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北京交通不仅已成着名的“堵城”,人口急遽增长更让城市面临各种复杂难解的“大城市病”!昨开幕的北京市人大会议,北京市政府提出十二五规画纲要,将在未来五年启动新一轮百万城区人口往郊区大疏散计划。同时,将配置进京户籍指标,实行户籍指标调控。
依照大陆国务院六年前批准的《二○○四年─二○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画》,到二○年,北京市实际居住人口应为一千八百万。但到去年底,北京实际居住人口已突破一千九百七十二万人,提前十一年超过人口控制指标。解决人口规模过快增长,已迫在眉睫。
北京市政府提交市人大审议的十二五规画纲要,已将城市管理放在突出位置,治理交通拥堵和人口调控成为两大重要工作。根据规画,未来五年,北京西城、东城、朝阳、海淀、石景山、丰台等六区,将陆续启动新一轮城区百万人口向郊区转移的大疏散计划。
人口过度集中,已爆发包括交通、就业、医疗、教育等“大城市病”后遗症。水资源紧张、汽车量大增、交通爆堵、房价飙高等等,大量充斥报纸版面。
作为首都,北京究竟能承受多大人口压力?据估算,包括常住和流动,北京人口最大承载量为一千七百五十万。即便现往郊区疏散两百万人,也只是恢复到承载极限的红线。因此,北京十二五规画才将治理交通和调控人口作为两大中心议题。
市政官员表示,城区人口疏散后,北京可能还将提出更严格的外来人口管理措施。但与北京治堵一样,北京人口调控规画同样也充满歧视外来人口、与户籍改革相悖等争议。
北京市各城区除将调控人口规模,还将配置户籍指标。根据草案,今后五年,在严格执行准入政策之际,将配置进京户籍指标,实行户籍指标调控。
此外,上海市长韩正昨在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度引入“智慧城市”的城市新定位,上海除将全力推进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还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期待进一步提高本地资源配置能力、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上海为推进信息(资讯)产业发展,将继续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推进物联网、网路和通信、汽车电子等产业发展,拓展资讯服务业,数位出版品,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同时,启动实施“云海(云端)计划”,推进云计算机在教育、健康、政务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