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处附近几番曲折的“长龙”,显示出日本馆开馆以来一直十足的人气。然而,参观者不会想到,在“紫蚕岛”的另一边,可以闹中取静,馆长江原规由先生在出口处站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负责联络的上草美纪小姐不止一次表示歉意:“委屈你们两位了!馆长实在太忙,里面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可安排,还是这里好。趁这一批参观者还没出来,你在这里可以采访20分钟。”
见到江原先生,双方几乎顾不上寒暄,谈话直奔主题。
“占地6000平方米的日本馆是最大的外国馆之一,试运行以来参观的人天天那么多,有报道说,有些人排了三四个钟头的队才得以进馆。你们的工作量肯定很大。请问日方工作人员有多少?”
“有六七百人。”
“聘用了一些在上海的日本留学生吧?”
“是的,但大部分都是从日本国内来的。”
“他们要在上海连续工作半年多,其间能回家吗?”
“一般不回国。”
傍晚的凉风吹拂着江原先生头发,露出了几丝花白。与日本馆提供的馆长“官方”相片比较,不难发现连日劳累在他面容上留下的痕迹。但年届花甲的江原先生仍显得精力充沛,他语速很快,谈话间,脸上几乎一直挂着笑容。据介绍,江原先生长期在日本贸易机构任职,主要负责中国和北亚事务;曾获大连市旅顺口区名誉市民称号,去年还兼任了烟台市海外投资顾问。到馆长任上两三个月以来,和他的同事们每天七八点钟上班,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很少有在此之前下班的。他说:“虽然十分辛苦,但为了日本馆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为了上海世博会的成功,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举办一次成功、难忘、精彩的世博会,不仅对中国很重要,对我们亚洲国家同样也很重要。”
记者对这几天日本馆的“热门”表示祝贺。江原先生笑着说:“我们参加上海世博会工作目标有三个:推进日中合作、推广环保理念、提倡节约能源。”
突出日本和中国的协作是日本馆的重点之一。对此,记者印象颇深:从遣唐使、汉字、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到关于近30年来中日致力于保护朱鹮的故事的影像展示,再到中国昆剧和日本能剧对保护朱鹮这一主题的同台演绎,体现了两国长期的协作。
江原先生强调:“现在的协作主要还是为了中日将来更好更广泛的合作。而环保和节能是当今世界性的问题。为了这三个崇高的目标,我们会不辞辛劳地工作。”
在诠释日本馆的“心之和、技之和”主题时,江原先生指出,这个“和”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和”是相通的。“技之和”是建立在“心之和”基础上的。日本馆把传统特色和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体现“心灵的联接与未来的和美”。
“比如我们的‘创水’板块,展示通过尖端技术把下水道的污水变为可饮用水的过程,目的不仅是强调‘技之和’,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心’———倡导人们在心中确立不要无端把水弄脏的自觉性。我想,这样的思路与科学发展观是相通的。”
他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很快,在GDP不断增长的同时,还应该把软实力搞上去,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是增强软实力的好机会。我们日本也是借上海世博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软实力。
“筹办中你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在与中方的合作中有什么问题?能不能提一点建议?”记者提了最后一个问题。
“办博不容易,日本办过不止一次,也会出点问题;中国是头一次,而且规模空前,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中方有关领导非常注重听取我们的意见,双方都立足于合作,沟通有渠道,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合作很愉快。”他笑着,没有说更多。
江原先生的笑容让我联想到日本馆的馆标“微笑相联”。馆标设计者巧妙地用英文“日本”一词“JAPAN”的首字母“J”的曲线,柔和地勾勒出相互联接在一起的笑脸,象征着人们充满笑容的美好的未来社会;馆标选择了朱鹮色,象征日中友好。而日本馆礼仪小姐的帽子款式和颜色取形于朱鹮,所以又被称作“朱鹮小姐”,其用意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