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60周年,世路崎岖,人事沧桑,社会发展天翻地覆,但中日有关历史问题的认识分歧依然严重,并聚焦到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是否在8.15参拜靖国神社一点上。
本期《中文导报》应时推出战后60周年专题报道,希望在分析小泉去不去参拜之余,还能为在日华人提供更深更宽的历史和现实视野。我们回顾战后一代人的奋斗经历,希望了解不同身份不同立场的思想见解,同时关注华人在今天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60年,一道漫长的岁月轨迹,我们不仅要听过去的故事,还要为故事续写看得见的未来。
本报新闻综述(记者 张石)今年“8.15”,是日本战败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来临前夕,日本政界出现了“靖国情结”大发酵现象——鼓吹、督促首相参拜靖国情结的呼声席卷政坛,压倒了反对呼声。在8月8日,参议院又否定了《邮政民营化法案》,导致众议院解散总选举。小泉首相为选举取胜不惜“ 正面突击”,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动向呼之欲出,中日关系又面临一场急风暴雨。
一、“8.15”60周年前夕
日政坛狂卷“靖国风”
与10年前“终战50周年”的1995年相比,今年8月,可谓“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呼声大复辟的时期。1995年8月,这种声音偃旗息鼓,在报刊上几乎看不见这方面的文章。但今年一进入8月,宣扬这种主张的文章在报章上比比皆是。
《读卖新闻》和《产经新闻》在8月1日刊登整版广告,呼吁“20万人参拜运动”,并“坚决支持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发起人有石原慎太郎、西尾干二等。8月2日,包括355名议员在内的“日本会议国会议员恳谈会”等5个团体发表了一份强硬声明称:“我们抗议中国和韩国对日本国内事务的干涉。中国和韩国曾多次批评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小泉首相曾公开承诺要参拜靖国神社。在今年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我们呼吁他用一种庄重的方式进行参拜活动。”前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8月2日在东京呼吁首相小泉在60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并呼吁组织20万人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
1995年,当时的村山首相在“8.15全国战没者追悼式”的讲话中言及日本的“殖民地统治和侵略”,“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了重大损害和痛苦,并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衷心的道歉。”今年8月2日,日本众议院通过“ 战后60年决议案”草案,删除了“ 侵略”、“道歉”、“殖民地统治和侵略”等字眼。
更引人注目的是,1994年5月,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否定南京大屠杀;8月,环境厅长官樱井否定日本曾发动过侵略战争,他们都因此而被迫先后辞职。1995年8月,文部大臣岛村宜伸因对日本是否侵略过提出异议,被迫撤回发言,并进行道歉。但在今年6月10日,现任文部大臣中山成彬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慰安妇”这个词根本就不存在,遭到中、韩抗议。细田官房长官在6月14日记者会见时替他打圆场,说他已就此事“表示道歉”,但中山成彬根本不领他的情,在当天就加以否定,说自己根本“没有道歉”,并于7月10日在福冈再次说同样的话。现在他的大臣照当,倒是把细田长官弄得灰头土面,“里外不是人”。
战后60年和50年相比,真让人有一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感觉。
三、民主党若夺取政权
中日关系同样难测
小泉曾在2001年总裁选举时宣布的,每年参拜一次靖国神社。他今年将在什么时候参拜,是目前国际、国内瞩目的焦点问题。小泉周边有人透露:从外交上看,夏天参拜“伤口最小”。因为从8月15日一直到年底,亚洲国家的各种纪念活动和外交事务接踵而至,如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14日-16日,将召开联合国特别首脑会议;9月18日是“9.18”事变纪念日;9月25日,爱知万博会闭幕,日本有心邀请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各国首脑访日;11月11日,上海沦陷纪念日;11月18-19日,韩国釜山举行APEC首脑会议;12月初,首届东亚首脑峰会;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小泉再参拜,容易被指为伤口撒盐或遭吃闭门羹。
——在国际会议上被拒绝见面会谈。
但在8月15日这个最敏感的日子参拜,不仅不可能是外交上“伤口最小”,相反是“伤口最大”的选择。目前,国内问题正逼迫小泉作出选择。参议院在8月8日否决了《邮政民营化法案》,而小泉按照他在表决前宣誓的那样,不通过邮政民营化法案,就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人们预测:小泉因法案未被通过而解散众议院,自民党将遭选举大败,民主党可能取得多数席位,小泉的首相也做到头了。为了挽回“小泉人气”,小泉可能孤注一掷,一头钻进以“遗族会”为中心的“大票仓”,采取8月15日正面突破的“惊奇战术”,以在选举中获胜。
在小泉第一次参拜后,曾和中国方面在“水面下”讨价还价,把总裁选举“公约”的参拜时间由8月15日改为8月13日。今年,如果选择8月15日参拜,将再次把中日关系推至冰点以下;如果小泉在心理上还有余裕照顾到外交,那么8月13日是通常国会闭幕日,这一天也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日,不宜参拜。在夏天,既有一定“人气冲击力”(8.15前后的日子),又能使外交“伤口最小”的日子,就是8月14日了。小泉在最近接受采访时曾说:“就是8月15日这一天不好办。”
二、小泉会否在8.15
“正面突破”
本次,小泉以“解散众议院”这一恫吓手段“霸王硬上弓”,想让参议院强行通过法案,致使许多反对《邮政民营化法案》的自民党议员彻底站到了小泉政权的对立面。小泉对投反对票议员进行惩办,将取消他们“党的公选候补”(比例区)资格,对那些小选区的候补者,将派“对抗马”去进行搅乱活动,这无疑会大大削弱自民党在选举时的向心力和战斗力。鉴于同其对抗的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日渐强大,有舆论预测,自民党的分裂和社民、共产两党进一步泡沫化,社民、共产的小选区选票将全部流入民主党票仓,民主党可能收取240以上的席位,可以单独执政;自民党只能取得200席左右,再次沦为在野党。
有分析认为:民主党执政,中日关系将好转,其实也不尽然。在历史问题上,民主党的执行部门如党魁冈田克也、政调会长仙谷由人都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但是在台湾问题上,民主党却不如自民党立场明确,他们十分崇拜民进党,希望学习民进党“夺取政权”的经验,民主党内“日华友好议员联盟”成员有50多人,会长就是执行政调会长仙谷由人。民主党的骨干和历代党魁中有许多人和李登辉、陈水扁私交甚深,有人在中国公开表示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也有人在台湾是不是国家这个问题上都语焉不详,更有民主党议员公开支持台湾独立。
另外,民主党是理念极不统一的政党,极左和极右共存,连首登钓鱼岛的“反华急先锋”西村真吾也在民主党中。因此无论解散总选举中是自民党胜出还是民主党胜出,中日关系将仍是“一本难念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