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5届日中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全体会议,10月24日在东京举行,中国派出超过350人的大型代表团访日。在这次会议上,中日签署了44项合作项目,同时举行了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和签约项目发表会。
日本经济产业相大數尊礏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日本经济产业副大臣池田元久、中国商业部副部长蒋耀平、日本环境大臣近藤昭一、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日中经济协会副会长张富士夫也分别在会议上致辞或作主题发言。
中日企业和专家等在分组论坛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32家日本节能、环保相关企业还在会场展示了各家企业节能、环保科学方面的新成果。
从2006年起,中日两国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签署了120个合作项目,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今年5月,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日本经济产业省签署论坛机制化的备忘录,明确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在两国交替举行。
以下是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的主题发言摘要。
今天,中日专家、官员、企业界代表集聚一堂,推动两国间的环保合作,这是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也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张平主任,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取得重要成效。“十一五”前四年,中国以年均能源消费6.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4%的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15.6%,节能4.9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1.3亿吨,全国化学需氧量下降9.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1%。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节能减排的力度世界少有,成效来之不易。“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的投资达到2000多亿元,全国的节能环保投资,达到约1.6万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70%,实施了重点十大节能工程,形成了节能能力2.6亿吨标准煤,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节能1.5亿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关停了小火电机组7000多万千瓦,淘汰联接产能超过1亿吨,水泥产能超过2.6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高效节能空调、高效电机、节能汽车,都在大力推广之中;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也取得明显进展。预计到2010年末,中国的城市污水利用率,将达到75%,比2005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我们把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紧密结合,采取了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非化学性的第一次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风电新机装机容量、太阳能热水器给水面积和水电装机的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几天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提出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著力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中国将紧紧抓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张晓强副主任在主题发言中指出:维护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节能环保是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内容。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促进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中日节能环保合作,一要完善对话机制,增进沟通互信;二要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务实合作;三要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张石 记录整理)
日本经济产业相大數尊礏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日本经济产业副大臣池田元久、中国商业部副部长蒋耀平、日本环境大臣近藤昭一、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日中经济协会副会长张富士夫也分别在会议上致辞或作主题发言。
中日企业和专家等在分组论坛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32家日本节能、环保相关企业还在会场展示了各家企业节能、环保科学方面的新成果。
从2006年起,中日两国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签署了120个合作项目,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今年5月,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日本经济产业省签署论坛机制化的备忘录,明确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在两国交替举行。
以下是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的主题发言摘要。
今天,中日专家、官员、企业界代表集聚一堂,推动两国间的环保合作,这是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也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张平主任,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取得重要成效。“十一五”前四年,中国以年均能源消费6.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4%的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15.6%,节能4.9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1.3亿吨,全国化学需氧量下降9.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1%。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节能减排的力度世界少有,成效来之不易。“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的投资达到2000多亿元,全国的节能环保投资,达到约1.6万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70%,实施了重点十大节能工程,形成了节能能力2.6亿吨标准煤,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节能1.5亿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关停了小火电机组7000多万千瓦,淘汰联接产能超过1亿吨,水泥产能超过2.6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高效节能空调、高效电机、节能汽车,都在大力推广之中;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也取得明显进展。预计到2010年末,中国的城市污水利用率,将达到75%,比2005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我们把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紧密结合,采取了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非化学性的第一次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风电新机装机容量、太阳能热水器给水面积和水电装机的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几天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提出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著力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中国将紧紧抓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张晓强副主任在主题发言中指出:维护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节能环保是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内容。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促进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中日节能环保合作,一要完善对话机制,增进沟通互信;二要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务实合作;三要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张石 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