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地震的挑战和机遇
日期: 11年05月1期

■ 冯昭奎


 


日本发生地震,对中国也提出了挑战和机遇。


首先,日本地震引起核泄漏的惨重教训使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遇到挑战。福岛核电站的教训告诉我们:虽然核电站的抗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类社会可能遭遇各种与地震伴随或不与地震伴随的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导致引发巨大的核灾难并造成大范围的心理恐慌。


另外,福岛核电站的教训也表明,对乏燃料的再处理以及寿终正寝的核电站的善后处理,需要惊人的天价成本。这两点提醒我们今后发展核电事业需更加谨慎,注意适度,同时预计世界核电发展趋缓趋势将可能成为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价格长期趋高的重要原因,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石油危机。对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为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做好充分准备。


日本地震引起的产业链断裂也使我们面临挑战。日本制造的一大特色就是擅长制造处于全球产业链上游的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中间产品、材料和重要装备。在日本的工业品出口中,耐用消费品的比重不到20%,生产资料产品的比重却高达80%。日本有成千上万家能几十年如一日、甚至代代相传地钻研某个狭窄的专门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不少只有几十名、一二百名员工的中小企业在某些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产品方面居然在世界市场上占很大比例甚至首位,还有众多企业能制造任何其它企业都做不出来的产品,被称为only one(仅此一家)企业,因此有些产自日本的核心技术产品是难以取代的。


如今不少这样的企业由于受到地震、海啸、核泄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停产、倒闭甚至消失,使日本国内外很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高技术企业面临断货、涨价等问题,不得不寻求其它供货厂商替代,而对于很多厂家而言,迅速找到能取代经过长期磨合的、能保证质量和交货期的新供货厂商往往会十分费时费力。据报道,我国有不少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IT、汽车及其它制造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也遭遇到日本地震引起的产业链上游断裂的冲击。


然而,如果我们应对得当,就可能将上述挑战转化为机遇。在能源安全方面,虽然太阳能、风能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还不足以取代核电,但是我们在节能方面的潜力很大,如果我们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提升几个百分点,其效果可能不亚于开发出几个特大油气田。同时,在发展太阳能、风能方面,我们也是大有作为,同时需要分析日本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尽管技术很先进而实际发展却很缓慢的原因,特别是核电等传统电力部门利益集团如何牵制新能源发展的背景,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现象在我国发生。


在产业链方面,我们需将日本地震引起产业链断裂的压力转化为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动力,脚踏实地、全面地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积极培育大量拥有一技之长的、能献身于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与此同时,鉴于日本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有专家估计余震有可能持续十年之久,日本本国的地震研究机构则早就预测在日本经济发达地区有可能发生新的特大地震。为此,日本不少大中小企业不得不考虑将原来出于防止技术外流而没有转移到国外的部分生产据点向国外转移。为了抢救战后日本创造的名冠全球的现代工业技术文明,也为了加快我国的产业升级,对于身受长期余震和可能发生新地震的恐惧之困扰的日本企业,中国应当欢迎它们向中国转移生产据点,为它们提供安全、宜居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环境。当然,中国也可望加大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并购日本的一些中小企业。不过,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调查、论证和评估,引进来的企业应该是真正有一技之长的、符合我国产业升级要求的环境友好型的企业;走出去的企业更应该考虑日本地震频发的具体国情,选择位于无论从历史记录看还是从未来预测看地震发生可能性都很小的地区的合资对象,或即使发生地震也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的行业领域的合资对象。从技术领域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水处理和水基础设施、半导体及电子器件、精密机械、防灾技术等有望成为两国企业合作的重点。总之,我们既要有为日本灾后重建提供合作的热情,又要认真遵照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明确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在中日贸易方面,预计日本灾后重建规模巨大、持续时间较长,而近在一衣带水的我国将可能成为支持日本重建、为之提供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最重要基地。我国对日出口将可能出现较大增长,特别是灾区承担著日本大约30%的农产品生产,农地受毁和核污染对日本的农业和渔业造成了极大损害,这将使食物自给率(国民通过食用国产食物摄取的热量占所摄取的总热量的比例)只有39%的日本更加依赖从国外进口粮食、蔬菜、鱼贝类等食物,我国是日本进口蔬菜、鸡肉制品、鱼贝类等食品的主要来源国(例如2010年日本约55%的进口鸡肉制品、44%的进口冷冻蔬菜和新鲜蔬菜来自中国),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农产品、水产品对日出口将可能有较大增长。


此外,这场灾难还导致数十万外国人离开日本,对已经进入超高龄化、少子化和人口减少社会的日本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可以预见日本灾后重建将可能需要引进大量劳动力,将可能成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向日本出口劳务的一个重要机遇。总之,今后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将可能加大,而我国为日本灾后重建提供广泛合作将有助于改善中日两国关系,有助于中日两国应对全球环境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等人类共同的课题,有助于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展,有助于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充实和落实。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13378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