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辱华风波兴起
这场风波始于今年初,始作俑者是纽约“狂热97”电台(HOT 97WQHT-FM)。在印度洋海啸后,当时世人正为南亚和东南亚的海啸罹难者哀悼,“狂热97”从1月18日起,一连3天在晨间节目“琼斯小姐”(Miss Jones in the Morning)中播放独创的“海啸之歌”,旋律采用美国歌手30年前为拯救全球饥民,所共同录制的歌曲《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
但是,这个本来带有强烈人文关怀的节目,最终由于该台的非洲裔主持人、也是饶舌歌手的琼斯突改歌词,而变得面目全非。当时在琼斯的带领下,4名男、女主持人突然改变了原来的歌词,合唱着:“突然间,你听到中国佬(Chinks)叫救命,没人能活下来。非洲人淹死,小中国佬(little Chinaman)被卷走,听到上帝大笑说:‘游吧,狗娘,游吧!’”接着,又笑着唱:“你最好快跑,找你的妈妈。我刚见她漂过,她的头被一棵树撞破。现在她的孩子都要被卖掉,去当童工。”
在听到这段歌词后,该节目的一位韩裔工作人员当即表示抗议:“这首歌严重冒犯了我,我要退出。”琼斯对此很不以为然,“你可能因为亚裔身份而有优越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此刻,节目的DJ林恩插话说:“我要拿枪上街枪毙亚洲人!”
4月,新泽西的“千禧电台”(Millennium 101.5FM)又在节目中公开鼓吹华人不应有选举权。该电台的“泽西人”(Jersey Guys)节目的2名男主持人罗西和卡顿先是嘲笑华人好赌,随后说,“美国人不该讨好亚裔这些‘外围团体’”,卡顿补充说:“华人是‘赌桌团体’,赌场应设一个只许华人进入的房间。”2人还模仿华人说英语的腔调,抱怨该地华人和印度人的增加,表示华人永远不应有选举权,选举应由美国人来决定。
这2次风波不仅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巨大愤慨,许多正义的美国白人也纷纷致电电台和政府,要求惩办肇事者,后来2家电台以道歉、辞退肇事员工等方式平息了抗议的声音。
但是,许多电台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近期,旧金山“热力电台”(Energy FM92.7)在晨间节目中更是开始把华人的姓氏和性笑话放在一起大做文章,还讽刺华人不谙英语经常闹笑话。
节目播出后,一名白人听众戴维.帕克路见不平,在第一时间立刻向市议会、教育委员会表达不满,认为这是对华人的种族歧视。随后,该台的负责人在民权团体的持续压力下,终于做出了道歉。
华人们还要沉默多久?
其实,针对华人和亚裔的种族歧视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事物,类似故事早在上世纪就被不停地重复。重复的方式是精神和肉体上的伤害。但对媒体而言,现在已很少采取这样的攻击性语言来重复对一个少数族裔的侮辱。不过,相对美国各媒体来说,广播电台可能是一个例外。
广播电台在美国成立时间较电视媒体要早很多,其中的文化风气已经蔚然成型,从本质上说,由于广播内容多数提供给长途汽车司机,因此有些地方电台一向我行我素,高举言论自由的大旗,什么都敢说,节目成为许多压抑的不满情绪的发泄管道。
同时,广播电台的资金背景也决定了这些媒体多数都持保守主义立场。了解美国现代史的人可能记得,在上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时,其最重要帮凶之一就是广播电台。
这二者的结合在美国少数人反华辱华情绪中找到了突破口。非裔、西裔族群长期受到主流歧视,经常与白人社会发生直接冲突,导致整个20世纪美国种族之间风雨不断。相比之下,亚裔族群形成气候较晚,其中华人社会一贯以来在美国社会的沉默寡言,也造就了目前这种局面。
长期以来,华人在美国社会处于一种比较奇怪的状态,许多华人在美国都拥有不错的收入和产业,但他们和其它美国人的融合却始终是个问题。一方面,华人可能受中国传统的影响,遇事喜欢息事宁人,不愿出头去为整个团体争取利益,另一方面,华裔凭借自己的才智挣得一定资产后,又比较反感和看不起当地的非裔美国人,这就遭到当地生活相对较差的非裔美国人的不满。
但是,美国的社会舆论,特别是一些地方电台不是来试图消解这种矛盾,反而利用这种关系进行挑拨。当然,地方电台之所以敢于对华人进行嘲讽和挖苦,也同美国今年来的整体对华舆论有关。
美国《纽约时报》8月11日发表社论表示,反华派危言耸听,正危及美国的全球利益,有必要加以遏制。社论称,分析家和经济史学家日后回顾,可能发现今夏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显示美国因短期恐慌而放弃理性作为。社论指出,美国国会对中国大陆进口产品课征各种捐税的十多项提案,五角大楼指责中国加强军力,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华府的反华论调不断升高。但是,华府一再地把中国妖魔化,只会制造出它所担心的敌对之势。
但是,这种相对理性的声音在美国的一片反华声中,显得无足轻重。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记者 沈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