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林阳吉
三年前清明节正式定为公共假日。今年清明前夕北京一片节日气氛。无论在公交、地铁或是户外大屏幕,都可以看到一则时长30秒的“人文北京、和谐清明”公益宣传片,这则以“敬先祖、敬先贤、追思亲人”为文化内涵的短片,用最熟悉的语言告诉忙碌中的人们,又到了缅怀先人的时节。
提到清明节,人们常常会想到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等。一面是春光明媚,一面是烟火歌哭,清明节可谓是一个有著“双重性格”的节日。其实,这是因为现代清明节由古代两个不同的节日——寒食和上巳加上清明这一节气融合演化而来的,在风俗习惯上已将前两种节日的内容吸收并存。于是清明节这一天北京城几十万扫墓大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创历史上北京各大墓区的扫墓纪录。
八宝山革命公墓,因长眠著一万五千多名中共党政军高级官员而闻名于世。每年清明节前后,这里一串串高级小轿车鱼贯而入,附近的农田常常被临时征来做停车场。所以现在的停车场也建得很大。下车就可看见那肃穆的门楼。门楼前的四棵苍劲古柏,前面两棵的顶梢不知何时被折,更显沧桑古朴。参天的松柏下有一对昂首的石狮,石狮的外侧还匍匐著一对在十三陵见过的似羊非羊的石雕。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一九五零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由明清时的刚公护国寺改建而成。内分骨灰存放和墓葬两大部分,骨灰存放分存放堂和存放格墙两种。骨灰存放堂有二十九处,骨灰存放格墙八面。许多中国国家领导人、烈士、文化名人、国际友人就长眠在这里。
从一九五六年开始,中共领导人带头移风易俗告别了土葬,那是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休息的时候,秘书把一份在国家领导人中自愿实行火化的倡议书送到毛泽东手中。毛看后连说:“好,好”,然后拿起一枝狼毫毛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签名的有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董必武、邓小平等一百五十一位政要。从此八宝山骨灰堂这宁静的四合院,成为他们最后的归宿。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等开国元勋便先后安息在这里。
然而第一个签名的毛泽东要求火化未能如愿,他身不由己,去世后遗体经过第一流的防腐处理,让那个“你办事,我放心”的接班人给永久地保留在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当代最庞大最豪华,最热闹的市中心陵墓建筑里。但是毛泽东的护士吴旭君说:“当时出于种种需要,在第二年建成了毛主席纪念堂。按说,这种做法是不符合他本人意愿的。”
在那份火化倡议书上签字的周恩来、刘少奇的骨灰却没有归宿八宝山公墓骨灰堂,周恩来去世时,正是“批林批孔”热闹时候,他想到“四人帮”将来也许会要掘坟批判他,于是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留下遗言,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刘少奇在郑州去世后,专案组以刘卫黄名字将遗体匆忙地送进了火化炉。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刘少奇治丧委员会和他的亲属尊重他的遗愿。在治丧委员会代表和家属子女的护送下,将他的骨灰撒向了青岛附近的浩瀚无边、滔滔不息的大海。
只有一位爱喝茅台酒的上将没有在倡议书上签字,他去世后,尊重他的选择,用棺木点穴葬在他家乡河南。这位不肯俯就的军人是和尚出身的许世友,少年时曾出家少林寺,其后南征北战,官拜上将,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政治局委员。
八宝山革命公墓内翠柏、草叶,人行道井然有序。正对门楼的是骨灰存放堂“正一室”。八宝山骨灰堂的“正一室”从不对外开放。“正一室”正面中心的条案上端放著用绿色玉石制成的朱德的骨灰盒,骨灰盒编号为101,上边镌刻著“功昭日月”四个金字。
他的右边是彭德怀元帅的楠木骨灰盒。庐山会议后饱受痛苦的元帅□□彭德怀于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逝世,享年76岁。专案组给中央的报告是:受审人员彭德怀因患直肠癌,经治疗无效病死。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审查和纠正了对彭德怀所作的错误结论。十二月二十二日,彭德怀的骨灰被专机接到北京。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彭德怀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致悼词,称彭德怀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彭德怀恢复了名誉。
其它的骨灰盒似乎并未严格地按名次排列,如贺龙的骨灰盒安放在正面墙上的格子里,编号为八十一。贺龙是文革中去世的第一位帅,
一九六九年六月九日,贺龙在北京去世。专案组的报告称:经多方全力抢救无效而死。没有哀乐,没有花圈,没有党旗,只有一条白床单。夫人薛明和子女贺捷生、贺鹏飞、贺晓明不知道贺龙的骨灰存放何处。享年73岁。一九七五年六月九日,贺龙逝世六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一室举行贺龙骨灰安放仪式。
陈毅的骨灰盒安放在正面墙上的格子里,编号为四十四,文革中陈毅和夫人张茜在石家庄,被“软禁”了将近一年。70年陈毅感到腹部隐痛,并伴有腹泻。上庐山参加九届二中全会后,陈毅提出到北京看病,没有被批准。他回到石家庄后,腹痛加重,血压升高,夫人张茜不得不给周恩来写信。在周恩来关照下,陈毅回北京住院,又匆匆出院。直到一九七一年一月,因剧烈腹痛,陈毅再次入院,被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发现是结肠癌,并有局部转移。一九七二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71岁。
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的各室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够相当级别绝对进不了这个圣地般的“正一室”,哪怕夫妻也不能通融,陈毅夫人张茜的骨灰盒就安放在十几米之遥的西六室。
但是历史学家翦伯赞却有“特殊待遇”,他的骨灰盒却破格地安放在正一室。原因未见公开解释。这位著名的老历史学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不甘受凌辱,与夫人双双自尽。他大约不会想到死后不仅沉冤昭雪,还享受到如此殊荣。但他的夫人却另放他处,如果他有在天之灵,他会为不能和生死与共的夫人相伴而痛苦吧!
还有一对早已作古的夫妻在这里一起相伴,那就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林徽因一九五五年去世,因参加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有贡献,建坟立碑,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二墓区。梁思成文革中含冤去世,文革后平反,因其生前是全国人大常委,骨灰安放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用骨灰堂,跟林徽因墓只一箭之遥。他们的老朋友金岳霖,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们三个,在另一个世界里,又毗邻而居了。金岳霖深藏心曲,要跟林徽因直接倾诉,于是五十多年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可以对语了。
从外面往里看,整洁、肃穆。骨灰存放堂是一个个大四合院,院里树木青葱,鸟鸣幽婉,格外清静,就像房主人出外远行一般。
看著这些开国元勋走过的灿烂人生,许多人只活了七十多岁,而且大部分是被革命队伍中自己人整死的,革了一辈子命,却没有得到高寿终年。不由得感慨万分。
清明节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扫墓,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面对死亡,今天更应该知道如何地生。如何少些遗憾,少些悔恨。
清明节一个百感交集的日子!一个悲喜交集的日子!这也是人生的缩影和象征吗?今天人永隔。伟人已逝,浩哉斯哉!悠悠哀思,遥寄云瀚。
三年前清明节正式定为公共假日。今年清明前夕北京一片节日气氛。无论在公交、地铁或是户外大屏幕,都可以看到一则时长30秒的“人文北京、和谐清明”公益宣传片,这则以“敬先祖、敬先贤、追思亲人”为文化内涵的短片,用最熟悉的语言告诉忙碌中的人们,又到了缅怀先人的时节。
提到清明节,人们常常会想到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等。一面是春光明媚,一面是烟火歌哭,清明节可谓是一个有著“双重性格”的节日。其实,这是因为现代清明节由古代两个不同的节日——寒食和上巳加上清明这一节气融合演化而来的,在风俗习惯上已将前两种节日的内容吸收并存。于是清明节这一天北京城几十万扫墓大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创历史上北京各大墓区的扫墓纪录。
八宝山革命公墓,因长眠著一万五千多名中共党政军高级官员而闻名于世。每年清明节前后,这里一串串高级小轿车鱼贯而入,附近的农田常常被临时征来做停车场。所以现在的停车场也建得很大。下车就可看见那肃穆的门楼。门楼前的四棵苍劲古柏,前面两棵的顶梢不知何时被折,更显沧桑古朴。参天的松柏下有一对昂首的石狮,石狮的外侧还匍匐著一对在十三陵见过的似羊非羊的石雕。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一九五零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由明清时的刚公护国寺改建而成。内分骨灰存放和墓葬两大部分,骨灰存放分存放堂和存放格墙两种。骨灰存放堂有二十九处,骨灰存放格墙八面。许多中国国家领导人、烈士、文化名人、国际友人就长眠在这里。
从一九五六年开始,中共领导人带头移风易俗告别了土葬,那是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休息的时候,秘书把一份在国家领导人中自愿实行火化的倡议书送到毛泽东手中。毛看后连说:“好,好”,然后拿起一枝狼毫毛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签名的有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董必武、邓小平等一百五十一位政要。从此八宝山骨灰堂这宁静的四合院,成为他们最后的归宿。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等开国元勋便先后安息在这里。
然而第一个签名的毛泽东要求火化未能如愿,他身不由己,去世后遗体经过第一流的防腐处理,让那个“你办事,我放心”的接班人给永久地保留在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当代最庞大最豪华,最热闹的市中心陵墓建筑里。但是毛泽东的护士吴旭君说:“当时出于种种需要,在第二年建成了毛主席纪念堂。按说,这种做法是不符合他本人意愿的。”
在那份火化倡议书上签字的周恩来、刘少奇的骨灰却没有归宿八宝山公墓骨灰堂,周恩来去世时,正是“批林批孔”热闹时候,他想到“四人帮”将来也许会要掘坟批判他,于是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留下遗言,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刘少奇在郑州去世后,专案组以刘卫黄名字将遗体匆忙地送进了火化炉。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刘少奇治丧委员会和他的亲属尊重他的遗愿。在治丧委员会代表和家属子女的护送下,将他的骨灰撒向了青岛附近的浩瀚无边、滔滔不息的大海。
只有一位爱喝茅台酒的上将没有在倡议书上签字,他去世后,尊重他的选择,用棺木点穴葬在他家乡河南。这位不肯俯就的军人是和尚出身的许世友,少年时曾出家少林寺,其后南征北战,官拜上将,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政治局委员。
八宝山革命公墓内翠柏、草叶,人行道井然有序。正对门楼的是骨灰存放堂“正一室”。八宝山骨灰堂的“正一室”从不对外开放。“正一室”正面中心的条案上端放著用绿色玉石制成的朱德的骨灰盒,骨灰盒编号为101,上边镌刻著“功昭日月”四个金字。
他的右边是彭德怀元帅的楠木骨灰盒。庐山会议后饱受痛苦的元帅□□彭德怀于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逝世,享年76岁。专案组给中央的报告是:受审人员彭德怀因患直肠癌,经治疗无效病死。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审查和纠正了对彭德怀所作的错误结论。十二月二十二日,彭德怀的骨灰被专机接到北京。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彭德怀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致悼词,称彭德怀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彭德怀恢复了名誉。
其它的骨灰盒似乎并未严格地按名次排列,如贺龙的骨灰盒安放在正面墙上的格子里,编号为八十一。贺龙是文革中去世的第一位帅,
一九六九年六月九日,贺龙在北京去世。专案组的报告称:经多方全力抢救无效而死。没有哀乐,没有花圈,没有党旗,只有一条白床单。夫人薛明和子女贺捷生、贺鹏飞、贺晓明不知道贺龙的骨灰存放何处。享年73岁。一九七五年六月九日,贺龙逝世六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一室举行贺龙骨灰安放仪式。
陈毅的骨灰盒安放在正面墙上的格子里,编号为四十四,文革中陈毅和夫人张茜在石家庄,被“软禁”了将近一年。70年陈毅感到腹部隐痛,并伴有腹泻。上庐山参加九届二中全会后,陈毅提出到北京看病,没有被批准。他回到石家庄后,腹痛加重,血压升高,夫人张茜不得不给周恩来写信。在周恩来关照下,陈毅回北京住院,又匆匆出院。直到一九七一年一月,因剧烈腹痛,陈毅再次入院,被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发现是结肠癌,并有局部转移。一九七二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71岁。
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的各室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够相当级别绝对进不了这个圣地般的“正一室”,哪怕夫妻也不能通融,陈毅夫人张茜的骨灰盒就安放在十几米之遥的西六室。
但是历史学家翦伯赞却有“特殊待遇”,他的骨灰盒却破格地安放在正一室。原因未见公开解释。这位著名的老历史学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不甘受凌辱,与夫人双双自尽。他大约不会想到死后不仅沉冤昭雪,还享受到如此殊荣。但他的夫人却另放他处,如果他有在天之灵,他会为不能和生死与共的夫人相伴而痛苦吧!
还有一对早已作古的夫妻在这里一起相伴,那就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林徽因一九五五年去世,因参加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有贡献,建坟立碑,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二墓区。梁思成文革中含冤去世,文革后平反,因其生前是全国人大常委,骨灰安放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用骨灰堂,跟林徽因墓只一箭之遥。他们的老朋友金岳霖,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们三个,在另一个世界里,又毗邻而居了。金岳霖深藏心曲,要跟林徽因直接倾诉,于是五十多年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可以对语了。
从外面往里看,整洁、肃穆。骨灰存放堂是一个个大四合院,院里树木青葱,鸟鸣幽婉,格外清静,就像房主人出外远行一般。
看著这些开国元勋走过的灿烂人生,许多人只活了七十多岁,而且大部分是被革命队伍中自己人整死的,革了一辈子命,却没有得到高寿终年。不由得感慨万分。
清明节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扫墓,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面对死亡,今天更应该知道如何地生。如何少些遗憾,少些悔恨。
清明节一个百感交集的日子!一个悲喜交集的日子!这也是人生的缩影和象征吗?今天人永隔。伟人已逝,浩哉斯哉!悠悠哀思,遥寄云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