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震后“飞人”——日本文化现象解读
日期: 2011/04/02 21:08 评分: 10.00/1
中文导报时评 作者 王智新

地震后日本的生活显示出回归正常的初步迹象,尽管核发电站辐射外泄的危机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人们总还得生活吧;再说日本并没有沉没,GDP虽然被中国赶过去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是世人有目共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后那部分如惊弓之鸟急急离开逃遁的外国人,小心翼翼回到办公室后发现,地震后在日本公司里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一部分人丧魂落魄地急急离开去,远走母国故里或到神户、大阪等关西地区,使得留下来的人觉得自己是被遗弃了。而如今这部分惊弓之鸟回来时候,现在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怎样面对危机中坚守岗位的同事们的排挤与愤怒。
我有一位在东京日本30强公司就业的美国朋友,能说一口流利日语。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就带着自己日本老婆来关西,到寒舍躲避了三天。他回到东京后给我打电话来说,他觉得自己是回到了一个愤怒的海洋,这儿的同时都一反以前对他友好的态度,从上到下都有点愤怒,自己工作时必须非常小心,以免避免遭到排挤到。

“外人”(gaijin,日文中对“外国人”具有贬义的简称)的逃离使东京一些办公室内出现了对立。地震后第三天,美国驻日大使馆发布自愿撤离通知后,其他国家的大使馆也先后跟上,美国还派出飞机将美国人运往安全地带。那以后如同海啸一般,外国人逃离日本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在大规模出逃过程中,逃离日本的外国人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飞人”(flyjin) ”,即(fly + gaijin)。

日本是一个以庞大的“工薪阶层”人群而闻名的国家,外籍员工的离开决定是一个敏感的文化问题。日语中的“工薪阶层”叫“Salaryman”,指的是忠诚的日本雇员,他们的生活围绕办公室而转,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也毫无怨言,并与公司和同事维系着强韧的、有感情的纽带,为此还有一个别称叫“商业战士”。当然,进入日本公司的外国人也应该入乡随俗。但是,包括笔者在内的非日本血统雇员深感要想学得日本式的忠诚,恐怕这辈子是无望了。日本人和外国人的忠诚对象是截然不同的。在日本,公司和家庭几乎受到同等对待,有不少日本人几乎生来就是爱公司如家的;而外国人,尤其是欧美血统的人则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把公司放在第二位。

东京证券交易所CEO斋藤惇在3月22日专门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在会他上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说:“没有想到竟然会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在本国政府和忧心忡忡的家人劝告下,弃日本而去。”

离开日本的外国人主要是美国、法国、英国、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人。促使他们逃跑的原因主要是外国媒体在报道灾难时,与强调问题正在如何解决的日本国内媒体不同,采用了更加危言耸听乃至是蛊惑人心似的煽动性语调。包括中国、美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还专门安排飞机接本国人员回国。有些使馆甚至向本国在日本的侨民发送短信说,局势非常危险。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如此,斋藤惇在上述的记者招待会上大发了一通牢骚后,仍没忘记表扬,“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公司的高管专程赶到日本来打消员工的疑虑;消除谣言、让他们知道日本仍是伟大的、举足轻重的国家。不让那些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伤害日本,这或许也是东京证券交易所职责所在。”

回到东京的外国职员发现,这里的生活基本上已恢复正常。东京的朋友发来邮件说,上下班高峰时段火车上十分拥挤;午饭时间大手町,丸之内等主要金融区的餐馆里挤满了西装革履的男士。不过,正常生活秩序被破坏的迹象依然存在:三越、高岛屋等大商场为省电下午六点关门,还有很多店铺仍然缺乏牛奶、豆芽菜、纳豆等食品和卫生纸等基本商品,尤其是矿泉水更为抢手。

10年的通货紧缩和经济困难已经改变了日本人的心态,几十年前日本人更多的是有一种群体意识,但现在已经少多了。大多数日本人选择留下来,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觉得留下几乎没什么风险。因为他们唯一的消息的来源是日本的媒体,除此以外他们根本不看外国的报道。这是值得深思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6/13333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