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蔚怡
关东大地震灾难深重,但是在感觉上与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没有声势浩大的义演和募捐,也没有救援英雄的特写,更没有灾民对政府的感恩戴德,即使是救援结束之后我想也不会有英雄巡回讲演或赈灾表彰大会。因为这些在日本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该做的事情大家都在尽力而为。对遇难受难人的关怀和援助是直接的,而反馈的则是对人情冷暖的感知、思索和将来对社会的回报。而且灾区的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对他们的援助不一定要在短时间内表现的那么热情洋溢,这不是几个鼓舞人心的舞台秀能够解决的。
武汉电视台的采访人员将于3月23日抵到日本,这里的准备都在如期进行。
这个采访计划是在日本民众和社会各阶层的配合协作下,中日双方共同完成的一个“合作工程”。
日本国民(非灾区)在大难之中的感受、大难之后的对应,这些都会在以“感受日本”为主线的采访中有意无意中得到反映。
为了电视台采访的前期准备,我需要与所有被采访对象有交流,需要把他们的资料传达给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听到最多、感触最深的话是这样的:“现在很多人感受不到幸福和温暖,社会变成了一个淡漠的世界。物质越丰富,生活越方便,人与人之间的关连就越来越不重要了。我们看不到日本未来的光明,只能是在现有的生活中寻找有限的快乐和安慰。三四十年前,日本正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坚信日本会越来越富裕,国民会越来越幸福,可是现在日本社会问题成堆,过去的温暖的邻里关系和人情都淡化了,这不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但是却是现实。我们不希望中国的几十年之后也变成这样。中国比日本大几十倍,如果中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对地球人类的影响将大得多。日本是发达的国家,有很多成功的辉煌,同时也不要忘了光环下面的阴影。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将日本的教训和经历以及现状通过你们的采访传达给中国。”
他们的心声让我的心情也多了几分沉重。不过,在地震发生之后,日本国民所表现出来的有序、互助、忍让、感恩等都反映出他们的本色依在。或许这场灾难毁坏了物质上的丰盈,他们在重建家园的同时也会重建自己的文化和社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