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张石)大陆、台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自2009年2月两岸政府开始积极协议、推动以来,经过1年零4个月的单方研究和共同研究,于6月24日在两岸第5次“陈江会谈”预备性磋商上达成共识,于6月29日在大陆重庆举行的第5次“陈江会”中正式签署。
这是国共双方在1949年国民党政权兵败撤到台湾后,由大陆和台湾签署的首个综合性协定,也是东北亚地区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圈。ECFA不仅将对两岸关系发生深刻影响,对中日、中韩的政治、经济关系、大中华经济圈的建立,及亚洲共同体的建立,都将发生深刻的影响。
一、 两岸ECFA的基本内容
大陆、台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包括序言、5章、16条条文,包括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经济合作(涵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合作、贸易便捷化及产业合作)等项,双方还拟定了未来进一步磋商的原则与项目;此外,还制订了争端解决条款,亦在协议内纳入最后确定条款。另外,双方将进一步建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负责处理ECFA相关事宜。
两岸第一次实行关税自由的内容包括:
1.制造业:中国大陆同意对台湾降税之早期产品清单共计539项,以2009年中国大陆自台湾进口金额计算,计138.4亿美元,占中国大陆自台湾进口金额的16.1%。台湾同意对中国大陆降税之早期产品清单共计267项,以2009年台湾自中国大陆进口金额计算,计28.6亿美元,占台湾自中国大陆进口金额10.5%。
2.农业:目前不准由大陆进口的830项农家品,维持原限制规定,不进一步开放;原已开放自大陆进口的1415项农产品亦不降税,但争取大陆方可以片面提供台湾产品优惠关税,包括活鱼、金针菇、茶叶、柳丁等18项农产品。
3. 服务业:中国大陆同意对台湾开放11项(包括金融服务业3项、非金融服务业8项);台湾则同意对中国大陆开放9项(包括金融服务业1项、非金融服务业8项)。
二、两岸签订ECFA的背景
两年前,呼吁改善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国民党政权诞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9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现在台湾向大陆出口额已达到输出总额的约40%,约一百多万人在中国常驻。
长期研究两岸经济关系的日本富士通综研主席研究员金坚敏先生接受《中文导报》采访时认为:在陈水扁任总统期间(2000年5月-08年5月)期间,GDP年平均增长率只有4.1%,不如其他的亚洲NIES国家和地区(韩国5.2%、香港5.3%、新加坡5.9%),而在以前台湾曾经超过韩国30%。因此人们称台湾的陈水扁政权时期和李登辉政权后半的2年为“失去的十年”。马英九现在推行2016年之前达成的“六六三目标”(经济增长率6%、人均GDP3万美元、失业率抑制在3%以下),而ECFA的签订无疑对实现“六六三目标”具有很大的推动力。
台湾经济部在09年7月29日,公布了两岸缔结ECFA的影响评价。在不解除到目前为止的中国大陆产品进口限制,只取消现有进口商品关税的情况下,台湾GDP增长率可以提高1.65%;如果解除全部工业产品的进口限制,废除关税,GDP增长率可以提高1.72%,增加雇用25.7-26.3万人。
中国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协定(ACFTA),2010年1月1日开始,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中国的大部分商品关税降为零。
对于在台湾域内投资,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内外企业来说,风险增大。特别是石油化学产业、机器零部件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会因为ACFTA的发效蒙受损失。
在大陆方面,政治的考量比较大,从双方开放商品的种类数量差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同时,从中国发展的平衡性看,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比较发达,中国也在积极开发西部和东北,但是由于长年来与台湾的敌对关系,福建一带一直比较落后,为了经济发展取得平衡,对福建的海西开发也很重要,同时也需要台湾的资金。
中国商业部委托研究小组09年10月13日公布缔结ECFA对中国大陆方面影响评价。由于两岸缔结ECFA,中国方面的GDP增长率将提高0.36-0.4%。同时,如果以东南亚自由贸易区+1(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中国、东南亚自由贸易区+韩国、东南亚自由贸易区+日本)为前提,两岸ECFA缔结会使中国大陆GDP增长率提高0.63-0.67%。
三、“大中华自由经济圈”催生亚洲共同体
大陆和台湾签署ECFA,此前已同香港及澳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CEPA)。由此,一个令世界注目的 “大中华圈自由经济圈”呼之欲出,这也强烈地刺激著日本和韩国,而ACFTA的生效,也会加快催生“亚洲共同体”的诞生。
台湾经济部工业局6月25日指出:大陆同意对台湾降税的早期产品清单中,17%是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台湾原本就较日本与韩国产品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产品,如自行车及其零部件、石化原料、工具机、其他聚酯非变形长丝布、其他放电灯管。纳入ECFA早收后,有助此类产品提升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竞争力,抢占日韩等其他国家在大陆市场占有率。
而在早期产品清单中的工具机(车床等工作机器),将大力度冲击日本向中国的出口。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从2001年度到2007年度,日本全产业的经常利益为25.2兆日元,其中36%来自日本国际化产业的4大业种,即电机、输送机械、工具机等一般机械、钢铁。台湾经济部工业局政策组的陈俊宏先生对《中文导报》记者说∶“目前从国际和地区来看,台湾对大陆的工作机械的出口占第三、四位,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日韩,其水准和日韩相近,但是价格更便宜。”在ECFA实行以后,质量相近、价格比日韩便宜,而且不收关税的台湾工具机将对日韩向中国出口的同类产品造成冲击。
台湾的家电和家电相关产品。对日韩的冲击也比较大。虽然这次没有开放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等高端家电产品,但是随著大陆与台湾之间自由贸易的进展,这些产品迟早会实现关税自由化,而小家电已经进入首次自由化的清单。韩国企业领导世界市场的招牌产品就是液晶显示器(LCD)面板。2008年第一季度(1至3月),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46.2%,几近第二、第三的台湾(35%)和中国大陆(13%)之和。但是,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至29.7%,降至第二位。升至第一位的台湾企业占有率达56.5%,差距扩大到近两倍。日本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尽管日本厂商专注于电视机业务,但在进入市场方面却落后于人,夏普等企业正在研究起死回生策略。相信如果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对台开放后,会有另一番风景。
目前,韩国的电器厂家三星和LG是日本电器厂家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对手。日本松下电器社长大坪文雄在今年7月号的《文艺春秋》撰写了题为《我们打倒三星的秘策》,披露了试图利用技术和制造商品的周密思考与感觉,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打倒韩国三星的计划 。但是随著大陆、台湾自由贸易的深入和家电高端产品的开发,台湾将是比韩国三星更难对付的对手。在文章中,大坪文雄披沥了他在新兴国市场所面临的“五重苦”:一是日本的法人税太高;二是日元汇率高;三是日本的雇用法则与诸外国不统一;四是日本在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方面裹足不前;五是原料价格高腾。
由此可见,“大中华圈自由经济圈”的创生,让韩国和日本在正从“世界工厂”演变为“世界市场”的中国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日、韩只有紧跟台湾,和中国快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大坪文雄所说的“五重苦”才可以减轻很多。而“大中华圈自由经济圈”的创生,将带动地区间的紧迫感,催生亚洲经济共同体的融合。
这是国共双方在1949年国民党政权兵败撤到台湾后,由大陆和台湾签署的首个综合性协定,也是东北亚地区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圈。ECFA不仅将对两岸关系发生深刻影响,对中日、中韩的政治、经济关系、大中华经济圈的建立,及亚洲共同体的建立,都将发生深刻的影响。
一、 两岸ECFA的基本内容
大陆、台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包括序言、5章、16条条文,包括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经济合作(涵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合作、贸易便捷化及产业合作)等项,双方还拟定了未来进一步磋商的原则与项目;此外,还制订了争端解决条款,亦在协议内纳入最后确定条款。另外,双方将进一步建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负责处理ECFA相关事宜。
两岸第一次实行关税自由的内容包括:
1.制造业:中国大陆同意对台湾降税之早期产品清单共计539项,以2009年中国大陆自台湾进口金额计算,计138.4亿美元,占中国大陆自台湾进口金额的16.1%。台湾同意对中国大陆降税之早期产品清单共计267项,以2009年台湾自中国大陆进口金额计算,计28.6亿美元,占台湾自中国大陆进口金额10.5%。
2.农业:目前不准由大陆进口的830项农家品,维持原限制规定,不进一步开放;原已开放自大陆进口的1415项农产品亦不降税,但争取大陆方可以片面提供台湾产品优惠关税,包括活鱼、金针菇、茶叶、柳丁等18项农产品。
3. 服务业:中国大陆同意对台湾开放11项(包括金融服务业3项、非金融服务业8项);台湾则同意对中国大陆开放9项(包括金融服务业1项、非金融服务业8项)。
二、两岸签订ECFA的背景
两年前,呼吁改善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国民党政权诞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9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现在台湾向大陆出口额已达到输出总额的约40%,约一百多万人在中国常驻。
长期研究两岸经济关系的日本富士通综研主席研究员金坚敏先生接受《中文导报》采访时认为:在陈水扁任总统期间(2000年5月-08年5月)期间,GDP年平均增长率只有4.1%,不如其他的亚洲NIES国家和地区(韩国5.2%、香港5.3%、新加坡5.9%),而在以前台湾曾经超过韩国30%。因此人们称台湾的陈水扁政权时期和李登辉政权后半的2年为“失去的十年”。马英九现在推行2016年之前达成的“六六三目标”(经济增长率6%、人均GDP3万美元、失业率抑制在3%以下),而ECFA的签订无疑对实现“六六三目标”具有很大的推动力。
台湾经济部在09年7月29日,公布了两岸缔结ECFA的影响评价。在不解除到目前为止的中国大陆产品进口限制,只取消现有进口商品关税的情况下,台湾GDP增长率可以提高1.65%;如果解除全部工业产品的进口限制,废除关税,GDP增长率可以提高1.72%,增加雇用25.7-26.3万人。
中国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协定(ACFTA),2010年1月1日开始,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中国的大部分商品关税降为零。
对于在台湾域内投资,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内外企业来说,风险增大。特别是石油化学产业、机器零部件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会因为ACFTA的发效蒙受损失。
在大陆方面,政治的考量比较大,从双方开放商品的种类数量差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同时,从中国发展的平衡性看,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比较发达,中国也在积极开发西部和东北,但是由于长年来与台湾的敌对关系,福建一带一直比较落后,为了经济发展取得平衡,对福建的海西开发也很重要,同时也需要台湾的资金。
中国商业部委托研究小组09年10月13日公布缔结ECFA对中国大陆方面影响评价。由于两岸缔结ECFA,中国方面的GDP增长率将提高0.36-0.4%。同时,如果以东南亚自由贸易区+1(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中国、东南亚自由贸易区+韩国、东南亚自由贸易区+日本)为前提,两岸ECFA缔结会使中国大陆GDP增长率提高0.63-0.67%。
三、“大中华自由经济圈”催生亚洲共同体
大陆和台湾签署ECFA,此前已同香港及澳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CEPA)。由此,一个令世界注目的 “大中华圈自由经济圈”呼之欲出,这也强烈地刺激著日本和韩国,而ACFTA的生效,也会加快催生“亚洲共同体”的诞生。
台湾经济部工业局6月25日指出:大陆同意对台湾降税的早期产品清单中,17%是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台湾原本就较日本与韩国产品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产品,如自行车及其零部件、石化原料、工具机、其他聚酯非变形长丝布、其他放电灯管。纳入ECFA早收后,有助此类产品提升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竞争力,抢占日韩等其他国家在大陆市场占有率。
而在早期产品清单中的工具机(车床等工作机器),将大力度冲击日本向中国的出口。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从2001年度到2007年度,日本全产业的经常利益为25.2兆日元,其中36%来自日本国际化产业的4大业种,即电机、输送机械、工具机等一般机械、钢铁。台湾经济部工业局政策组的陈俊宏先生对《中文导报》记者说∶“目前从国际和地区来看,台湾对大陆的工作机械的出口占第三、四位,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日韩,其水准和日韩相近,但是价格更便宜。”在ECFA实行以后,质量相近、价格比日韩便宜,而且不收关税的台湾工具机将对日韩向中国出口的同类产品造成冲击。
台湾的家电和家电相关产品。对日韩的冲击也比较大。虽然这次没有开放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等高端家电产品,但是随著大陆与台湾之间自由贸易的进展,这些产品迟早会实现关税自由化,而小家电已经进入首次自由化的清单。韩国企业领导世界市场的招牌产品就是液晶显示器(LCD)面板。2008年第一季度(1至3月),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46.2%,几近第二、第三的台湾(35%)和中国大陆(13%)之和。但是,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至29.7%,降至第二位。升至第一位的台湾企业占有率达56.5%,差距扩大到近两倍。日本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尽管日本厂商专注于电视机业务,但在进入市场方面却落后于人,夏普等企业正在研究起死回生策略。相信如果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对台开放后,会有另一番风景。
目前,韩国的电器厂家三星和LG是日本电器厂家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对手。日本松下电器社长大坪文雄在今年7月号的《文艺春秋》撰写了题为《我们打倒三星的秘策》,披露了试图利用技术和制造商品的周密思考与感觉,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打倒韩国三星的计划 。但是随著大陆、台湾自由贸易的深入和家电高端产品的开发,台湾将是比韩国三星更难对付的对手。在文章中,大坪文雄披沥了他在新兴国市场所面临的“五重苦”:一是日本的法人税太高;二是日元汇率高;三是日本的雇用法则与诸外国不统一;四是日本在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方面裹足不前;五是原料价格高腾。
由此可见,“大中华圈自由经济圈”的创生,让韩国和日本在正从“世界工厂”演变为“世界市场”的中国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日、韩只有紧跟台湾,和中国快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大坪文雄所说的“五重苦”才可以减轻很多。而“大中华圈自由经济圈”的创生,将带动地区间的紧迫感,催生亚洲经济共同体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