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玉安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利刚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币近期升值不是最佳选择。他说,从新近发布的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BOP)分析看,流入中国的资本极具投机性。因此,人民币现在升值只会回报投机者。如升值幅度不大,中美贸易顺差不会有任何改善,也不能削除中美贸易摩擦。相反,政策决策信誉丧失,导致投机者和美国会贸易保护主义者要求更大幅度的升值。
更重要一点,人民币现在升值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大于预期。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需要每天近2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人民币升值将使资本流出美国,造成美国利率飙升。二是高利率将会压缩投资,同时很快会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美联储的一个数据表明,美国消费者去年从升值房产拿出2230亿美元用于消费。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消费,导致美国经济萧条。三是由对冲基金炒起的原材料泡沫也会随之破灭,加大美国金融体制的风险。美国的经济萧条会很快波及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及东亚将首当其冲。
刘利刚认为,今年12月东盟中日韩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第一次东亚峰会。峰会的宗旨是为建立一个以欧盟模式的东亚经济共同体创造条件。与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东亚经济区如何在增进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对世界经济新一轮的不平衡。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除少数国家(新加坡)外,大部分国家的实际有效汇率都没有达到97年以前的水平。同时,金融体制受呆坏账的影响,融资不畅,造成国内投资下降。除中国以外,大部分东亚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只是97年前的一半左右,其经济复苏主要依赖出口。与美国经济相反,所有东亚国家(包括日本在内)都有储蓄超过投资的问题。其实,当今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是美国与东亚经济的不平衡,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单独调整无助于解决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如果汇率调整的负担仅落到中国一方身上,其它国家和地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就会产生“ 搭便车”的问题,美国和东亚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此外,东亚地区建立的生产和分销网强调了整个地区货币稳定的重要性。该地区的GDP中贸易所占比重巨大表明,汇率稳定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为避免汇率的过度波动,东亚有必要积极协调下一轮的汇率调整,而协调汇率调整也只能在有共识的前提下产生。因此,东亚峰会为汇率协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除汇率以外,东亚也有必要协调财政政策,从而解决区域内投资不足问题。
此外,近25%的美国外债已为外国政府机构所拥有,其中以日本和中国为主。这也为东亚与美国的政策协调创造了条件。东亚地区汇率和积极财政政策调整和协调会大大降低美国贸易赤字和增大东亚对区外的需求,转移世界经济的驱动中心,从而使美国经济能有时间解决其双赤字问题。这样,美元不必过度贬值,美联储也有时间渐渐挤压房产泡沫,以使全球经济不受负面影响。
刘利刚说,就近期而言,作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直接响应,中国政府应该彻底取消从1998年以来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由于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本身将会在事实上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因此,来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也将会因此而减轻。这样的政策将向世界表明,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调整进程中,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伙伴。实际上,这种政策最为有益之处在于它与中国自身的政策进程是相适应的,因为就现在的中国而言,出口退税政策已经过时了,并且维持其费用太大。另外,尽快让中外资税收并轨也能减少投机外资的流入。中国也可以敲定一个中美双边贸易采购单来减缓中美贸易摩擦。
中国政府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采取措施使其外资政策与中国的入世承诺保持一致。尽管有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但就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而言,中国实际上并不成功。许多跨国公司一直对于落户中国犹豫不决。这是有原因的。比如,最近由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BIC)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投资者的首选,但中国的外资政策和规则仍然不够完备,缺乏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在日本对外投资的国家中,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最差者之一。虽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可是相关的税收制度却不透明且经常变动。就现行的外资制度而言,尽管其取得了量的成功,但是,仍需要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来加以完善,从而吸引跨国公司的大规模投资,取得吸引外资的质的成功。因为这些公司倾向于提供高科技,并愿意以高工资雇佣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这将提高外资部门及内资部门间的相对工资水平,并最终导致中国总体工资水平的提升,从而刺激中国国内需求的增长。
刘利刚说指出,在70%的中国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的情况下,农村基本建设的需求在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当前,中国农业领域因公路不足、灌溉系统残损不全、教育落后、卫生条件极差而倍受困扰。所以,中国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应该继续并优先应用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因为投资农村有助于减少巨大的地区收入不均。另外,促使中国政府投资于农村基本建设的长期意义在于,这将提高中国农村贫困群体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从而扩大内需。而只有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市场对本币资产需求才会增大。国家可在国内外市场发行人民币长期国债来满足农村的这些巨大基础设施需求。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利刚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币近期升值不是最佳选择。他说,从新近发布的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BOP)分析看,流入中国的资本极具投机性。因此,人民币现在升值只会回报投机者。如升值幅度不大,中美贸易顺差不会有任何改善,也不能削除中美贸易摩擦。相反,政策决策信誉丧失,导致投机者和美国会贸易保护主义者要求更大幅度的升值。
更重要一点,人民币现在升值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大于预期。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需要每天近2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人民币升值将使资本流出美国,造成美国利率飙升。二是高利率将会压缩投资,同时很快会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美联储的一个数据表明,美国消费者去年从升值房产拿出2230亿美元用于消费。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消费,导致美国经济萧条。三是由对冲基金炒起的原材料泡沫也会随之破灭,加大美国金融体制的风险。美国的经济萧条会很快波及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及东亚将首当其冲。
刘利刚认为,今年12月东盟中日韩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第一次东亚峰会。峰会的宗旨是为建立一个以欧盟模式的东亚经济共同体创造条件。与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东亚经济区如何在增进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对世界经济新一轮的不平衡。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除少数国家(新加坡)外,大部分国家的实际有效汇率都没有达到97年以前的水平。同时,金融体制受呆坏账的影响,融资不畅,造成国内投资下降。除中国以外,大部分东亚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只是97年前的一半左右,其经济复苏主要依赖出口。与美国经济相反,所有东亚国家(包括日本在内)都有储蓄超过投资的问题。其实,当今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是美国与东亚经济的不平衡,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单独调整无助于解决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如果汇率调整的负担仅落到中国一方身上,其它国家和地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就会产生“ 搭便车”的问题,美国和东亚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此外,东亚地区建立的生产和分销网强调了整个地区货币稳定的重要性。该地区的GDP中贸易所占比重巨大表明,汇率稳定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为避免汇率的过度波动,东亚有必要积极协调下一轮的汇率调整,而协调汇率调整也只能在有共识的前提下产生。因此,东亚峰会为汇率协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除汇率以外,东亚也有必要协调财政政策,从而解决区域内投资不足问题。
此外,近25%的美国外债已为外国政府机构所拥有,其中以日本和中国为主。这也为东亚与美国的政策协调创造了条件。东亚地区汇率和积极财政政策调整和协调会大大降低美国贸易赤字和增大东亚对区外的需求,转移世界经济的驱动中心,从而使美国经济能有时间解决其双赤字问题。这样,美元不必过度贬值,美联储也有时间渐渐挤压房产泡沫,以使全球经济不受负面影响。
刘利刚说,就近期而言,作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直接响应,中国政府应该彻底取消从1998年以来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由于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本身将会在事实上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因此,来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也将会因此而减轻。这样的政策将向世界表明,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调整进程中,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伙伴。实际上,这种政策最为有益之处在于它与中国自身的政策进程是相适应的,因为就现在的中国而言,出口退税政策已经过时了,并且维持其费用太大。另外,尽快让中外资税收并轨也能减少投机外资的流入。中国也可以敲定一个中美双边贸易采购单来减缓中美贸易摩擦。
中国政府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采取措施使其外资政策与中国的入世承诺保持一致。尽管有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但就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而言,中国实际上并不成功。许多跨国公司一直对于落户中国犹豫不决。这是有原因的。比如,最近由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BIC)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投资者的首选,但中国的外资政策和规则仍然不够完备,缺乏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在日本对外投资的国家中,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最差者之一。虽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可是相关的税收制度却不透明且经常变动。就现行的外资制度而言,尽管其取得了量的成功,但是,仍需要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来加以完善,从而吸引跨国公司的大规模投资,取得吸引外资的质的成功。因为这些公司倾向于提供高科技,并愿意以高工资雇佣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这将提高外资部门及内资部门间的相对工资水平,并最终导致中国总体工资水平的提升,从而刺激中国国内需求的增长。
刘利刚说指出,在70%的中国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的情况下,农村基本建设的需求在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当前,中国农业领域因公路不足、灌溉系统残损不全、教育落后、卫生条件极差而倍受困扰。所以,中国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应该继续并优先应用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因为投资农村有助于减少巨大的地区收入不均。另外,促使中国政府投资于农村基本建设的长期意义在于,这将提高中国农村贫困群体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从而扩大内需。而只有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市场对本币资产需求才会增大。国家可在国内外市场发行人民币长期国债来满足农村的这些巨大基础设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