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收藏界只认国货
日期: 2010/11/22 18:47

上个星期,中国当代艺术品、玉器和瓷器的拍卖纪录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Sotheby's)的各次拍卖中纷纷告破。与此同时,香港的亚洲艺术博览会(Fine Art Asia)也是生意红火。博览会于上周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展会期间,售卖中国艺术品──尤其是古董──的各家艺廊都迅速卖光了所有的货品。

不过,增长迅猛的需求已经造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存货不足。

亚洲艺术博览会上展出的宋朝木制观音,艺术品商格林德利说这件艺术品可以卖到45,000美元。纽约MD Flacks艺廊带了九张古董桌椅来参展,卖掉了其中的七张。该艺廊的弗莱克斯(Marcus Flacks)说,要是你在展会之前告诉我能把货卖得一干二净,我一定会说,真那样可就太好了。而现在,我却不由得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售出货品的缺口补上。要想满足顾客的需求,你一定得有货源。需求倒是很大,货源该到哪里去找呢?

经营艺术品的商家们说,中国的新富阶层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秩序。几十年之前,人们会把艺术品带出中国大陆──有些时候还会用上不清不楚的手段──然后再卖给香港的批发商,后者则会把它们卖给西方的艺术品商。再下来,艺术品商又会把它们卖给美国和英国的殷实藏家,或者是博物馆。

然而,当初那个古董库已经宣告枯竭,主要原因是中国买家的购买兴趣。Michael Goedhuis艺廊位于伦敦,专门经营中国艺术品。该艺廊的所有人戈杜伊斯(Michael Goedhuis)说,中国人对中国艺术品的这种胃口可谓史无前例。他们无怨无悔,不留余地──什么都阻止不了他们买进。什么都阻止不了。

随着需求的飞速攀升,一些商家声称自己碰上了货源短缺的问题。戈杜伊斯说,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得有极度敏锐的眼光和极度聪明的头脑,才能找到艺术品货源。

艺术品商格林德利(Nicholas Grindley)在这次展会上卖掉了一张明代的黄花梨桌子,售价是200,000美元。他的话更加直接扼要,我真希望,20年前我没把那么多东西卖给博物馆。

据Victoria Communications公关公司介绍,此次亚洲艺术博览会共展出了5,000多件艺术品,从世界各地引来了18,000名访客,交易额则达到了3.2亿港元(4,126万美元),比去年多了40%。

经营中国艺术品和家具的商家生意红火,经营西方艺术品的商家却不知道买主在什么地方。

纽约的Russeck艺廊是第一次参展,该艺廊总监米瑞索拉(Bernita Mirisola)说,她带了几件价格以百万美元计的作品来参展,其中包括一幅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的画,本以为会得到中国买家的热烈追捧。结果呢,她这些高价货品一件也没卖出去。

她的展台对面是Artnet艺廊的展台,那边的情形也差不多。

Artnet的沃尔夫(Max Wolf)说,大陆买家的兴趣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他是第一次来香港。他补充说,许多偶像级的西方艺术家至今仍然不为中国受众所知。他带了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肯思•哈灵(Keith Haring)的作品来参展,以为它们是最容易得到中国受众认可的东西。然而,许多人甚至连沃霍尔那幅标志性的丝网印刷毛泽东像都认不出来。沃尔夫说,肯思•哈灵?他们根本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12902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