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海外人才工作成上海发展亮点
日期: 10年09月4期 评分: 10.00/2
海外人才工作成上海发展亮点
——留日专家学者访沪团考察纪行

中文导报讯(记者 杨文凯)在上海实现百年梦想、举办世博盛会之际,受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上海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邀请,“留日专家访沪团”一行于9月14日至18日访问了上海,深入了解了中国和上海的人才工作规划、同过去十余年来落户上海做出积极贡献的原留学人员座谈交流、参访了人气鼎沸的上海世博会、还分别考察了浦东和杨浦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收获良多。

本次参访活动,由日本中华文艺家联合会执行名誉会长谢春林、著名旅日记者作家莫邦富、圣托马斯大学教授王智新、德岛大学教授任福继、立命馆大学教授周玮生联合发起。谢春林任参访团团长,带领来自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法律界、文艺界、传媒界人士近30人参加了活动。《中文导报》记者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参访,也是对十年前“世纪乡情”活动的再续前缘。

留日专家学者交流团在沪期间,受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沈红光、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等市领导的亲切会见。,团员们切身感受到中国和上海的蓬勃发展势头,了解了中国和上海的海外人才战略,对上海打造人才高地及其成果充满钦佩,深切感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归、实现内外人才对接,对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和上海的发展前景示人信心

为接待留日专家学者参访团,上海市外国专家局提供了充分服务、付出了巨大努力。外专局黄渭茂副局长是海外留学人员的知心人,在上海市吸引和服务海外人才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据介绍,1997年上海市人事局刚成立留学生工作处时,上海只有15000名留学归国人员,但现在海归留学人才达85000人。海归人员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15日举行的交流会上,黄渭茂副局长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和上海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在全国,深圳举办了成立经济特区30周年纪念大会,胡锦涛主席亲自出席,强调深化改革,预测深圳方面会有新的改革举措;今年也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中央对西部尤其是新疆地区的快速发展有了新的部署;以天津渤海湾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的开发方兴未艾;温家宝总理三访东北促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成第四极增长区。在这样蓬勃的发展势头下,上海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4月,中央批准了上海进一步发展的城市新定位是打造两大产业和两大中心,即推进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同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首先,浦东开发开放继续深化,浦东新区与南汇区合并,使得浦东地区从500平方公里扩大为1200平方公里,发展腹地大增。浦东不仅有陆家嘴金融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和张江的高新科技园区,还全力打造了洋山深水港和临港新区,发展平台继续扩大。其次,上海积极争取重大工程落户,比如长江隧桥工程直通崇明岛、国产大飞机工程包括同时制造飞机和发动机等;其三,上海的基础建设推进快,地铁已有11条线、总长达420公里,正在建设中的虹桥交通枢纽工程包括航空、高铁、磁悬浮、地铁、高速公路、公交等,日均客流量将超过110万人次。

这些规模宏大的发展计划和发展前景,需要吸引大量高层次的海归人才,也为留学人员回国回沪创业就业提供了大好机会。

二、海外人才工作成上海发展亮点

黄渭茂副局长表示,中央最近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的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中央政治局九大常委全员出席,习近平副主席做总结讲话,显示高度重视。上海人才工作会议也在8月召开,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等十大人才政策和12项人才工程,力度很大。上海将在浦东建国际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行上海国际人才“千人计划”,提高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程度等。

据介绍,上海吸引海外人才的配套服务政策包括:1、到2005年,上海已在政策上解决了17个瓶颈问题,实现了海外人才到上海的零障碍;2、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协调海外人才工作的联席会议,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集体讨论,现场解决;3、上海外专局已建立了9个海外联络处,方便人才引进工作;4、上海成立了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民间组织;5、从2003年起实行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用三年时间吸引1万名海外留学生回国服务;6、推出“3100工程”,围绕上海的紧缺专业和急需人才领域,化三年时间吸引前沿的科学家、教授、艺术家100人回归落户;7、实施雏鹰归巢计划,提前发掘锁定潜在人才;8、由政府出面搞“浦江人才计划”,每年出资4000万人民币专门资助民间的科研和创业;9、为留学人员和高端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有求必应;10、建设4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吸纳了4200余家留学人员企业;11、组织市政部门为留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12、开办专们的学校为留学人员子女教育解除后顾之忧;13、组织回国留学人员到党校和行政学院学习进修,吸引很多人踊跃报名;14、频繁开展留学人员慰问活动;15、抓住时机赴海外招聘,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率先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招贤纳士。

一系列务实到位的政策和服务,让海归留学人员在上海大有作为。上海有220万各类人才,其中留学归国人员8万5000人,贡献率很高。现在,上海高校的校级领导中有一半为留学人员,研究所和科学院中大部分是留学人员。留日学人回归上海的成功代表,如虹桥交通枢纽建设项目总工程师刘武军、交通大学副校长、交大船舶学院院长陈钢、同济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侨联副主席蔡建国等,都是佼佼者。

黄副局长特别提到,上海实现百年梦想、举办世博盛会,都离不开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的帮助。申办阶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申办困难大,很多留学人员献计献策,华侨华人费心费力;筹备阶段,有很多留学归国人员参与其中,贡献良多,比如世博会总规划师是同济大学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总演绎师是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他们都有留学经验;举办阶段,共有155位海归留学人员在世博园中承担了不同的职务和工作——留学人员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据了解,截至2010年7月底来上海工作、创业的留学人员达8.5万余人,居全国首位。来沪留学人员实际创办企业已达4200多家,注册资金近5.8亿美元。张江、嘉定、莘闵、杨浦等11个园区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合理布局,成为留学人员来上海创业的摇篮。每年来沪工作的外国专家为8万余人,占全国的1/6。截止2009年底,持有效《外国人就业证》,实际在沪就业的外国人近7万人,为全国之最。

三、世博盛会激发留日专家学者群情高涨

9月16日,在上海外专局的悉心安排下,留日专家学者参访团来到世博园,参观了中国馆、日本馆等人气场馆,全面感受了世博会的宏大气势,见证了中国的城市化记忆和新城市化运动的惊人成果,收益不浅。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建筑高69.9米,顶部平台长宽均为138米,在建筑设计上融合了古今智慧,以空间和构造的方式完美诠释了“中华智慧”。 访问团全员获赠《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一书,让大家对令人称奇的中国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中华特色的城市生活的过去、现在、未来有了系统的深入观照。

在巍峨雄伟的中国馆,参访团成员同涌动的参观人流一起,观摩了音像迫人的主题电影《历程》,通过三代人的眼光重温了岁月的变迁和城市生活的发展;在“智慧的长河”展区看到了运用现代数码技术手段放大、还原、让一个个画面人物都栩栩如生地活动起来的巨大的《清明上河图》,体会到在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宋代的城市生活的繁荣和城市与乡村相濡以沫的和谐状态;在面向未来的巨大展区内体会了有关未来城市生活的感悟与畅想。

据介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在过去60年里成绩巨大,城市数量由1949年之前的135个增值1978年的193个,发展到2008年增至655个,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至2009年的46.6%。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国的城市群迅速崛起成为世纪性景观。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GDP已占全国总量的62%,城市化运动焕发出巨大创造力,也获得了发展动力。

中国馆的主题电影在三面长22米、高7.5米的折幕上放映,顶部还有一个跨径24米的穹顶,可容纳700人同时观看。中国馆的主题影片分为《历程》、《和谐中国》、《岁月回眸》三部,通过轮番放映,震撼性地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和人的变化。而在长达128米、高6.5米的折幕上,通过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等重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市井,让观众惊叹不已、流连往返。

尽管访问行程紧迫、行色匆匆,但在参访过程中,人气场馆如日本馆、德国馆、法国馆、意大利馆、澳大利亚馆、阿联酋馆,以及中国省区市共同馆中的上海馆等,还是给来自日本的华人专家学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带来不同的理念风格和精神气质,不仅是观摩和体验的对象,也成为学习与融合的主要内容。

日本参访团一行在世博园内巨大的“城市人”立体雕塑前合影留念,表达了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的敬意。当晚在世博文化中心观摩中国东方演出集团的歌舞表演,也让美好充实的一天打上了精彩完美的句号。


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充满魅力

访沪团一行在9月17日分成两组,分别考察了浦东和杨浦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切身感受了上海地方领导清晰的发展思路、亲民的工作作风,以及为引进优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所创造的充满魅力的政策环境。

位于上海东北地区的杨浦区是市内最大的中心城区和科教区。杨浦区的成功转型和惊人发展,让海外学者专家刮目相看,也突显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访沪团一行,考察了魅力杨浦,受到了以中共杨浦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于秀芬和杨浦区政府副区长马杰富为首的接待团队的热烈欢迎。访沪团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从杨浦区这个点了解到上海只争朝夕的发展进程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工程的风格面貌。

留日专家学者访沪团在杨浦区先后参观了“国歌纪念馆”、“杨浦区城市规划馆”、“两院院士风采馆”、“创智天地”发展项目、新江湾城开发区等,对杨浦区拥有“百年市政、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的深厚历史底蕴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感受到目前全力实现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重大转型。

据马杰富副区长介绍,杨浦区面积60.61平方公里,黄浦江岸线长达15.5公里,为中心城区之最。杨浦区的故事包括:杨浦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城市规划——“大上海计划”所在地,区域内保存着旧上海市政府大楼、博物馆、体育场等一批优秀历史建筑。杨浦也是中国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许多民族工业的首创——纺织厂、发电厂、水厂等,令人骄傲的民族品牌,如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等都诞生在杨浦。杨浦更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区域内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财经大学等都已逾百年,集中了14所高校、100余家科研单位,聚集了上海30%以上的两院院士,是上海科教资源最丰富的城区。

2009年6月9日,中央批准杨浦区正式成为国际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杨浦区随即提出了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构造以科教卫特色、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形成“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2010年1月10日,国家科技部肯定了杨浦区的发展理念和转型模式,正式把杨浦区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杨浦区的发展目标可概括为“四地四区:知识经济策源地、新兴产业引领区;创新创业聚集地、服务经济先行区;高端人才汇集地、科教改革实验区;先进文化弘扬地、品质生活示范区。为此,杨浦区提出了“3310”人才计划,即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推出与之配套的十项政策。杨浦区在配套政策上颇具信心,可谓十项政策保你创业无忧。

马副区长欢迎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身杨浦区火热的建设和发展热潮,表示杨浦区作为国家级四大创新型试点城区之一,将先行先试,做出成绩,综合性的创新工程将覆盖科技、文化、体制、社会管理等各方面。马副区长还幽默地总结出生活和工作的“六动”原理——生命在于运动、朋友在于走动、合作在于互动、人才在于流动、酒杯在于晃动、关键在于行动,得到了旅日华人专家学者的共鸣。

留日专家学者访沪团在参访的最后一晚,登上了浦江游览船,饱览了黄浦江两岸震撼人心的魅力夜景。相隔十年,参访团再次唱响了《大海啊,故乡》,表达了短暂访问中获得的深度感,表达了拳拳爱国爱乡之情,表达了各人将以不同方式投身祖国建设和发展事业的决心。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2692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