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少林寺否认海外设立公司
日期: 2011/01/10 13:18
针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日前披露少林寺在海外拥有40家公司的媒体报道,少林寺出面澄清,称这是一种误读和误导,释永信从未接受记者的任何专访,所谓的“公司”只是记者想当然地对“少林文化中心”的错解。

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大梁澄清说,1月8日下午,永信方丈登上讲台时已经下午6点多了,他的演讲只有20分钟。永信方丈演讲后,许多媒体记者表示要进行采访。但方丈要连夜赶回郑州,只能婉拒,“没有一家媒体现场进行采访”。

9日,《新京报》的一篇报道《释永信称少林寺在海外开办40余家公司》引起舆论争议。该报道称,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行的“第八届文化产业 新年论坛”上发表演讲时,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透露目前少林寺在柏林、伦敦等地直接办了40多家公司,另外还间接办了一些公司。他同时表示希望资金充裕时 能在海外买地建房。

钱大梁认为,这则报道只能说是关于少林寺的众多歪曲和误读的新版本。近年来,少林寺一次次被“高调”,被置于舆论的焦点,少林寺的许多做法,被一 些媒体用商业化、产业化的理论进行解读,少林寺都选择了“只做不说”,但一次次被误读、“被采访”后,这次钱大梁选择了书面回答。

他在自己的博客中称,1月8日,北京大学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开幕第一天,设置了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 专题论坛,并邀请少林寺方丈做了“传承少林文化,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专题演讲会后没有记者做任何补充采访,即发表或转发了该报的上述报道。

首先,需要澄清这篇报道的一个“想当然”:永信方丈只讲到少林寺应海外友人和少林文化爱好者要求,多年来,完全以民间形式从无到有,相继在世界许 多国家开办了“少林文化中心”,有些“中心”初创期仅是租片大房子,因为禅武合一、真实正宗、深受当地人喜爱,靠着信众的捐献和学员的学费,半年时间就解 决了生存问题,并通过分期付款买下房产,成为长久的文化交流基地。通篇演讲从未提到海外 “公司”二字,记者想当然、望文生义地把“近40家少林文化中心”偷换成了“40家公司”。

第二,这“公司”不是那“公司”——报道中的一点个常识性错误:海外的法人机构登记体系与中国大陆多有不同,在中国,“有限公司”在工商局登记, 公益类的“基金会”则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但海外许多国家,二者统一使用“有限公司”作为机构“后缀”,少林文化基金会在当地自然要注册成为“少林文化基 金会有限公司”,但公益性的基金会必须经过国家级税务和司法机构严格审核认可,从而可以享受免税待遇。永信方丈在演讲中使用“少林文化中心”而不提公司, 是准确的省略;而《新京报》用“公司”置换“文化中心”,如果不是有意误导国内外公众,则显然是犯了一个中国媒体“走出去”视野中的常识性错误。

他强调,30年来少林寺始终坚持禅宗祖庭的千年文化传承,同时坚持走出去的对外文化交流传统。在少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为了品牌的保护,少林寺全资成立了 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不仅致力于保护“少林”“少林寺”这一中华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法律基础,同时更倾力于修正和完善全社会对少林寺、对少林文化传 承、包括对功夫的认知基础。简单将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相互替代,或围观、嘲讽、消解传统文化为“走出去”所做的实践探索,都是短视行为。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3061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