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新移民不断进入新加坡:储备资金 进军日本
日期: 2010/06/24 14:40 评分: 1.00/3
在拥有世上最大的华人社会的东南亚,其华人比例最高的新加坡,近年来涌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创业家。他们涉足股票和房地产投资,将日本放入视野者也大有人在。
由中国内陆出身的男子(40岁)担任基金管理者统率的投资公司的办公室,在被高级公寓和绿地环绕的摩天楼里,6年前,他与妻儿移民到这里,并在2007年获得了新加坡国籍。“对于抛弃中国国籍,我没什么想不通的,现在我不是中国人,而是新加坡人,是华人。在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家人第一,而并非以国家为中心。”为了与家人共享休日,还买了帆船。
天安门事件之后的1990年,他20岁,跳级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他在改革开放政策试验点的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就职于国有投资公司,踏入了以股票为中心的投资的世界。
2003年,他到香港,设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在香港和美国,进一步学习实务,拓宽了人际关系。
约一年后,他又到了新加坡。这里的税金比中国便宜,容易收集信息,中文英文都流通,并且可与欧美企业交往,这也是很有魅力的。对于中国的政治的安定性,他感到不安。
去年4月,他召集“新移民”和从美国归来的华人商业人士,创立了新的投资公司。给基金投资的,都是过去交往过的中国大陆企业家,他想先以1点5亿新加坡币(约100亿日元)为目标集资。
新加坡政府也欢迎中国的企业家等富裕阶层的移民,该男子下一个目标是日本。“(企业和房地产等)日本有很多优良的投资对象,但现在价格却很便宜,家人也喜欢日本料理,对日本印象不错,所以一定要打进去。”

与固有的力量结合也产生力量

在“新移民”网络发挥作用的同时,老华侨的网络也依然健在。
4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年代久远的杂居大楼里,泰国国籍的李居强(58岁)在能源开发公司海鸥能源的研究室里,独自进行着关于金属导热方式的研究。这个公司在去年秋天,和中国政府的研究机关,中国科学院达成了共同在北京建设实验室的协议,据说中国方面对于素材开发的应用很感兴趣。
李居强出生于中国海南岛,在人民解放军的通信学校学习了无线通信技术。1974年,经由云南省和老挝而潜入了泰国。通过地下无线电节目宣扬共产主义革命。1990年他被解除部队的职务,但留在了泰国,开始搞通信机械的修理业。
李居强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告诉了在马来西亚经营中药进口的海鸥集团会长陈凯希(73岁)。陈会长正在寻找和中国合作的事业。2007年,作为海鸥集团的分公司,海鸥能源成立了,并请在马来西亚政经界人脉广泛的华人吴立洋(60岁)为社长。
在印度尼西亚,当地华人正和中国企业合作,开发着煤和天然气能源。寻求资源和技术的中国和老华侨之间的网络正在共振。

本文原载《朝日新闻》2010年6月13日第2版
原文采写∶冢本和人
中文翻译∶杜海玲


东南亚华人

华人研究的基地,中国福建省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09年在中国和台湾以外居住的华人华侨总数为4530万人,其中的3200多万人集中在东南亚。
中国改革开放后,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新移民”增加,最近,当中的“富裕层”也增多。他们除到新加坡等经济发展引人瞩目的国家以外,也去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据该研究所的推算,东南亚的“新移民”总数为270万—280万人。
“新移民”的巨大财力与人脉,将东南亚经济与中国连接得更加紧密。该研究院的庄国土院长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新移民的存在感不断增强,对中国十分了解的新移民,对于国家关系也有着重要影响力。”

原文采写∶冢本和人
中文翻译∶孙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12389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