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前原任外相 中日再冷战?
日期: 2010/09/18 10:40
中文导报讯 (记者 张石)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前原诚司在16日,视察了石垣港的石垣海上保安部船艇基地,对海保职员说:在东海中不存在领土问题。希望你们严正毅然地保卫主权,并激励他们说:你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我从心里感到骄傲。

日本方面受到鼓舞,还将继续对中国船长进行审问,分析事件录像,如果证据充足,将对船长进行起诉。石垣地方检察院也向当地的地方法院申请,要求对中国船长的拘留延长十天,如果得到批准,拘留将延期到29日。而在17日的新的日本改造内阁中,前原诚司任外交大臣,而前原有史以来就是一个“中国威胁论”的倡导者,他任外交大臣,中日关系凶多吉少。

一、前原发言击破中日关系现实底线

2005年年底前原诚司作为民主党代表出访,原本担负着为日本打开四面楚歌外交困境的重任,但是前原到美国以后,于12月8日在华盛顿美国战略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演讲,异峰突起地亮出了“中国是现实威胁”的观点。他说:中国以经济发展为背景的军事力量的增强和现代化,是现实的威胁,中国有侵犯日本领土、海洋权益的动向。他还强调:东亚共同体不应该排除美国。

前原出访中国时,也不回避展开他的“中国威胁论”。2005年12月12日,他在中国外交学院发表演讲时说:现在把中国看成一种军事威胁的声音正在增加。当场有学生质问:“有关‘中国是现实的威胁’的看法,是民主党的立场吗?”前原说:中国的海军和空军,以导弹为中心,能力飞跃发展,坦率地说,我感到了威胁。针对前原的说法,一向重视中日关系,在今春反日大游行后四处演说灭火,强调中日关系重要性的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不得不发表意见。他说“中国的军费比日本少,日本的军事力量已形成了对中国的威胁”
,得到了场内一片掌声。对于前原发言,中国方面大为恼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3日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任何国家,并对日本维持庞大军费开支的目的提出质疑。

在中日关系中,靖国神社问题是“历史的冲突”,也是一种“虚拟的冲突”,它不太可能导致中日间的物理性碰撞,而“中国威胁论”则代表了一种“现实的冲突”,这种宣传极容易使中日关系演变为一种物理性冲突。因此中国把这个问题看得更为严重。南开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庞中英认为,如同衡量中日关系的指针一样,两国在军费问题上的争端,标志着中日关系恶化程度。

二、日本多元性外交进一步崩溃

前原代表在美中的发言,使民主党内大乱。2005年12月16日,民主党在东京召开大会,会议一开始就展开了对前原的批判。代表们纷纷要求前原撤回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发言,但遭前原拒绝。在17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依然坚持“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他说:我与中国方面的专家讨论,他们称拥有覆盖日本射程的导弹,中国虽然没有进攻日本的意图,但是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发生什么问题很难预料,中国连续17年军费以超过10%的比例增长,在海洋战略上从俄国引进潜水艇等,在战力上已超过了前苏联。而在东海的权益的意见上,中日也有许多不同意见,因为中日可能由摩擦引起冲突,为了毅然地保卫日本的权益,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笔者在现场问前原代表:中国有报道说您在中国讲过,小泉参拜是日中关系的最大障碍。您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前原当时拿不准,后让助手拿来谈话记录,才弄清他说过类似的话。坚决反对首相参拜,是民主党的党是,前原作为民主党代表访问中国,理所当然有义务清晰传达这种党是,而他却对此记忆模糊,语焉不详,可见他是何等专注于自己的“中国威胁论”。

前原如上做法,必然使日本的多元性外交结构进一步崩溃。日本资深外交家认为:日本在冷战结束后,其外交观念大约有三种:一是一味亲美。认为在冷战以后美国一家独大,日本只要搞好和美国的关系就是纲举目张,不用再和中俄等国多做多余的外交游戏。第二种是亚洲主义,认为冷战结束后日本应该重新找到自己在亚洲的位置,需与中国为首的近邻国家建立稳定的关系。第三是地政学论,认为不管俄国对日本的态度如何,她在地理位置上离日本最近,应该不断搞好日俄关系,并在日、美、中、俄的四者角力中巧妙寻找一
种制衡中国的力量。

小泉当政以前,这三种外交观念并存,形成了日本的多元化外交。小泉当政以后,亚洲主义的倡导和承担者——外务省中国派在“沈阳领馆事件”和“李登辉访日”等问题上遭到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政治家和官邸势力的重创,一撅不振;而地政学论派则在2002年铃木宗男因所谓“受贿案”等被捕,外务省对俄外交职员因所谓“背任罪”被捕而销声匿迹。

加之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与中韩交恶,使日本外交一头扎进了“一味亲美”的一元性外交。民主党在2003年众议院选举大胜之后,代表冈田克打出了“重构中日关系,重视亚洲”的外交立场,以制衡政府和执政党的一元外交。而前原出访并坚持“中国威胁论”,使当时在野党的多元性外交结构也走向崩溃。而且他比自民党有过之而无不及,“毅然”踏破小泉也不敢越界的红线──中国威胁论。如果说小泉的外交路线还停留在“脱亚入美”的阶段,那么前原外交将走入“抗亚入美”之中。

三、中日关系前途叵测

1996年,香港的一名保约人士在钓鱼岛水域辞世,而在1996年马尼拉的APEC会议上,桥本首相和江泽民主席会谈,一致认为必须避免钓鱼岛问题影响中日关系。因此,自民党对待大陆的保钓活动,都没有民主党这样强硬。

中国首次民间保钓行动於2003年6月22日晨7时40分,在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玉环港起航出海,这次登岛宣示主权活动,是由2001年8月在靖国神社因涂抹油漆被取消在留资格而回国的冯锦华倡议,民间自发组织的。据冯锦华等保钓人士说:保钓行动克服重重困难,得到了海内外广大爱国者大力支持。

  那次出海人数共为14人(不含船工),其中2人为香港保钓组织成员;岸上工作人员8人,其中1人为香港保钓组织成员;还有後勤支援人员8人。出海使用船支为渔船一艘(浙玉渔1980),辅助设施若干。

 6月23日清晨,冯锦华等保钓人士到达钓鱼岛水域;7:50,日本侦察机开始对保钓船进行侦察;8:00,日本海保巡逻舰一艘(编号PL03)跟踪保钓船并进行堵截;9:30,多艘日本海保巡逻舰逼近,其中的PLH09向保钓人士喊话;12:00,保钓船距离钓鱼岛3海里被5艘日本海保巡逻舰拦截;12:30,保钓人士祭奠了1996年为保钓牺牲的陈玉祥,并在距离钓鱼岛三海里的地方向钓鱼岛三鞠躬,焚烧了一面日本军旗。由於船上很多人有强烈的晕船反应,所以决定返航。
  
2004年3月24日早6点26分,冯锦华等7名保钓人士以奇袭方式登上钓鱼岛,这是中国大陆保钓人士首次登岛成功。那次登岛事件,却带来了日本政治家在对中关系中出现“交叉现象”,即一些在历史问题上反对小泉首相和自民党干事长安倍晋三等人提倡“参拜靖国神社有理” 论的重要政治家,在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上却很强硬,如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当时民主党代表菅直人批判政府对7名保钓人士的处理是“软弱外交”;而一贯对中国友好的公明党代表神崎武法也说:尖阁诸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疑问的。搜查当局应该依照法律处理,政府也应对中国采取毅然决然的态度。反倒是小泉和安倍晋三认为在钓鱼岛问题上应该更有“柔软性”。


当时日本方面对此问题也非常重视,据说成立了以官房长官福田康夫直接挂帅的对策本部。日本政要纷纷出来讲话,要求严厉处理这一事件,搜查当局应该依照法律处理,政府也应对中国采取毅然决然的态度。现场的警察也摩拳擦掌,准备严厉处置这一事件,他们以“涉嫌烧毁神社”为由,不按入管法做常规处理,准备在2004年3月26日15时将7人送检。但是在17时左右,他们突然接到消息:检察官不来了,马上把这7个人送到入国管理局强制送还。这个决定使现场的警察“愕然”且“士气低落”。
  
当时的小泉首相在当晚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我们对相关部门作出了指示,在基于法律适当处理的同时,也要从不给中日关系带来负面影响这一大局出发。
而在这次事件中,仅仅是因为渔船和海上保安厅的渔船相撞,船长就遭送检,那霸地方检察厅石垣支部10日申请拘留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逮捕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41岁)。石垣简易法院当天批准检方拘留詹其雄10天至19日。显然比上次的做法重得多。这也是日本政府首次用日本法律制裁钓鱼岛纠纷中的中国人。

这次日本对撞船事件采取强硬的态度,与前原担任管辖海上保安厅的国土交通大臣不无关系。/

在9月10日的日本外务省举行的记者会见中,笔者问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也:2004年发生了7名中国活动家登上钓鱼岛的事件,但是很快就释放了;而这次中国渔船船长却遭送检,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民主党政权对待钓鱼岛问题比自民党强硬。冈田克也:这和什么党的政权没有关系,而是按照法律谨慎地采取必要的措施。

现在中日关系的状况已经比小泉时代出现了更加恶化的信号。

从官方看,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副委员长李建国把预定在15日访日的日程延期。仙谷由人官房长官在14日上午的记者会上表示非常遗憾。

宝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10000人访日中止。

中方决定推迟原定于9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东海问题原则共识政府间谈判。
中国单独开发春晓油气田的工程再次开始。
中国可能拒绝ASEAN+3会议上的中日首脑会谈。
一系列中日旅游促销活动中止。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7/12684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