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重游珍妃井 (下)
日期: 11年03月1期
■ 小林阳吉

唐太监此段绘影绘声之口述,自可视为珍贵史料。但仔细察实,也有疑问。第一、唐太监系奉谕旨看守颐和轩厅内之人,何能闻及乐寿堂角门转弯百步外之对语?第二、七月十九日下午,通州李秉衡大军尚在接战,内廷并无出奔拟议,何至有处置珍妃之布置?八国联军系于七月二十日酉刻始入通州,慈禧在二十日召见军机五次,直至晚间亥时,仓皇传报,决定出奔。谓其于军国大事忙乱之际,先期两日,从容处决珍妃,而后出走,似非情理。
且看景善日记,又与此绝对不同。景善日记曰:二十一日,文年(时内务大臣)在门口略谈云:老佛爷终夜未寝,安歇不过一小时。寅刻,仓猝著以昨日叫进的农妇之衣,以汉装梳头……后进轿车三辆,赶入大内,御夫亦未带缨帽,于寅初二刻降旨,令官眷诸位均到请安,并有暂时勿庸同行之旨。珍妃素不孝老佛爷,现胆敢跪请于老佛爷之前,以“皇上不必西幸,应请坐驾在京裁度议和各事”等语。老佛爷大发雷霆,立命该班之太监将此忤逆之女推进井内。皇上跪求老佛爷施恩,免其一死。慈禧颇滋不悦,云:“我事甚迫,谁肯多废闲话?尔等仍遵前命,将珍妃处死,以免鹄鸟生翼欲啄母睛之戒。”
嗣由李、宋二太监将珍妃推进宁寿宫之大井。光绪皇上忧痛,惊疚莫名。皇上做到这般地步,活著确实多余哉!
我以为景善所记,比较符合当时情势。宫中杀人,本可有种种方法。其所以用投井方法以处死珍妃,是因连死带埋,一会儿就完。此自是出自临时急匆之措置,与当时出奔忙迫情景相合。珍妃禁闭已届三年,门户反锁,若无慈禧传集全体宫眷之懿旨,必不能启门自出。慈禧与珍妃,本无生死冤仇,在此混乱情形之下,本无致死珍妃之必要。而其所以终死珍妃者,实由于珍妃的留帝在京办理和议之奏请。慈禧自戊戌变法后,心中所最忌者只是光绪之亲政。光绪一离慈禧,便能发号施令,自操帝权。况且咸丰庚申之事,为慈禧所亲见。当日恭亲王奕欣,不过以亲王之位奉旨议和,咸丰宫中,尚且感觉其权势逼人,今光绪以皇帝之尊严,行和议善后之大计,慈禧自顾,宁有幸理。故一闻留帝在京办理议和之面奏,即觉甲午之事、戊戌之案,纷涌心头。盛怒填膺,杀机顿起,此珍妃所由必死也。“鹄鸟生翼欲啄母睛之戒”,明指珍妃,暗指光绪。其后光绪必须在慈禧没世以前,先行崩逝,亦即此种心事化出来也。
珍妃以一个妙龄弱女子乃能于囚禁三年不闻外事之后,在一霎那间,区辨社稷安危,国家福祸,毅然冒死作留帝在京城办理议和之奏请,如果属实,则其见识之高超,与赴义之贞勇,为何如者!呜呼!此又岂杨贵妃等所敢望其项背哉!
我这一顿古代语加现代文,直侃得上司目瞪口呆,心旌神摇,头晕眼花,不是女翻译扶著,差点栽进珍妃井,不过他还保持了最后的一丝清醒,挣扎著问我:“汝言吾欲信之,然此井之孔如一小球,如何能推进一个人乎?”
是啊!珍妃井直径也就二十公分左右,说的形象点,比篮球小,足球大,就像电饭锅那么大,怎么就把珍妃推进去了呢?
叶赫那拉老太太已经去世一百零六年了,让我找谁考证去也?
黄海,日本海,太平洋我都渡过来了,不料今天却翻船在故宫这小小的井中。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13241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