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辉
以中国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为素材表现的书法展——“今造古典——第一回现代甲骨文书道魁展”于2月7日至10日在位于东京都文京区区役所文化中心画廊举行。该展由在日华人古文字书法研究学者、书法篆刻家张大顺策划,展出的都是他日本人学生的作品。
张大顺被日本书坛誉之为“甲骨文书艺表现第一人”,他表示,甲骨文书艺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书法艺术,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3500年前就已诞生,说它年轻是因为在1899年才被发现。在该展的主题策划上,张大顺明确提出了“今造甲骨文书道古典”的“东京宣言”,这一掷地有声的举动给日本书坛及世界书坛吹一股清新之风。在目前日本书坛的“中国古文字书法热”中,此展无疑成为一个新的书法表现的向导。
张大顺在30年前大学时代学古文时首次接触到甲骨文,工作后来从朋友那里看到中国近代语言文字学家、甲骨文学家罗振玉的著作,爱不释手、兴致勃发,花了3个月的薪水买下了书。上世纪80年代,张大顺来到日本,对学习甲骨文更加有情、有专、有悟,同时也确立了深入研究甲骨文这个志向。
在研究中,许多日本人慕名来学习。最初日本学生只是为了学书法,但当讲到文字的产生和起源,学生新的兴趣又被激发出来。学生常常会敬佩地说:“张老师真了不起!”而张大顺则谦虚地说:“不是我了不起,是我们的祖先了不起,我们只是受用者,但我想做一名优秀的传播者。”
现在,日本各地书法研究者及爱好者纷纷邀请张大顺做讲座。讲座上,张大顺常常借用文字、图片、投影等形式,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类文明与文字的关连、甲骨文的发现和意义,甲骨文的五期分类以及书法学习上的临书、创作的方法等。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张大顺提出了甲骨文章法的表现:非中心左右对称、非同间隔平行。这一理论引起了广大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识。
现在,张大顺被誉为“日本书坛甲骨文书艺研究.表现第一人”,近年来在古代文字书法研究和表现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不仅著书立说、探求甲骨文书法理论,出版古代文字系列《千字文》、《兰亭叙》等著作,还探索把甲骨文书法表现渗入到日本传统文化中,创立了以甲骨文表现万叶和歌的《甲骨文万叶假名用字表》,开拓了把中国最古老汉字与日本最古老和歌相结合、前人未踏的书法艺术表现新路,展示了新时期的汉和文化新构成。
“受之天命,为事后来”是张大顺的格言,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温故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背负使命、创造甲骨文书法艺术新古典。
以中国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为素材表现的书法展——“今造古典——第一回现代甲骨文书道魁展”于2月7日至10日在位于东京都文京区区役所文化中心画廊举行。该展由在日华人古文字书法研究学者、书法篆刻家张大顺策划,展出的都是他日本人学生的作品。
张大顺被日本书坛誉之为“甲骨文书艺表现第一人”,他表示,甲骨文书艺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书法艺术,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3500年前就已诞生,说它年轻是因为在1899年才被发现。在该展的主题策划上,张大顺明确提出了“今造甲骨文书道古典”的“东京宣言”,这一掷地有声的举动给日本书坛及世界书坛吹一股清新之风。在目前日本书坛的“中国古文字书法热”中,此展无疑成为一个新的书法表现的向导。
张大顺在30年前大学时代学古文时首次接触到甲骨文,工作后来从朋友那里看到中国近代语言文字学家、甲骨文学家罗振玉的著作,爱不释手、兴致勃发,花了3个月的薪水买下了书。上世纪80年代,张大顺来到日本,对学习甲骨文更加有情、有专、有悟,同时也确立了深入研究甲骨文这个志向。
在研究中,许多日本人慕名来学习。最初日本学生只是为了学书法,但当讲到文字的产生和起源,学生新的兴趣又被激发出来。学生常常会敬佩地说:“张老师真了不起!”而张大顺则谦虚地说:“不是我了不起,是我们的祖先了不起,我们只是受用者,但我想做一名优秀的传播者。”
现在,日本各地书法研究者及爱好者纷纷邀请张大顺做讲座。讲座上,张大顺常常借用文字、图片、投影等形式,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类文明与文字的关连、甲骨文的发现和意义,甲骨文的五期分类以及书法学习上的临书、创作的方法等。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张大顺提出了甲骨文章法的表现:非中心左右对称、非同间隔平行。这一理论引起了广大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识。
现在,张大顺被誉为“日本书坛甲骨文书艺研究.表现第一人”,近年来在古代文字书法研究和表现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不仅著书立说、探求甲骨文书法理论,出版古代文字系列《千字文》、《兰亭叙》等著作,还探索把甲骨文书法表现渗入到日本传统文化中,创立了以甲骨文表现万叶和歌的《甲骨文万叶假名用字表》,开拓了把中国最古老汉字与日本最古老和歌相结合、前人未踏的书法艺术表现新路,展示了新时期的汉和文化新构成。
“受之天命,为事后来”是张大顺的格言,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温故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背负使命、创造甲骨文书法艺术新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