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九命顾雏军的蛇吞象结局
日期: 05年08月4期
  编者按:去年11月,前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和前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等为代表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访日团被日本各界评为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希望和典范”。然而,访日活动刚结束,黄宏生因涉嫌造假账被香港廉政公署逮捕。前不久,顾雏军因涉嫌虚构业绩以及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在北京被捕。他们的结局不禁让人发问,当初主流经济学家们所谓的“效率”,今天看来也不过是提高了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是国企衰亡的效率而已。

  46岁本是“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巅峰时刻,但对于头发花白的顾雏军来说,也许一切都已经结束。
  2005年8月2日,证监会表示,顾雏军等人在科龙电器采取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多种手段,虚增利润,证监会将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同日,顾雏军被执法机关依法审查。
  自顾雏军收购科龙以来,媒体与专家对顾的质疑与攻击就从未间断,但是顾雏军始终在风波中屹立不倒。但是这一次,“ 九命顾雏军”没有他以往的幸运。

  蛇吞象遇挫

  2001年10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原大股东──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20447.5755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5.6亿元人民币。
  其时,顾雏军正顺风顺水中,其控股的格林柯尔是香港创业板的龙头企业,上市第一年就摘取了创业板盈利的桂冠。
  而当时的科龙电器正是内忧外患,因天灾更因人祸,2000年科龙亏损达到6.78亿元,亏损额竟是格林柯尔整年营收的近2倍。对格林柯尔乃至顾雏军而言,收购科龙电器无异于蛇吞象。
  随着收购科龙电器,迎接他的竟是媒体的集体炮轰。几乎在收购科龙的同时,国内几大媒体不约而同发表文章,推论格林柯尔是个“骗子公司”。不久,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股价狂泻。仅12月6日、7日两天,股价就从3.5元跌到2.55元,市值蒸发10亿港元,其中62%是顾雏军个人身家。
  遭到迎头痛击的顾雏军,虽有些晕头转向,但他立刻发动了反击。时间是最好的遗忘剂,不久顾雏军便安渡此次难关,但他为这次出名付出的代价可谓不小。
  另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是,针对媒体对于格林柯尔“超凡脱俗”的赢利表现,顾雏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其所有的财务报表等都是通过世界知名的安达信审计的,“投资者对安达信的信任在世界上有目共睹”。但不久后,安达信便因安然案而从世上消失。

  “顾冷冻”遭炮轰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媒体质疑顾雏军,多从其“学者”形象出发,而真相的逐步披露,也更显见顾雏军的命途多舛。
  顾雏军,1959年5月5日出生于江苏扬州,“文革”期间下乡插队三年。1977年考入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1年考入天津大学,在热物理工程系读硕士,获硕士学位。此后,在天津大学能源研究所和江苏工学院动力系工作,主要从事热力学理论、非共沸工质、换热器和地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显然,那时的顾雏军还是一副“学者”模样,人称“顾冷冻”。1989年1月,顾雏军携他的“顾氏热力循环系统”首次出现在《光明日报》上。但随后迎接他的,却是无情的质疑,业界认为,如果顾氏理论能够成立,将意味着热力学理论将会改写。用中国制冷学会秘书长曹德胜的话说:“那是要得诺贝尔奖的。”但至今诺奖也与顾无缘。
  在众叛亲离下,连顾雏军的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教授吕灿仁也说顾氏循环“是骗人的”。在国内创业屡屡受挫,技术理论又被业界否定,顾雏军毅然决定出走海外。而正是在这段顾雏军始终不愿向外界提及的日子中,他完成了从“学者到商人”的转变。“顾冷冻”摇身一变为“顾老板”。

  天津格林柯尔之谜

  正当顾雏军踌躇满志,拟重组科龙之际,却遭香港联交所背后一击。2002年4月底,格林柯尔遭香港交易所质询,要求对格林柯尔与位于天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之间发生的一起价值2.3亿元的关联交易作出解释。2.3亿几乎是天津格林柯尔工厂2000年销售收入的69.4倍,而这笔发生在2001年末的关联交易,恰恰是在顾雏军宣布收购科龙电器之后不久。在《财经》杂志随后的探访中,记者发现这一“业绩超群”的企业,在泰达开发区只能勉强称得上“中等”。在调查中,开发区、海关、工商局都对格林柯尔天津公布的财务数据表示疑问。
  面对媒体的质疑,4月26日,顾雏军宣布辞去格林柯尔首席执行官职务,只保留董事局主席位置。少了顾雏军的格林柯尔,自此后一蹶不振,除股价立刻跌落至1元上下外,业绩也不符当年的“雄风”。

  “洗大澡”被淹

  在收购科龙后,顾雏军成为众多财经媒体的宠儿,因为只要有顾雏军,财经媒体的头条就有了保证。
  2002年初,财经媒体界再度被顾雏军震惊。在他的指挥下,科龙从2001年中报实现?衾?975万元,一下变脸为?艨魉?5.56亿元,科龙也由此戴上了“ST帽”。
  事后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这是顾雏军在“洗大澡”。在成功收购科龙后,通过大幅拉高收购当年费用,形成巨亏,一方面降低收购成本,另一方面为将来报出利好财务报表和进一步的资本运作留出腾挪空间。只此一招,就可以“洗去”未来年份的大块费用负担,轻装上阵,出来一份干干??舯ū怼?br>   但对于郎咸平质疑的“洗大澡”一说,顾雏军曾轻描淡写地表示:“郎咸平他根本不懂。其实撇账的代价是很大的,意味着你三年不能配股。只有真正想做事的人才会去撇账。我做任何公司,首先是要撇账,然后才经营它。那是肯定要撇的,那么多坏账不撇怎么行?一个人想做事三年不配股,我会是一个坏人吗?”
  在与媒体的几次交锋中,顾雏军深刻体会了媒体的“力量”,于是他将大量资源用于“公关”,重塑自己在媒体的形象。2003年,顾雏军入选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同期《科龙再造》、《科龙革命500天》等书籍也纷纷出版。在短短18个月时间内,格林柯尔系东征西讨,相继将美菱电器、杭州西冷、扬州亚星、襄阳轴承纳入囊中。一连串资本运作战绩,使顾雏军一跃成为引人瞩目的“资本狂人”。

  冤家郎咸平

  顾雏军始终不明白,怎么会和郎咸平结成冤家。
  2004年8月开始,郎咸平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说,批评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以七种手法侵吞国有资产,通过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等“七板斧”,将巨额国有资产纳入囊中。随后,顾雏军便委托律师告到香港高等法院,以诽谤罪起诉郎咸平。郎咸平也随后聘请律师对峙,这就是著名的“郎顾之争”。
  面对郎咸平的步步进逼,顾雏军搬出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救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对媒体表示:“TCL、科龙我都去过,根本不是郎说的那么回事。”并直斥郎咸平滥用“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同时张文魁发表题《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一文,将科龙电器立为中国产权制度改革大潮中的“旗帜”。此后顾雏军与郎咸平的矛盾,宛如琼瑶剧集般“剪不断,理还乱”。

  真的超速了

  2005年5月11日,顾雏军接获通知,现任香港审计师德勤会计师行和中国国内审计师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将不会寻求续任。德勤的离任,无疑又将顾雏军推上了浪口漩涡。
  2005年7月11日,科龙电器小股东严义明通过媒体和网站,向科龙电器全体股东征集提议权及投票权,提议召开科龙电器临时股东大会,罢免该公司包括董事长顾雏军在内的三名非独立董事及三名独立董事。但此时的顾雏军已是焦头烂额,这个“资本狂人”倾五年之力搭建的格林柯尔系,已是摇摇欲坠,实在无法理睬这位“聪明的年轻人”了。
  结局随着证监会正式调查结果的出炉,顾雏军乃至格林柯尔系,已是积重难返,顾雏军虚增利润、空手套白狼的“游戏”,也到了Game Over的一天。
  纵使顾雏军身陷囹圄,但其一手打造的冰箱产业链的价值毋庸讳言。他以较低的投资,大量收购闲置的生产线和不景气的企业,在短短3年时间里,顾掌控了中国冰箱制造业25%的产能,随后其利用新机制对其进行整合,迅速实现规模效益的商业模式,也颇值得称道。但正因顾一直沉迷于“资本游戏”,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忽略实业整合,才酿成了此次悲剧。
  或许顾雏军从骨子里还是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草莽,如何调整发展节奏,他是不懂的;或许他更认为,机遇时不我待,只有快速前进,才能掩盖发展中的问题。
  顾雏军曾有过一个比喻:“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假设限速是120公里,但我开到了119.9公里,这难道有错?”
不过,这一次,顾雏军的车速可能飙到了200公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0/1312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