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踩在地板上到底能产生多少电力,能让灯泡亮多久?一面多棱墙随着手指的推移,激光会打出什么样的色彩和图案?2020年的电子“生活墙”实现所有功能完全只需借你的“一阳指”空中指挥即可。会拉小提琴的聪明机器人,会用它那纤细的手指弹奏一曲中国民歌《茉莉花》……昨天上午,记者随首批近百游客探访了世博园中最可爱的“蚕宝宝”日本馆,该馆展示了40多项最新的尖端科技,让入园参观者目瞪口呆。
就拿整座建筑来说,融合了多项环保技术,它的三根“触角”和三个“孔洞”是循环式呼吸柱,整个建筑通过它们与外界“交流”。下雨时,向内凹陷的“孔洞”通过呼吸柱,将雨水引入场馆地下的储水空间,经过净水池处理,生成“中水”,可为场馆“外衣”喷洒系统提供用水,为展馆降温。昨天室外骄阳似火,一进场馆却像在衣服中安装了无数个小风扇。
紫色外衣也充满科技元素。这张高透光性膜能自主产生能源,发电膜采用双层结构,中间充入空气,形成气枕。小气枕里面还配有太阳能电池板,好比树叶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光,并自主发电,正常可提供整个日本馆供电系统1/4的电力。透光发电膜还会随着日光及夜晚的演出情况变换各种“表情”。据悉,日本馆在建造过程中通过使用“发电膜”和“循环呼吸柱”,实现了将钢筋的使用量削减至普通建筑物的60%。
昨天上午9点30分,日本首相特使仙谷由人为开馆仪式致辞:“无论在高科技领域,还是在动漫、流行时尚等文化领域,日本一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希望参观者在日本馆了解到最新的日本高科技,并充分领略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整个场馆体验时间1小时,体验部分把日本馆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大展区,回顾了从遣唐使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展示了日本最新的护理机器人、水净化设施及发电地板等高科技产品。观众在这里还能欣赏到由中日两国艺术家合作演出的昆曲和舞台剧《拯救朱鹮》。
在“现在”展区中,记者看到一座能实现无温室气体排放的2020年“零碳城镇”。这座“零碳城镇”需要环保车、发电地板、家用燃料电池组合、发电窗、有机EL照明、使用氢气实现制铁过程的革新、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储藏技术等约20项环境技术来实现。
在这20项技术中,感觉发电地板是最直观的。它是一块在踩踏和其他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电的地板。这种地板目前正在东京的地铁车站中进行小规模试验。研究机构将地板铺设在验票闸机下面,乘客从上面走过时就能发电。据悉,这种发电设备每天能回收1400千瓦电力,将来若大规模设置,还能进一步用来供应验票闸机所需的电力。
在2020年的未来城里,藏着一台搭载超高清及超望远功能的相机,这次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展出是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次亮相。它能够在拍摄视频的同时,识别笑容后自动摘拍。一幅由它的“超写实巨幅照”功能拍摄的高6米、宽27米的巨大闪存照片,可以占据一块墙面。运用这种技术,巨幅照片每个部分的远景和近景都能精确聚焦,能够在不使用3D技术的条件下,营造出灵动写实的立体空间。
在未来城里,如果想听听音乐,日本馆里提供了一个能拉小提琴的聪明机器人。机器人具有娴熟的揉弦、拉弓技巧,昨天上午10点,它就为第一批 100多参观者演奏了中国名曲《茉莉花》,声音果然只从大厅的一角传出来,清晰可辨。这是运用高控制技术,调节隐藏于机器人双手及双腕的关节,使其手部以及手腕部分的活动灵活细致,达到不亚于人类的精巧度。
这是一面墙,也是一块电视机显示屏。它的宽度达10米,由3面全球最大的152英寸等离子显示屏组成,将客厅的墙壁和电视机一体化,连墙面装修都免了。人们只需通过遥控和触摸操作,就能在墙上看书看电影。任何可以制成图像的东西都能放进去,比如时钟、电子相框、壁画,都能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在“生活墙”上布局。而3面等离子显示屏的清晰度是一般显示屏的4倍以上。
在未来城里,i-REAL是一款以最少能耗实现人类自由出行愿望的单人交通工具,类似“月球车”。它外形像轮椅,利用驾驶席两侧的控制杆操纵。通常时速为6公里,紧急情况下可达15公里,充一次电可以行驶30公里。工作人员称,i-REAL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如今经常出现在一些有特定范围的活动中。譬如它曾经在2008年于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八国峰会上出现,各国首脑及夫人纷纷试乘。尽管仍未投放市场,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i- REAL表明这已不是人们梦想中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