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石)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由湖北军政府订颁《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这项临时大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示了民主共和国的形象,成为其它省份制定的约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蓝本。它是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第一部倡导民主的宪法。最近来日讲学的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天瑜在日发现,参加《鄂州约法》制定的多为留日学生,特别是日本法政大学的学生。
冯天瑜先生认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首义同志集议,为宋教仁所起草。宋于1911年10月中旬抵达武昌,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别的同志大都忙于军政事务,惟独宋教仁注意民主立法……如此二十余日议论,微定大要,兼取法美二国之长……”
而宋教仁在日本法政大学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政法方面的书籍,他最向往的是法国的政治。法政大学在1880年建立的时候,请来了法国专家勃阿索纳德,他是卢梭的信徒。但是当时日本鉴于自己的国情,不太喜欢法国法律体系,而喜欢德国体系。但是法国的法政体系,是法政大学法学教育的基本体系。
和宋教仁一起修订《鄂州约法》的还有原法政大学留学生汤化龙。宋教仁来到武昌就住在汤化龙家里,汤化龙是清末的进士,官派到法政大学读书,是立宪派代表人物。同时,参加修订《鄂州约法》的法政大学留学生还有张知本、张国溶、居正、黄中恺。
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次年,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这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开端——与此同时,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1907年10月清廷正式下令筹设咨议机关,在各省建立咨议局。其中长勤“驻会议员”100来人中,有96个是到日本留学过的。其中47人毕业于法政大学。
冯天瑜教授194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门史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发“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证书。1998年至1999年在日本爱知大学中国学部任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辛亥武昌首义史》等书,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冯天瑜先生认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首义同志集议,为宋教仁所起草。宋于1911年10月中旬抵达武昌,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别的同志大都忙于军政事务,惟独宋教仁注意民主立法……如此二十余日议论,微定大要,兼取法美二国之长……”
而宋教仁在日本法政大学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政法方面的书籍,他最向往的是法国的政治。法政大学在1880年建立的时候,请来了法国专家勃阿索纳德,他是卢梭的信徒。但是当时日本鉴于自己的国情,不太喜欢法国法律体系,而喜欢德国体系。但是法国的法政体系,是法政大学法学教育的基本体系。
和宋教仁一起修订《鄂州约法》的还有原法政大学留学生汤化龙。宋教仁来到武昌就住在汤化龙家里,汤化龙是清末的进士,官派到法政大学读书,是立宪派代表人物。同时,参加修订《鄂州约法》的法政大学留学生还有张知本、张国溶、居正、黄中恺。
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次年,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这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开端——与此同时,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1907年10月清廷正式下令筹设咨议机关,在各省建立咨议局。其中长勤“驻会议员”100来人中,有96个是到日本留学过的。其中47人毕业于法政大学。
冯天瑜教授194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门史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发“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证书。1998年至1999年在日本爱知大学中国学部任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辛亥武昌首义史》等书,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