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GDP超越日本的消息引起各界广泛热议。这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接受《中国改革》杂志采访时所讲:“中国实际上现在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多年之前,有关国际组织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将中国列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次,易纲虽然没有细讲,但是大家都清楚,这是按照汇率法计算的GDP。其实,无论是按照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法,中国GDP超越日本都是注定的,只是早晚的区别而已。因为,无论从国土面积来看,还是从人口数量来看,或者从多数自然资源储量来看,中国均要远超日本,多数甚至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经济落在了日本后面,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相信多数人都不会怀疑“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是迟早的事”这一论断。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以出口导向为主的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而中国却在一系列扩张性政策的刺激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快了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的进程。
易纲在接受采访时,除了谈到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之外,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已经非常紧张。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是以大量能源消耗为代价的,2000~2008年的8年时间内,在我国GDP取得增长1.17倍好成绩的同时(按可比价计算),能源消费总量也增长了1.06倍,由2000年的138552.6万吨标准煤,增长至2008年的285000万吨标准煤。
如果按照汇率法测算的GDP更为准确,那么我们在与日本创造出同样GDP的情况下,我们能源消费却远远高于日本。2009年,中国GDP折算成美元大约为4.985万亿美元,日本GDP折算成美元大约为5.068万亿美元,中日两国GDP的差距仅有830亿美元。而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数据显示,2009年,日本能源消费总量为463.9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4.2%,而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177.0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9.5%,是日本能源消费总量4.69倍。
在创造同样GDP的情况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什么会达到日本的4.69倍?笔者认为,可能与两国人口自然环境不同,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有关。
首先,中日两国人口自然环境差别巨大,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总量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是人类从事生产、消费活动的过程,而生产、消费活动过程正是能源消费过程,因此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口的多少关系密切。2008年末,中国人口总数为13.28亿人,而日本2009年末人口总数只有1.27亿人,中国是日本的10.46倍。除了人口庞大之外,地域广阔也是造成中国能源消耗多于日本的重要原因。中国的陆上国土面积为959.81万平方公里,而日本陆上国土面积仅为37.79万平方公里,中国是日本的25.4倍。由于地域广阔,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庞大,物流距离普遍较长,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能源消费。
其次,中日两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也是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差别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铁路、公路、机场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房地产开发建设方兴未艾,而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均需要消耗大量钢材、水泥,并最终带来庞大的能源消耗。而日本与上个世纪70年代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0%,基本完成城市化,其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大兴土木带来的能源需求相对较小。因此,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GDP主要是靠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带动的,而日本则是由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以及服务业带动的,创造同样的GDP,中国耗费更多的能源似乎也就更容易理解。
尽管,中日两国存在上述客观差别,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当前的能源需求增长确实偏快,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确实存在某些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浪费现象严重,能源利用水平整体偏低。如果按照当前的能源消耗态势发展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能源供应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承受之重。通过中日能源消耗的对比,我们也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迫切,更加认识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何等重要。
易纲在接受采访时,除了谈到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之外,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已经非常紧张。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是以大量能源消耗为代价的,2000~2008年的8年时间内,在我国GDP取得增长1.17倍好成绩的同时(按可比价计算),能源消费总量也增长了1.06倍,由2000年的138552.6万吨标准煤,增长至2008年的285000万吨标准煤。
如果按照汇率法测算的GDP更为准确,那么我们在与日本创造出同样GDP的情况下,我们能源消费却远远高于日本。2009年,中国GDP折算成美元大约为4.985万亿美元,日本GDP折算成美元大约为5.068万亿美元,中日两国GDP的差距仅有830亿美元。而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数据显示,2009年,日本能源消费总量为463.9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4.2%,而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177.0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9.5%,是日本能源消费总量4.69倍。
在创造同样GDP的情况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什么会达到日本的4.69倍?笔者认为,可能与两国人口自然环境不同,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有关。
首先,中日两国人口自然环境差别巨大,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总量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是人类从事生产、消费活动的过程,而生产、消费活动过程正是能源消费过程,因此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口的多少关系密切。2008年末,中国人口总数为13.28亿人,而日本2009年末人口总数只有1.27亿人,中国是日本的10.46倍。除了人口庞大之外,地域广阔也是造成中国能源消耗多于日本的重要原因。中国的陆上国土面积为959.81万平方公里,而日本陆上国土面积仅为37.79万平方公里,中国是日本的25.4倍。由于地域广阔,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庞大,物流距离普遍较长,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能源消费。
其次,中日两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也是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差别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铁路、公路、机场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房地产开发建设方兴未艾,而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均需要消耗大量钢材、水泥,并最终带来庞大的能源消耗。而日本与上个世纪70年代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0%,基本完成城市化,其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大兴土木带来的能源需求相对较小。因此,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GDP主要是靠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带动的,而日本则是由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以及服务业带动的,创造同样的GDP,中国耗费更多的能源似乎也就更容易理解。
尽管,中日两国存在上述客观差别,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当前的能源需求增长确实偏快,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确实存在某些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浪费现象严重,能源利用水平整体偏低。如果按照当前的能源消耗态势发展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能源供应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承受之重。通过中日能源消耗的对比,我们也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迫切,更加认识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