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科书上的中国音乐人
—————访二胡演奏家张滨
中文导报 记者 孙 盈
身着和服,手拉二胡。8月8日上午,60多位曾在爱知世博会上一展中国民乐风采的普通日本人,带着对上海世博会的祝福,在旅日二胡演奏家张滨的带领下,在上海世博会综艺大厅举办一台极具特色的专场音乐会,并与当地二胡爱好者们共同举行百人二胡大合奏。
2005年6月13日,在“爱知世博会”会场上,华人二胡演奏家张滨就曾带领124名从7岁到70岁的日本二胡爱好者用中国传统乐器二胡演奏了《空山鸟语》等中日名曲,这是二胡这一中国传统乐器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登上世界博览会的舞台。
舞台上的张滨轻运弓弦,顿挫有节的旋律立时从二胡中婉转悠扬地流淌出来:一会儿,他带着人们走出空山幽谷,那《空山鸟语》在他的弓弦上生气盎然、百鸟鸣啭,令人流连忘返;然后他又带着我们去了阿炳的故乡,饱尝人间辛酸的《二泉映月》……一把二胡的倾诉,让偌大的会场鸦雀无声。现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近3000名观众;在音乐这一世界共通的语言当中无一不被动容……
2002年,之前在名古屋凤毛麟角的二胡演奏学校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内行人都知道,名古屋二胡教学市场的迅速膨胀与当地一个叫张滨的中国二胡演奏者密不可分。张滨来日前是南京前线歌舞团的二胡演员,1992年来日,名古屋艺术大学毕业后便在名古屋专业从事二胡演奏和教学活动。
二胡是一种大俗大雅的乐器,在民间,数不清多少人能够拉上一曲,往往“咿呀呕哑难为听”;而象牙宝塔里的艺术家们又常常是曲高和寡,使得他们美妙的琴声成为沙龙里的装饰。张滨说,自己这一代音乐人肩负着振兴民族音乐重任,而作为在日演奏者,如何让中国传统的二胡为日本大众接受和喜爱又成为了摆在面前的崭新课题。张滨认为,首先要打通雅和俗之间的关节,离开大众,音乐就是无本之木。于是张滨将用二胡演奏日本传统乐曲作为其中的突破口,几场独奏音乐会大获成功之后,被誉为“日本民间放送第一号”的CBC电视台慕名前来。当工作人员听到自己耳熟能详的日本传统乐曲在张滨手中以一种全新面貌焕发出夺目光彩时,当即拍板,在每星期六晚18:00的黄金时间开设名为《张滨二胡心之旅》的音乐专栏,安排他用二胡演奏日本传统乐曲。
2005年11月CBC电视台每星期六为张滨专门开设了,这在日本的中国民乐演奏者中史无前例。节目播出后,收视率之高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观众的来信像雪片般地飞向电视台,许多来信都是想和张滨学拉中国二胡。名古屋二胡演奏学校从那时起也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1年之间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几十家,甚至连著名的日本“雅马哈”也在那时来名古屋开办二胡学习班。2005年4月,日本小学生五年级音乐教科书中介绍中国二胡文字所配的照片上的演奏者就是张滨。张滨创作的歌曲还被日本著名词人小椋佳填词后收录到日本著名歌手夏川理美的专辑中。
鉴于近年来日本中部掀起的“二胡热”,2006年日本丰田电视台投资1000万日元,2006年5月赴中国拍摄一部描写中国二胡起源、发展的10集纪录片,张滨在此片中担任主持人。其间摄制组赴阿炳的故乡——无锡、刘天华的故乡——江阴、张滨的故乡——鞍山以及北京、上海等地追踪“二胡”在中国大地上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发展足迹。
名古屋居高不下的“二胡热”使张滨决定每年4月樱花盛开之时,在名古屋举办“二胡节”。张滨说,在海外难得有这么好的二胡氛围,自己要努力把名古屋打造成为“二胡”在海外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