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海油拟跨国并购优尼科一事,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海油近180亿美元的全现金收购方案,高出先出价的雪佛龙石油公司近15亿美元,使得这起跨国并购案的前景顿显扑朔迷离。
优尼科是美国前十大石油商,由于其70%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位于亚洲以及里海地区,所以美国石油圈称他更像一个“亚洲公司”。这种类型公司的并购战通常是由“出价”来决定胜出者,但是优尼科花落谁家,决不会是“出价高者得天下”,掣肘的因素还有很多。
据悉,中海油方案一出,加州共和党人理查德德和邓肯就向布什总统表示了异议;6月23日,美国财长斯诺也表示,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布什政府会审慎对待优尼科并购一事;另外,美能源部长波德曼还强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也要介入此事。
美国上述反应并不出乎意料。如果双方达成此项收购,这将是中国收购史上最大手笔,中海油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提高一倍,储量增加80%,将超过中石化,成为中国仅次于中石油的第二大石油公司。
美国政府对外资控制权给予严格限制的做法由来已久,行业涉及到航空、传媒以及军事,日本、巴西等国家的并购意向,也因种种理由被无情扼杀。年初,联想并购IBM的个人计算机业务的一波三折,就可窥其一斑。所以,美国政府的干预是中海油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钱”是此次中海油收购上的一大筹码,但“钱”也正是优尼科股东的隐忧。尽管中海油的CEO傅成玉的决心很大,曾表示:“我们开价是比雪佛龙要高,但就拟收购的石油天然气资产而言,肯定是‘超值的’”。然而,美国国家承认的企业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对并购一事的反应一致,将中海油有限公司、财务公司和总公司均列入了债信观察负面展望名单。另一大评级机构Fitch的表态,道出了标准普尔和穆迪上述做法的原委:“这项交易将使中海油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仅银行利息一项的支出就将达到10亿美元”。
中海油债券的机构持有者,中国保险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表示担心此项收购对中海油资产负债表和对债券持有人收益的影响。还有分析人士表示担心油价对中海油未来经营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公司规模和经营状况方面,雪佛龙2004年总收入高达1480亿美元,是中海油销售收入的33倍以上,双方的差距较为明显,这也是中海油竞争中的劣势。
可见,这起可能改写历史、改变中国乃至亚洲石油格局的跨国并购案,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只有等到二三个月之后才能见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幅提高,中国能源企业今后跨国收购的大趋势将不会改变。
另悉,中海油收购案令美国人神经紧张──这很类似当年害怕日本“经济侵略”时的情景。随即,美国出台了系列政策,促使日元大幅升值,表面上日本一下暴富了──但日本经济自此一蹶不振,随即进入十多年的衰弱期。现在,这帮政客们又拿出他们当年对付日本的老办法,叫嚣:“到了打击中国的时刻”──可笑之极!
《纽约时报》23日报导,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此表示,人民币升值无益美国改善失业状况。对于布什政府和许多国会的议员们来说,中国似乎已经强大的不可战胜了。
优尼科是美国前十大石油商,由于其70%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位于亚洲以及里海地区,所以美国石油圈称他更像一个“亚洲公司”。这种类型公司的并购战通常是由“出价”来决定胜出者,但是优尼科花落谁家,决不会是“出价高者得天下”,掣肘的因素还有很多。
据悉,中海油方案一出,加州共和党人理查德德和邓肯就向布什总统表示了异议;6月23日,美国财长斯诺也表示,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布什政府会审慎对待优尼科并购一事;另外,美能源部长波德曼还强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也要介入此事。
美国上述反应并不出乎意料。如果双方达成此项收购,这将是中国收购史上最大手笔,中海油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提高一倍,储量增加80%,将超过中石化,成为中国仅次于中石油的第二大石油公司。
美国政府对外资控制权给予严格限制的做法由来已久,行业涉及到航空、传媒以及军事,日本、巴西等国家的并购意向,也因种种理由被无情扼杀。年初,联想并购IBM的个人计算机业务的一波三折,就可窥其一斑。所以,美国政府的干预是中海油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钱”是此次中海油收购上的一大筹码,但“钱”也正是优尼科股东的隐忧。尽管中海油的CEO傅成玉的决心很大,曾表示:“我们开价是比雪佛龙要高,但就拟收购的石油天然气资产而言,肯定是‘超值的’”。然而,美国国家承认的企业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对并购一事的反应一致,将中海油有限公司、财务公司和总公司均列入了债信观察负面展望名单。另一大评级机构Fitch的表态,道出了标准普尔和穆迪上述做法的原委:“这项交易将使中海油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仅银行利息一项的支出就将达到10亿美元”。
中海油债券的机构持有者,中国保险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表示担心此项收购对中海油资产负债表和对债券持有人收益的影响。还有分析人士表示担心油价对中海油未来经营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公司规模和经营状况方面,雪佛龙2004年总收入高达1480亿美元,是中海油销售收入的33倍以上,双方的差距较为明显,这也是中海油竞争中的劣势。
可见,这起可能改写历史、改变中国乃至亚洲石油格局的跨国并购案,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只有等到二三个月之后才能见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幅提高,中国能源企业今后跨国收购的大趋势将不会改变。
另悉,中海油收购案令美国人神经紧张──这很类似当年害怕日本“经济侵略”时的情景。随即,美国出台了系列政策,促使日元大幅升值,表面上日本一下暴富了──但日本经济自此一蹶不振,随即进入十多年的衰弱期。现在,这帮政客们又拿出他们当年对付日本的老办法,叫嚣:“到了打击中国的时刻”──可笑之极!
《纽约时报》23日报导,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此表示,人民币升值无益美国改善失业状况。对于布什政府和许多国会的议员们来说,中国似乎已经强大的不可战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