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上海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及相关工作推进会议”上表示,下一步将本着审慎稳妥的原则开展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并积极推进在上海建设人民币在岸市场。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推进,各家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与日俱增。截至8月16日,上海地区累计发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66亿元人民币(53亿新元)。境外持有人民币规模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海外人民币投资需求应运而生。
由于境内资本账户管制较为严格,海外人民币难以回流。为了缓解“出海”人民币投资无门的尴尬,拓宽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下发通知,允许 相关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首批被允许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包括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 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这意味着,中国正在逐步探索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
央行此前与香港金管局重修人民币清算协议,被视为为香港人民币资产市场发展埋下伏笔。短短1个月期间,央行接连出台重要政策,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有序稳步推进。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同人民币在岸市场发展提速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息息相关。对此,方星海说:“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岸市场的发展,通过上海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在岸市场建设相互配合,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好扎实基础。”
香港科大商学院财务系系主任陈家乐分析认为,从现实情况看来,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自由流通货币,香港若要担当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色,其做法和市场风险必须纳入整个国家金融开放的整体战略中衡量,只有缔造沪港双赢的回流机制,才能持久发展,在发展初阶需要谨慎行事。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将对在岸市场提出挑战,但同时也会推动我国人民币在岸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说。
中国最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举措包括,吸引麦当劳等外国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麦当劳成为首家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的外国企业后,象征全球债券市场将展开一个新纪元。
中国今年2月修订规定,允许外国公司通过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 这不仅是要强化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也希望将人民币推升到国际贸易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