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石
《中文导报》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经常在各种记者会上向时任民主党代表等职的菅直人提问,也和他有过几次交谈,总的印象是:
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上,菅直人和一个普通人一样,具有复杂的两面性,既“光和影”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是一个最会笑的人,不像小泽一郎,总是冷著脸,对记者总是不客气地训斥,笔者也遭受过小泽的训斥,让笔者“回去好好学习学习再来提问。”菅直人在政治舞台上,总是笑得特别灿烂。笔者在记者会上见到他时,总会问一些尖锐的问题。在一次酒会上他看到笔者时,笑呵呵地拍著笔者的肩膀说∶“问题不要老是那样尖锐严厉嘛。”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和蔼。
但是据他的熟人和部下说∶他也是一个容易焦躁的人。民主党的一些中坚议员反映∶不希望在菅直人手下工作,如果做法和他的想法不一样,他就马上大发雷霆。听说他任厚生大臣时曾因为厚生省官僚拒绝执行他的命令把烟灰缸扔了过去,找不到东西时也会对秘书大吼大叫。1985年一同和他随3000日本青年访日,之后又和他有长年交往的人士对笔者说∶菅直人有个外号,叫“焦躁菅”,希望他成了总理后,不要总焦躁,变成“沉稳菅”。
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他也充满了憧憬。他笃信佛教,敬仰唐代从中国留学回来的日本高僧空海。空海公元804年到中国,在长安学习佛教密宗。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2003年,小泉内阁三位大臣多年没有缴纳养老金的事情被媒体曝光。菅直人当即成为追查此事的急先锋。谁料,后来自己也被查出在担任厚生大臣期间没有交纳年金,他不得不再次辞去民主党代表的职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菅直人剃光了头发,云游四国八十八座寺院。全日本中国学友会副会长,东京工业大学中国学友会会长,东京工业大学在博士生韩冰说∶菅直人对我说∶“我到过北京与西安,游览过西安的青龙寺,而日本也有一个青龙寺,可见,日中两国的渊源非常久远的。”他还对我说到古代日本曾派出多名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因此将古老的佛教引入日本。鼓励我“要努力学习,为日中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西安青龙寺位于西安东南郊铁炉庙村北,即唐长安城的新昌坊南隅。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28年),原名灵感寺,唐睿宗景龙二年(公元711年)改名青龙寺。
青龙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其对佛教密宗传播之广不仅在国内,而且对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当时日本宗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在九世纪初至中叶,日本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往来长安甚多,最著名的有八人,日本称为“入唐八家”,而其中六家即空海、园行、园仁、惠运、园珍、宗□曾在青龙寺受法,空海到华后,在此寺受学于高僧惠果。青龙寺是中国向日本传播佛教密宗颇有影响的寺院之一。
日本的青龙寺位于四国的高知县土佐市,是空海回国后为报惠果师恩开基,也是菅直人“四国巡礼”“八十八灵场”第36个寺庙。菅直人对韩冰谈起此事,可见他对中日文化源远流长的友好交流感铭甚深。
和他有过长期交往的原东工大博士生、原全日本中国学友会会长李光哲对《中文导报》记者说∶首先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政治家,他在东工大毕业以后,开始从事政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三起三落,很不容易。他是一个比较能照顾到基层国民的政治家,这也是他一贯坚持的政治理念。
在和我们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觉得他是一个胸怀开阔,平易近人的政治家。不论和我们还是和日本青年讨论什么问题,都能深入展开。他的知识很渊博,无论是对民族、历史、文化、历史、科学、技术都有很深的知识。
他曾对我说:日中有两千年交往的历史,虽然中间有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不幸,但这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从大的历史著眼,主要是和平友好、交流和互相促进的历史。现在在各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他对中日的青年交流也很重视,他认为青年正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年轻人的交流关系到两国的未来,现在中日间高中生等青年的广泛交流,也符合他对青年交流的想法。他谈到84年去中国,受到胡耀邦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有幸和当时的青联主席胡锦涛结识,受到了中国的热情招待,他应该感谢和报答中国,作为政治家,应该为中国、为在日中国人做点什么。因此他开始自己筹集赞助,每年回母校和中国留学生交流,一直坚持了22年。
在谈到菅直人的夫人菅伸子的印象时李光哲说:她是一个非常活泼的人,和一般的日本妇女比较起来,她显得非常直率,在和留学生交流时她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也非常丰富,中国留学生都非常喜欢她。
《中文导报》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经常在各种记者会上向时任民主党代表等职的菅直人提问,也和他有过几次交谈,总的印象是:
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上,菅直人和一个普通人一样,具有复杂的两面性,既“光和影”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是一个最会笑的人,不像小泽一郎,总是冷著脸,对记者总是不客气地训斥,笔者也遭受过小泽的训斥,让笔者“回去好好学习学习再来提问。”菅直人在政治舞台上,总是笑得特别灿烂。笔者在记者会上见到他时,总会问一些尖锐的问题。在一次酒会上他看到笔者时,笑呵呵地拍著笔者的肩膀说∶“问题不要老是那样尖锐严厉嘛。”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和蔼。
但是据他的熟人和部下说∶他也是一个容易焦躁的人。民主党的一些中坚议员反映∶不希望在菅直人手下工作,如果做法和他的想法不一样,他就马上大发雷霆。听说他任厚生大臣时曾因为厚生省官僚拒绝执行他的命令把烟灰缸扔了过去,找不到东西时也会对秘书大吼大叫。1985年一同和他随3000日本青年访日,之后又和他有长年交往的人士对笔者说∶菅直人有个外号,叫“焦躁菅”,希望他成了总理后,不要总焦躁,变成“沉稳菅”。
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他也充满了憧憬。他笃信佛教,敬仰唐代从中国留学回来的日本高僧空海。空海公元804年到中国,在长安学习佛教密宗。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2003年,小泉内阁三位大臣多年没有缴纳养老金的事情被媒体曝光。菅直人当即成为追查此事的急先锋。谁料,后来自己也被查出在担任厚生大臣期间没有交纳年金,他不得不再次辞去民主党代表的职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菅直人剃光了头发,云游四国八十八座寺院。全日本中国学友会副会长,东京工业大学中国学友会会长,东京工业大学在博士生韩冰说∶菅直人对我说∶“我到过北京与西安,游览过西安的青龙寺,而日本也有一个青龙寺,可见,日中两国的渊源非常久远的。”他还对我说到古代日本曾派出多名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因此将古老的佛教引入日本。鼓励我“要努力学习,为日中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西安青龙寺位于西安东南郊铁炉庙村北,即唐长安城的新昌坊南隅。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28年),原名灵感寺,唐睿宗景龙二年(公元711年)改名青龙寺。
青龙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其对佛教密宗传播之广不仅在国内,而且对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当时日本宗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在九世纪初至中叶,日本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往来长安甚多,最著名的有八人,日本称为“入唐八家”,而其中六家即空海、园行、园仁、惠运、园珍、宗□曾在青龙寺受法,空海到华后,在此寺受学于高僧惠果。青龙寺是中国向日本传播佛教密宗颇有影响的寺院之一。
日本的青龙寺位于四国的高知县土佐市,是空海回国后为报惠果师恩开基,也是菅直人“四国巡礼”“八十八灵场”第36个寺庙。菅直人对韩冰谈起此事,可见他对中日文化源远流长的友好交流感铭甚深。
和他有过长期交往的原东工大博士生、原全日本中国学友会会长李光哲对《中文导报》记者说∶首先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政治家,他在东工大毕业以后,开始从事政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三起三落,很不容易。他是一个比较能照顾到基层国民的政治家,这也是他一贯坚持的政治理念。
在和我们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觉得他是一个胸怀开阔,平易近人的政治家。不论和我们还是和日本青年讨论什么问题,都能深入展开。他的知识很渊博,无论是对民族、历史、文化、历史、科学、技术都有很深的知识。
他曾对我说:日中有两千年交往的历史,虽然中间有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不幸,但这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从大的历史著眼,主要是和平友好、交流和互相促进的历史。现在在各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他对中日的青年交流也很重视,他认为青年正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年轻人的交流关系到两国的未来,现在中日间高中生等青年的广泛交流,也符合他对青年交流的想法。他谈到84年去中国,受到胡耀邦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有幸和当时的青联主席胡锦涛结识,受到了中国的热情招待,他应该感谢和报答中国,作为政治家,应该为中国、为在日中国人做点什么。因此他开始自己筹集赞助,每年回母校和中国留学生交流,一直坚持了22年。
在谈到菅直人的夫人菅伸子的印象时李光哲说:她是一个非常活泼的人,和一般的日本妇女比较起来,她显得非常直率,在和留学生交流时她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也非常丰富,中国留学生都非常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