视两端的基础上,对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回顾性研究,提出了自觉四大主义为主要观点的新的梳理与构建。


潘公凯在两端深入的学术策略中,强调对中国传统研究与对西方现代研究并重,强调对两端研究的深入性和学术性。他认为只有两端研究做深、做透,才能把中国的美术教育和美术事业放到一个国际化的知识平台上,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发展方向,才能把学术研究真正做到国际一流水平。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3421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