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航母遭袭画面
主要探讨亚太地区国际事务的日本杂志《外交家》(The Diplomat)2010年5月6日登载美国专家、美军指挥官詹姆斯-克拉斯卡(James Kraska)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中国布局海军霸权”。文章从韩国“天安”事件发散联想,预测美国在2015年爆发海战,驻日美军“华盛顿”号航母被击沉,同时提到标志着近年来中国海上力量崛起的事例,称中国“咄咄逼人”地与美发生摩擦、冲突,危言耸听地评析说,这是冒着爆发海上战争危险的举动;文章还分析了中国海军走向强大的五大因素,预测未来新的海上霸主将出现,美国海军的处境今非昔比,前景很不乐观。
中美2015年海上战争狂想曲再次露面
文章首先回顾说,2010年3月26日晚,韩国海军一艘巡逻舰正在黄海海域巡逻,突然神秘地遭遇巨大爆炸而沉入海底,这艘军舰名为“天安”舰,事发当时距离白翎岛(Baengnyeong Island)不远,靠近“北方限界线”(Northern Limit Line),那是一条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停火分隔线,经证实,舰上载有104人,事故发生后,有58人获救。文章接着说,打捞工作确认这艘舰艇遭到配有 200公斤弹头的朝鲜重型鱼雷的打击。(其实,迄今为止有关“天安”舰沉没的原因仍是众说纷纾)
文章接着说,韩国和朝鲜之间的这一幕,如果将这种角色替换为中国和美国,这种对“天安”舰的诡秘攻击恰好是另一场噩梦般的剧情重现——作者此前在“外交政策研究所”属下的《环球》(Orbis)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那就是“美国是如何输掉2015年海战的”,这篇文章预测了一场由中国对驻日美军以横须贺为母港的“华盛顿”号(USS George Washington)核动力航母发起毁灭性突然袭击的战事,此次突袭中,中国使用了一款新研发的反舰弹道导弹。在《环球》杂志预想的战事经历与“天安” 舰的灾难性遭遇颇为相似,都是神秘而令人恐怖的,在假定的剧情中,中国将一枚先进DF-21反舰弹道导弹发射到美军航母舰体内部并否认此事,置美国于类似韩国遭遇的窘境。
中美海上冲突 中国“咄咄逼人”?
文章接着说,当然,中国对美国航母发起突袭的前景是存有争议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是如何在几十年来发起了一场坚韧而咄咄逼人的动作,慢慢地将其他国家赶出东海和南海,而美国海军正是其主要目标,因为它正是北京战略的最大障碍,于是,在法律、政治、军事压力,有时甚至是进攻性的各种手段协同下,逐渐将这些沿岸海域置于中国的掌控之下。
文章接着举例来说,从2000年开始,中国日益频繁地发起了“具有挑衅性”的战舰和飞机机动演习,甚至动用了“有武装的”海洋调查船和渔船强化的舰艇对美国在东海的“军事考察”(实为军事间谍活动)实施滋扰。2001年,在距离海南岛75英里处,中国的一架战斗机拦截了美国海军的螺旋桨动力侦察机——EP- 3,两机相撞,中国损失了战机和飞行员,EP-3遭到重创,并紧急降落于海南岛的一个机场,2003年类似的拦截事件再次发生。对美国海空军“烦扰”的很多事件中,还有一件发生在2009年3月7日,中国海事力量与美国海军的“无暇”号双体海洋间谍船发生对峙,中国一艘情报船、一艘调查船、一艘渔船和两艘商业货船径直挡住了“无暇”号的船头,美国总统奥巴马派出了钟云号(USS Chung-Hoon,DDG-93)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为间谍船提供武装护航,中国派出了最大最先进的海事巡逻舰——渔政311进入海南海域维护中国的权利和利益。
日刊文章接着评论说,上述三个事件仅仅是冰山之一角。在2001年夏季,在2002年,中国舰艇和飞机再次“烦扰”美国在东海海域执行任务的“波第其”号(USNS Bowditch)和“萨姆纳”号(USNS Sumner)间谍船,在“无暇”号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海军间谍船船“胜利”号(USNS Victorious)再次遭到“骚扰”。同时,中国坚定地对南海强调了其主权要求,文章提到,在南海地区,与中国存有海洋领土争议的国家有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3月份,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对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说,中国不容许对南海领土的外来干涉。而在今年的4月10日,包括两艘潜艇在内的中国海军舰队穿过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航行,此事距离中国直升机迫近日本海上自卫队(MSDF)驱逐舰90英尺一事仅仅两天,4月13日中国海军驱逐舰营造了一嘲危险的气氛”,将其速射炮瞄向了日本海自对其进行抵近监视的P-3C反潜巡逻机,展示出可以击落日机的能力。
文章提到,1996年的台海危机事件,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下令“尼米兹“号(Nimitz)和”独立”号(Independence)航母战斗群驶入台湾海峡。
冒着爆发海上战争危险的“游戏”
文章继而惊悚地评论说,中国的举动是一场冒着爆发海上战争危险的“游戏”,美国军力和安全的核心基石是全球抵达,尤其是海上机动能力,这已不是新鲜事。独立后的美国进行的第一场战争就是争取海上行动自由的战争——1798-1800年美法准战争(Quasi-War),第二次战争是1804年的第一次伯伯里战争(First Barbary War),第三次美国冲突是1812年的英美战争,美国涉及的第四次战争是第二次伯伯里战争(Second Barbary War),上述每次战事中,美国的一大关键就是确保海上行动自由,而海上行动自由正是帮助促成美国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作者认为这是一个美国参与战争的模式。
中国海军走向强大五大因素
文章接着评析中国海军,说中国海军取得了不同寻常的进展,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支旧式沿海防御部队,发展成为了一支均衡的蓝水舰队。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操控大量先进及新型系统,是因为以下几大因素发挥了作用:
首先,中国正在积极研发一款将改变战略结构平衡的新式武器——射程为1500英里的DF-21型反舰弹道导弹,该导弹的独特设计专门用于打击美国的航母战斗群。DF-21将配备机动式再入弹头(MARV),与太空海事侦察和瞄准系统配合,该导弹能够用来打击在海上移动的战舰,这是美国海军从未遇到的威胁,而试图拦截机动式再入弹头的前景令人沮丧。
其次,1996年的台海危机事件,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下令“尼米兹“号(Nimitz)和”独立”号(Independence)航母战斗群驶入台湾海峡,此后,中国已在着手打造一支包括航母在内的强大水面舰队。作为一个担负全球性“责任”的海上国家,美国只将其其国防预算中的26%分配给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而中国的这一数字是33%。
文章还称,虽然美国在亚太地区前沿部署了“华盛顿” 号航母,但很多情况下美国在这一战区再没有其他航母,这就意味着中国即使在这一区域部署两或三艘航母,也将超过美国航母的数量。目前,中国海军拥有260 艘舰船,包括75艘主力战舰和60余艘潜艇,而且整个海军还有数以百计的巡航导弹海上巡逻艇和陆基飞机作为补充。
而反观美国海军,履行“全球职责”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队自2001年以来已经缩减了20%。未来,而美国维持一支由11艘航母、31艘两栖战舰、88艘水面战舰和48艘潜艇构成的舰队面临极大压力,而所有这些舰艇还被散布在世界各处。美国认为它是可以“无处不在”的,而且在危机事件中真正的部队还可大增,不过,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美国战略是以仍维持上世纪80年代近600艘战舰为默认前提的,但目前美国甚至无力维持原先舰艇数量的一半。今年2月,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出台的一份报告称,目前美国海军正处在失去其海上优势的临界点。长久以来的优越感,使美国产生一种自以为可以在亚太地区保持制海权的错觉。
第三,中国为其新型041型“元”级潜艇配备了AIP推进装置。AIP推进装置将潜艇在水下活动的时间从数日延长至一个月,使潜艇能够在水下疾驰,大幅度提高了潜艇的作战半径。还有报道称,“元”级潜艇较美军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更安静,这种难觅踪迹的前提还配备有尾流自导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2006年10月,一艘超安静的“宋”级潜艇现身于在“小鹰”号航母防护群之内。
第四,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拥有距离短、安全性高的内部通信线路,这是一个战力倍增器,而且,中国所有战舰、陆基飞机和潜艇早已部署至战区,其陆地指挥和控制系统由仿干扰欺骗的“硬连线”(hard-wire)通讯系统组成。
第五,目前中国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而且人们普遍认为美国身陷中亚的“反叛乱”战事之中,而与美国或日本发生的任何海上冲突,都将把中国推向战争的边缘。
未来亚洲霸主与集体平衡对抗措施
文章称,中国海军的这些发展并没有给美国留下很多乐观的空间。迅速崛起的中国就像是身体迅速发育的青少年,开始展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美国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很难重新调整海上力量的平衡。这就暗示着两种结果:第一,中国将实现抱负,成为亚洲霸主,不但主宰亚太地区的大陆,还将统治西太平洋;第二,其他国家——最主要是日本和印度——实际上也包括这一地区从俄罗斯到越南的每个其他国家,将更加公开地考虑如何平衡中国力量崛起的集体措施。
文章在末尾提到了本文作者的简要情况。詹姆斯-克拉斯卡(James Kraska),美国海军军法官(JAGC, U.S. Navy),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S. Naval War College)教授,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还声明称,本文观点不代表官方现行政策或美国的立场。
主要探讨亚太地区国际事务的日本杂志《外交家》(The Diplomat)2010年5月6日登载美国专家、美军指挥官詹姆斯-克拉斯卡(James Kraska)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中国布局海军霸权”。文章从韩国“天安”事件发散联想,预测美国在2015年爆发海战,驻日美军“华盛顿”号航母被击沉,同时提到标志着近年来中国海上力量崛起的事例,称中国“咄咄逼人”地与美发生摩擦、冲突,危言耸听地评析说,这是冒着爆发海上战争危险的举动;文章还分析了中国海军走向强大的五大因素,预测未来新的海上霸主将出现,美国海军的处境今非昔比,前景很不乐观。
中美2015年海上战争狂想曲再次露面
文章首先回顾说,2010年3月26日晚,韩国海军一艘巡逻舰正在黄海海域巡逻,突然神秘地遭遇巨大爆炸而沉入海底,这艘军舰名为“天安”舰,事发当时距离白翎岛(Baengnyeong Island)不远,靠近“北方限界线”(Northern Limit Line),那是一条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停火分隔线,经证实,舰上载有104人,事故发生后,有58人获救。文章接着说,打捞工作确认这艘舰艇遭到配有 200公斤弹头的朝鲜重型鱼雷的打击。(其实,迄今为止有关“天安”舰沉没的原因仍是众说纷纾)
文章接着说,韩国和朝鲜之间的这一幕,如果将这种角色替换为中国和美国,这种对“天安”舰的诡秘攻击恰好是另一场噩梦般的剧情重现——作者此前在“外交政策研究所”属下的《环球》(Orbis)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那就是“美国是如何输掉2015年海战的”,这篇文章预测了一场由中国对驻日美军以横须贺为母港的“华盛顿”号(USS George Washington)核动力航母发起毁灭性突然袭击的战事,此次突袭中,中国使用了一款新研发的反舰弹道导弹。在《环球》杂志预想的战事经历与“天安” 舰的灾难性遭遇颇为相似,都是神秘而令人恐怖的,在假定的剧情中,中国将一枚先进DF-21反舰弹道导弹发射到美军航母舰体内部并否认此事,置美国于类似韩国遭遇的窘境。
中美海上冲突 中国“咄咄逼人”?
文章接着说,当然,中国对美国航母发起突袭的前景是存有争议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是如何在几十年来发起了一场坚韧而咄咄逼人的动作,慢慢地将其他国家赶出东海和南海,而美国海军正是其主要目标,因为它正是北京战略的最大障碍,于是,在法律、政治、军事压力,有时甚至是进攻性的各种手段协同下,逐渐将这些沿岸海域置于中国的掌控之下。
文章接着举例来说,从2000年开始,中国日益频繁地发起了“具有挑衅性”的战舰和飞机机动演习,甚至动用了“有武装的”海洋调查船和渔船强化的舰艇对美国在东海的“军事考察”(实为军事间谍活动)实施滋扰。2001年,在距离海南岛75英里处,中国的一架战斗机拦截了美国海军的螺旋桨动力侦察机——EP- 3,两机相撞,中国损失了战机和飞行员,EP-3遭到重创,并紧急降落于海南岛的一个机场,2003年类似的拦截事件再次发生。对美国海空军“烦扰”的很多事件中,还有一件发生在2009年3月7日,中国海事力量与美国海军的“无暇”号双体海洋间谍船发生对峙,中国一艘情报船、一艘调查船、一艘渔船和两艘商业货船径直挡住了“无暇”号的船头,美国总统奥巴马派出了钟云号(USS Chung-Hoon,DDG-93)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为间谍船提供武装护航,中国派出了最大最先进的海事巡逻舰——渔政311进入海南海域维护中国的权利和利益。
日刊文章接着评论说,上述三个事件仅仅是冰山之一角。在2001年夏季,在2002年,中国舰艇和飞机再次“烦扰”美国在东海海域执行任务的“波第其”号(USNS Bowditch)和“萨姆纳”号(USNS Sumner)间谍船,在“无暇”号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海军间谍船船“胜利”号(USNS Victorious)再次遭到“骚扰”。同时,中国坚定地对南海强调了其主权要求,文章提到,在南海地区,与中国存有海洋领土争议的国家有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3月份,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对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说,中国不容许对南海领土的外来干涉。而在今年的4月10日,包括两艘潜艇在内的中国海军舰队穿过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航行,此事距离中国直升机迫近日本海上自卫队(MSDF)驱逐舰90英尺一事仅仅两天,4月13日中国海军驱逐舰营造了一嘲危险的气氛”,将其速射炮瞄向了日本海自对其进行抵近监视的P-3C反潜巡逻机,展示出可以击落日机的能力。
文章提到,1996年的台海危机事件,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下令“尼米兹“号(Nimitz)和”独立”号(Independence)航母战斗群驶入台湾海峡。
冒着爆发海上战争危险的“游戏”
文章继而惊悚地评论说,中国的举动是一场冒着爆发海上战争危险的“游戏”,美国军力和安全的核心基石是全球抵达,尤其是海上机动能力,这已不是新鲜事。独立后的美国进行的第一场战争就是争取海上行动自由的战争——1798-1800年美法准战争(Quasi-War),第二次战争是1804年的第一次伯伯里战争(First Barbary War),第三次美国冲突是1812年的英美战争,美国涉及的第四次战争是第二次伯伯里战争(Second Barbary War),上述每次战事中,美国的一大关键就是确保海上行动自由,而海上行动自由正是帮助促成美国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作者认为这是一个美国参与战争的模式。
中国海军走向强大五大因素
文章接着评析中国海军,说中国海军取得了不同寻常的进展,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支旧式沿海防御部队,发展成为了一支均衡的蓝水舰队。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操控大量先进及新型系统,是因为以下几大因素发挥了作用:
首先,中国正在积极研发一款将改变战略结构平衡的新式武器——射程为1500英里的DF-21型反舰弹道导弹,该导弹的独特设计专门用于打击美国的航母战斗群。DF-21将配备机动式再入弹头(MARV),与太空海事侦察和瞄准系统配合,该导弹能够用来打击在海上移动的战舰,这是美国海军从未遇到的威胁,而试图拦截机动式再入弹头的前景令人沮丧。
其次,1996年的台海危机事件,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下令“尼米兹“号(Nimitz)和”独立”号(Independence)航母战斗群驶入台湾海峡,此后,中国已在着手打造一支包括航母在内的强大水面舰队。作为一个担负全球性“责任”的海上国家,美国只将其其国防预算中的26%分配给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而中国的这一数字是33%。
文章还称,虽然美国在亚太地区前沿部署了“华盛顿” 号航母,但很多情况下美国在这一战区再没有其他航母,这就意味着中国即使在这一区域部署两或三艘航母,也将超过美国航母的数量。目前,中国海军拥有260 艘舰船,包括75艘主力战舰和60余艘潜艇,而且整个海军还有数以百计的巡航导弹海上巡逻艇和陆基飞机作为补充。
而反观美国海军,履行“全球职责”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队自2001年以来已经缩减了20%。未来,而美国维持一支由11艘航母、31艘两栖战舰、88艘水面战舰和48艘潜艇构成的舰队面临极大压力,而所有这些舰艇还被散布在世界各处。美国认为它是可以“无处不在”的,而且在危机事件中真正的部队还可大增,不过,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美国战略是以仍维持上世纪80年代近600艘战舰为默认前提的,但目前美国甚至无力维持原先舰艇数量的一半。今年2月,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出台的一份报告称,目前美国海军正处在失去其海上优势的临界点。长久以来的优越感,使美国产生一种自以为可以在亚太地区保持制海权的错觉。
第三,中国为其新型041型“元”级潜艇配备了AIP推进装置。AIP推进装置将潜艇在水下活动的时间从数日延长至一个月,使潜艇能够在水下疾驰,大幅度提高了潜艇的作战半径。还有报道称,“元”级潜艇较美军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更安静,这种难觅踪迹的前提还配备有尾流自导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2006年10月,一艘超安静的“宋”级潜艇现身于在“小鹰”号航母防护群之内。
第四,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拥有距离短、安全性高的内部通信线路,这是一个战力倍增器,而且,中国所有战舰、陆基飞机和潜艇早已部署至战区,其陆地指挥和控制系统由仿干扰欺骗的“硬连线”(hard-wire)通讯系统组成。
第五,目前中国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而且人们普遍认为美国身陷中亚的“反叛乱”战事之中,而与美国或日本发生的任何海上冲突,都将把中国推向战争的边缘。
未来亚洲霸主与集体平衡对抗措施
文章称,中国海军的这些发展并没有给美国留下很多乐观的空间。迅速崛起的中国就像是身体迅速发育的青少年,开始展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美国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很难重新调整海上力量的平衡。这就暗示着两种结果:第一,中国将实现抱负,成为亚洲霸主,不但主宰亚太地区的大陆,还将统治西太平洋;第二,其他国家——最主要是日本和印度——实际上也包括这一地区从俄罗斯到越南的每个其他国家,将更加公开地考虑如何平衡中国力量崛起的集体措施。
文章在末尾提到了本文作者的简要情况。詹姆斯-克拉斯卡(James Kraska),美国海军军法官(JAGC, U.S. Navy),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S. Naval War College)教授,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还声明称,本文观点不代表官方现行政策或美国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