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余震肆虐于受尽折磨的日本——这些余震的强度超过了美国在许多年来发生过的所有地震。7日强度为 7.1级的地震是到目前为止最强的一次余震。
那么日本周围的大地何时会趋于平静?科学仍然提供不了答案。不过,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工程研究实验室主任托马斯·希顿可以解释该地区接下来还可能发生什么,以及为什么出现7.1级的余震并不意外。
问:日本在3月的地震后已经发生了一些颇为强烈的余震。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后又发生一次强烈的余震,这出人意料吗?
答:不意外。这是完全正常的。余震的统计数字是:平均来说地震后会发生一次强度比主震低级的余震,会发生10次强度比主震低两级的余震。因此迄今为止发生的一系列余震对于一次9级地震来说是十分典型的。不过那是平均统计数字,实际上每一次地震都不尽相同。
问: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开始把这些地质活动称作地震而非余震?有没有一个时间或强度的界限?
答:对于余震和地震确实没有定义上差别。每次地震发生时,通常会在该地区引发后续的地震。对于什么时候可以不再用余震的说法,专家也众说纷纭。当密苏里附近发生小地震时,有些人仍然说那是1812年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地震后的幽灵”,它是在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随时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科学家发现余震的震级和发生频率遵循三条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
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级至1.2级之间。
第三是“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主震震级和余震发生次数存在关联性。(新华网)
那么日本周围的大地何时会趋于平静?科学仍然提供不了答案。不过,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工程研究实验室主任托马斯·希顿可以解释该地区接下来还可能发生什么,以及为什么出现7.1级的余震并不意外。
问:日本在3月的地震后已经发生了一些颇为强烈的余震。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后又发生一次强烈的余震,这出人意料吗?
答:不意外。这是完全正常的。余震的统计数字是:平均来说地震后会发生一次强度比主震低级的余震,会发生10次强度比主震低两级的余震。因此迄今为止发生的一系列余震对于一次9级地震来说是十分典型的。不过那是平均统计数字,实际上每一次地震都不尽相同。
问: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开始把这些地质活动称作地震而非余震?有没有一个时间或强度的界限?
答:对于余震和地震确实没有定义上差别。每次地震发生时,通常会在该地区引发后续的地震。对于什么时候可以不再用余震的说法,专家也众说纷纭。当密苏里附近发生小地震时,有些人仍然说那是1812年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地震后的幽灵”,它是在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随时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科学家发现余震的震级和发生频率遵循三条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
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级至1.2级之间。
第三是“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主震震级和余震发生次数存在关联性。(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