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粉这种米制品,是两广地区的家常食品。然而东莞一名业内人士爆料称,市民餐桌上晶莹剔透的河粉,是用陈仓米和变质、发霉米经漂白加工制成的。
据《羊城晚报》报道,东莞共有50多家大小不等的河粉企业,这还不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河粉手工作坊。其中,多家河粉企业的原料仓库里堆放的都是混杂有陈米、黄米、碎米以及变质发霉米的袋装米,包装上写有“河粉专用米”、“河粉加工米”等字样。生产厂家分别来自东莞大岭山镇、中堂镇及湖南等地的大米加工厂。
业内人士介绍,在米业市场上,黄米、黑米及结块的发霉米有三种处理方式,其中一种就是通过漂白粉漂白加工成河粉。在正规的河粉企业,大米进入生产环节前必须经过三四次的冲洗。而在冲洗中,大米重量肯定会发生损耗。河粉生产中,每斤河粉仅需一分钱(人民币,下同)漂白粉,如果水洗的话,则会造成五分钱的大米损耗。
东莞市米制品商会一名人员表示,“河粉专用米”在被磨成米浆前,均经过漂白粉漂白这一道工序;米质原料差及漂白后成功“变脸”的河粉,含有二氧化硫、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
据透露,东莞50多家河粉加工企业每天需要总计30万斤“河粉专用米”,可制成上百万斤河粉。 据悉,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最新一次的抽检中,共抽检35批次,河粉、濑粉仅五个批次合格,合格率为14%。其中河粉的合格率更低,只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