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2日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越洋电话表达了中美各自关切的议题。在近日中美关系出现回温的迹象下,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接触,进一步对外界发出了中美和解的信号。
中美关系近日先后密集传出和缓的消息:中国外交部4月1日宣布胡锦涛将出席本月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核子安全峰会,中国也同意支持美国的立场,讨论制裁执意推行核计划的伊朗;而胡奥2日历时一小时的直接对话,更是象征双边关系逐渐回升的另一正面消息。
针对胡奥对话,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引述的内容和美国白宫发表的文告,侧重点各有不同。白宫文告说:“奥巴马总统强调美中合作,确保伊朗履行国际义务至关重要。他也强调美国和中国一同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实行20国集团承诺,从而创造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伊朗问题并没有出现在新华社的胡奥对话报道中,报道内容反映的是胡锦涛对于中美关系、中美经贸关系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关切。胡锦涛说:“中方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台湾、涉藏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对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报道也形容,奥巴马在对话中,表明“美方全面确认奉行美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继续承认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观察中美领导人对话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受访时说:“说什么并不要紧。就算没有这个谈话,我们也可以看到双方做了什么。”他认为,中美关系这次能够改善。双方都作出了让步,但“从做的来看,美国没有给中国什么了不起的让步。”
此时中美之间最尖锐的矛盾,则聚焦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但新华社报道和白宫文告并没有说明胡奥对话,是否触及这个敏感的经贸课题。在谈到双边经贸关系的内容中,新华社引述胡锦涛的话说:“保持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希望双方坚持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有关经贸问题,维护中美经贸合作大局”,而奥巴马则表示,“美方理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希望双方继续作出努力,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双方有关关切,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和平衡发展。”
时殷弘分析,美国作出的很可能只是一个隐含(implied)而且暂时性、同时不牵涉第三国的让步,即在本月15日公布的财政部半年度外汇报告中,不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它不会也无法保证日后不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反观中国这次除了答应出席奥巴马倡议的核峰会外,也在伊朗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让步”,其涵义比美国更为持久也更加显著。时殷弘说:“有关伊朗的这个决定,可能关系中国与俄罗斯今后的立场,也关系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就是和第三国的关系”,“中国以后要退回过去的立场,在西方和伊朗之间找到平衡点还是比较困难的。伊朗是中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国之一,两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向来紧密。
殷弘说说:“如何对待伊朗不只关系中国巨大的能源利益,也关系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和国内安全。奥巴马访华后,中国一直坚决不让步,大概现在外交压力太大,而改善中美关系的吸引力也太大了,所以有这样的让步。”
伊朗警告西方国家停止发出制裁威胁。在各国串联制裁伊朗的动作越来越明显之际,在北京访问的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贾利利在4月1日会见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外交部长杨洁篪后,于4月2日召开记者会警告西方国家,停止对推行核计划的伊朗发出制裁威胁。贾利利说:“在与中国的会谈中,我们大家同意制裁措施是无效的”,但针对中国是否支持制裁伊朗,他说:“这只有中国可以回答”。
中美关系近日先后密集传出和缓的消息:中国外交部4月1日宣布胡锦涛将出席本月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核子安全峰会,中国也同意支持美国的立场,讨论制裁执意推行核计划的伊朗;而胡奥2日历时一小时的直接对话,更是象征双边关系逐渐回升的另一正面消息。
针对胡奥对话,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引述的内容和美国白宫发表的文告,侧重点各有不同。白宫文告说:“奥巴马总统强调美中合作,确保伊朗履行国际义务至关重要。他也强调美国和中国一同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实行20国集团承诺,从而创造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伊朗问题并没有出现在新华社的胡奥对话报道中,报道内容反映的是胡锦涛对于中美关系、中美经贸关系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关切。胡锦涛说:“中方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台湾、涉藏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对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报道也形容,奥巴马在对话中,表明“美方全面确认奉行美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继续承认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观察中美领导人对话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受访时说:“说什么并不要紧。就算没有这个谈话,我们也可以看到双方做了什么。”他认为,中美关系这次能够改善。双方都作出了让步,但“从做的来看,美国没有给中国什么了不起的让步。”
此时中美之间最尖锐的矛盾,则聚焦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但新华社报道和白宫文告并没有说明胡奥对话,是否触及这个敏感的经贸课题。在谈到双边经贸关系的内容中,新华社引述胡锦涛的话说:“保持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希望双方坚持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有关经贸问题,维护中美经贸合作大局”,而奥巴马则表示,“美方理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希望双方继续作出努力,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双方有关关切,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和平衡发展。”
时殷弘分析,美国作出的很可能只是一个隐含(implied)而且暂时性、同时不牵涉第三国的让步,即在本月15日公布的财政部半年度外汇报告中,不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它不会也无法保证日后不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反观中国这次除了答应出席奥巴马倡议的核峰会外,也在伊朗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让步”,其涵义比美国更为持久也更加显著。时殷弘说:“有关伊朗的这个决定,可能关系中国与俄罗斯今后的立场,也关系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就是和第三国的关系”,“中国以后要退回过去的立场,在西方和伊朗之间找到平衡点还是比较困难的。伊朗是中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国之一,两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向来紧密。
殷弘说说:“如何对待伊朗不只关系中国巨大的能源利益,也关系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和国内安全。奥巴马访华后,中国一直坚决不让步,大概现在外交压力太大,而改善中美关系的吸引力也太大了,所以有这样的让步。”
伊朗警告西方国家停止发出制裁威胁。在各国串联制裁伊朗的动作越来越明显之际,在北京访问的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贾利利在4月1日会见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外交部长杨洁篪后,于4月2日召开记者会警告西方国家,停止对推行核计划的伊朗发出制裁威胁。贾利利说:“在与中国的会谈中,我们大家同意制裁措施是无效的”,但针对中国是否支持制裁伊朗,他说:“这只有中国可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