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治病救人:父子二代前仆后继 守护偏远地区生命
日期: 2010/04/12 19:35
“在日华人”第11部:台湾脉脉

在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时代,是台湾人医生们支撑了那些因医生不足而困苦的日本偏远地区。他们对日本的生活充满希望,跨洋过海来到日本并且默默地奋斗到老年,眼下他们的身影正逐渐从医疗现场淡出,他们的子女现在却正在日本各地治病救人。

“今天,船没有摇摆吗?”

长崎县的五岛列岛。在福江岛港口附近的福江妇产科医院,池田阳子院长(39岁)正在与从孤岛来医院看病的60多岁女性打招呼。该女性说:“孙子出生的时候,是由她爸爸当医生时诊疗的,他女儿当医生也很平易近人,和他爸爸一模一样”。

所谓“爸爸医生”,指的是去年12月去世的池田院长父亲,李锦璋先生的故事。

李锦璋于1933年在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出生,至小学5年级接受的是日语教育。后来他赴长崎大学留学成为妇产科医生,1973年被大学派遣到福江岛。在福江岛滞留的李锦璋一家取得了日本国籍,于1977年自己开业。到2年前退休为止,李锦璋接生了近1万婴儿。他以流利的日语与患者深入交谈,让居住孤岛担心暴风雨的孕妇提前住院,但是提前住院的费用却分文不收,李锦璋就是这样的人。

五岛市内的妇产科医生只有五岛中央医院的2名医生和池田先生。“如果剖腹产和另外的分娩赶在一起,2名医生根本无法对应。想到万一发生的情况,我无法离开这个岛”。岛内的正常分娩医疗也是在走纲丝。

在这个岛成长的池田先生,从初中开始到长崎市直到成为医生,被大学诊疗部门派遣到大村、谏早等地的医院工作。2003年因李锦璋先生心肌梗塞倒下了,她才返回福江岛。至于今后是否应该留下来?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她的内心有点摇动,“而大家说∶你能留在这里就帮了我们,这话给了我留在这里的力量”。

在JR福岛站前,有一家“ART CLINIC妇产科诊所”。专门利用体外受精等治疗不孕症,从福岛县各地及宫城县来祈求孩子的患者会聚一堂。吴竹昭治院长(43岁)在显微授精研究的国际竞争中站在最前列的福岛县立医科大学学习,自2004年开业以来,已经成功妊娠约870件。

吴竹先生的父亲也是来自台湾并且与他在同一所大学留过学,是在福岛市开业的妇产科医生。他父亲跟他说:“如果想成为公司职员,就看到外国人不利的一面。而成为医生,只要面对患者就能活一辈子”,他就是在这种说教声中长大的。

选择在福岛开业,“就是对接受我的当地的人们表示感谢。我想成为这个地区治疗不孕症的第一人者。”。

关键词:台湾出身的医生

自50年代末以后,因为医生的流出而苦恼的日本市町村等地,纷纷邀请在战争时期取得日本医生执照的台湾、韩国医生们。当时,台湾正处于国民党的独裁时代。他们来日本的背景,既有一些人是羡慕日本的医疗技术和稳定的收入等,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反抗独裁政治而来日本。

他们工作的地域在全国各地,很难得出正确的统计数字。据原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生今野卓美女士的博士论文调查(98~99年),及朝日新闻对都道府县、国民健康保险团体连合会的采访,仅仅获知一部分台湾人医生的人数,只有16个都道县(见表格)。回答“不明确”的府县很多。

由于1972年日台断交等返回台湾的人也很多,而留在日本的台湾医生、牙科医生则创建了“日本台医人协会”,会员现在约有300人。如果再加上这些医生子女等,那么人数将增加数倍。

图表:台湾出身的医生•牙科医生的人数与时期
北海道 79人 1970-86年
青 森 45    1966-92年                      岩 手 23# 1973年
宫 城 3# 1973年
秋 田 27 1972-88年
山 形 11# 1973年
群 马 4 1973-88年
东 京 1 不明
高 知 18 1958-2000年
佐 贺 6# 1979年
长 崎 36# 1979年
熊 本 18# 1979年
大 分 4# 1979年
宫 崎 11 1971-2001年
鹿儿岛 16# 1967-78年
冲 绳 16# 1979年
(人数是已经判明人数,有#标记则是依据今野女士的调查)


本文原载2010年3月29日《朝日新闻》第三版
原文采写: 林望
中文翻译: 周宏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2112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