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辉)近期,一系列国家纷纷采取单边货币行动,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国际货币战争。日本6年多来首次干预外汇市场。随后,巴西、韩国、泰国和新加坡等也纷纷介入市场,遏制不断升值的货币汇率。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汇率干预风潮开始“愈演愈烈”,而在这场“国际货币战争”中,最终人民币汇率却成为众矢之的。
西方七国(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0月8日在美国华盛顿闭幕,七国就敦促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达成了一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日在华盛顿召开了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决定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5种主要货币加强监视。
货币战争爆发
“货币战争”近日开始成为西方舆论谈到人民币汇率时最时髦的新用语。9月底巴西财长曼特加直指“世界正处在一场国际货币战争中”;10月8日,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IMF总裁卡恩也表示,有迹象表明一些国家在把货币当成“武器”,担心“货币战争”可能发生。
美元近日不断贬值。导致其对欧元和日元的汇率均达八个月来最低水平;日本政府9月被迫干预汇市以阻止日元升值;同时,巴西和韩国也都采取措施保护其货币汇率。主要交战方——美国与中国——继续在汇率问题上打口水仗。美国认为,人民币等受到低估的货币,是全球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诱因。中国则反驳称,这种挑衅行为有可能让两大经济强国两败俱伤。
在各国政府纷纷降低汇率以增强自身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国际货币战争”已经爆发。货币快速升值将严重削弱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新兴经济体更担心汇率走强会加快热钱流入新兴市场,进一步推高货币和资产价格,加大二次金融危机的风险。各国通过货币贬值,期望达到促进出口和经济复苏的理想效果。但市场上担忧情绪已经涌现,不少人担心上世纪30年代那场各国竞相通过将本国货币贬值,最终导致大萧条的货币战争会在今天重演。
矛头指向中国
在这场货币战争中,美欧方面将矛头指向了中国。10月6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公开表示,如果币值被低估的大型经济体阻止本币升值,将鼓励其它国家效仿这种做法,从而引发一个危险的动向——其意是暗示中国诱发了货币战争。
同美国方面高调施压人民币升值相应,欧洲方面也传来阵阵附和之声。5日,在与温家宝总理公开会晤后,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兼容克公开敦促中国允许人民币“有序、大幅且全面升值”。与容克并称为欧元集团“三驾马车”的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和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雷恩,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人民币问题施压。
8日在华盛顿召开的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七国就敦促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却达成了一致。
受到了来自美欧方面的压力,IMF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表态由模糊转向坚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卡恩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表示完全同意美国的意见,认为人民币被完全低估,主张中国人民币升值是符合逻辑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9日下午IMF在华盛顿召开了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决定,在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新增人民币,对这5种货币加强监视,并调查各国和地区的金融政策变化等通过汇率变动和资本流动等对他国产生的影响。
在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IMF总裁卡恩强调,IMF是在解决国际汇率紧张态势的问题上出现进展的合适论坛,这些进展包括促使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对于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呼吁让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推进IMF管理机制改革以加强新兴经济体话语权和投票权,卡恩表示支持。
盖特纳还警告中国,美国是否支持中国在IMF当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就看中国在实现“市场化的汇率政策”方面是否表现出“更多进展”。
中国反对“大合唱”
针对美国试图把IMF份额调整一事作为施压逼人民币升值的筹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8日在华盛顿表示,将IMF份额改革与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挂钩并非主流声音。他说,中国的货币改革将以循序渐进方式进行,随著发达国家经济实现复苏,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将一道消退。
有媒体解读称,在当前针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批评声四起之际,周小川这番轻描淡写的讲话预示中国不大可能会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就“中国是引发货币战争源头”这一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0月2日至8日的欧洲行中,多次呼吁欧洲不要参与美国掀起的“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大合唱”。他同时也再三表达了中国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的决心,承诺中国将保障公平的投资环境。
温家宝在6日中欧工商峰会上回应道,欧盟不应该压迫人民币升值,其实“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现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55%,而一些主要货币都是贬值的”。
温家宝还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西方七国(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0月8日在美国华盛顿闭幕,七国就敦促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达成了一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日在华盛顿召开了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决定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5种主要货币加强监视。
货币战争爆发
“货币战争”近日开始成为西方舆论谈到人民币汇率时最时髦的新用语。9月底巴西财长曼特加直指“世界正处在一场国际货币战争中”;10月8日,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IMF总裁卡恩也表示,有迹象表明一些国家在把货币当成“武器”,担心“货币战争”可能发生。
美元近日不断贬值。导致其对欧元和日元的汇率均达八个月来最低水平;日本政府9月被迫干预汇市以阻止日元升值;同时,巴西和韩国也都采取措施保护其货币汇率。主要交战方——美国与中国——继续在汇率问题上打口水仗。美国认为,人民币等受到低估的货币,是全球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诱因。中国则反驳称,这种挑衅行为有可能让两大经济强国两败俱伤。
在各国政府纷纷降低汇率以增强自身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国际货币战争”已经爆发。货币快速升值将严重削弱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新兴经济体更担心汇率走强会加快热钱流入新兴市场,进一步推高货币和资产价格,加大二次金融危机的风险。各国通过货币贬值,期望达到促进出口和经济复苏的理想效果。但市场上担忧情绪已经涌现,不少人担心上世纪30年代那场各国竞相通过将本国货币贬值,最终导致大萧条的货币战争会在今天重演。
矛头指向中国
在这场货币战争中,美欧方面将矛头指向了中国。10月6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公开表示,如果币值被低估的大型经济体阻止本币升值,将鼓励其它国家效仿这种做法,从而引发一个危险的动向——其意是暗示中国诱发了货币战争。
同美国方面高调施压人民币升值相应,欧洲方面也传来阵阵附和之声。5日,在与温家宝总理公开会晤后,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兼容克公开敦促中国允许人民币“有序、大幅且全面升值”。与容克并称为欧元集团“三驾马车”的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和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雷恩,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人民币问题施压。
8日在华盛顿召开的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七国就敦促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却达成了一致。
受到了来自美欧方面的压力,IMF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表态由模糊转向坚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卡恩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表示完全同意美国的意见,认为人民币被完全低估,主张中国人民币升值是符合逻辑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9日下午IMF在华盛顿召开了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决定,在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新增人民币,对这5种货币加强监视,并调查各国和地区的金融政策变化等通过汇率变动和资本流动等对他国产生的影响。
在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IMF总裁卡恩强调,IMF是在解决国际汇率紧张态势的问题上出现进展的合适论坛,这些进展包括促使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对于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呼吁让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推进IMF管理机制改革以加强新兴经济体话语权和投票权,卡恩表示支持。
盖特纳还警告中国,美国是否支持中国在IMF当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就看中国在实现“市场化的汇率政策”方面是否表现出“更多进展”。
中国反对“大合唱”
针对美国试图把IMF份额调整一事作为施压逼人民币升值的筹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8日在华盛顿表示,将IMF份额改革与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挂钩并非主流声音。他说,中国的货币改革将以循序渐进方式进行,随著发达国家经济实现复苏,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将一道消退。
有媒体解读称,在当前针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批评声四起之际,周小川这番轻描淡写的讲话预示中国不大可能会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就“中国是引发货币战争源头”这一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0月2日至8日的欧洲行中,多次呼吁欧洲不要参与美国掀起的“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大合唱”。他同时也再三表达了中国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的决心,承诺中国将保障公平的投资环境。
温家宝在6日中欧工商峰会上回应道,欧盟不应该压迫人民币升值,其实“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现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55%,而一些主要货币都是贬值的”。
温家宝还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