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知)欧阳蔚怡
凡是在略为讲究一点的服装店或百货公司买男式西装或外套,店员都要询问客人是否绣上名字,也就是把姓氏绣在上装的内侧口袋。一直以来,我以为增加这样一道“特制”的工序是为了体现服装独一无二之的格调。尽管从先生买的第一套西装开始,他的大部分衣服都绣了字。前不久闹了一出“穿错风衣”的笑话才让我们明白绣字的作用。
新年伊始,先生因为参加公司上层干部的新年会而没有回家吃晚餐,可是晚上一进家门便沮丧地说:“把别人的风衣穿回来了”。他一向谨慎小心,这似乎不应该是他犯的错误。他说是坐在回家的电车里,途中从车门吹进的冷风感到一阵寒意,随手想扣起风衣的扣子时觉得不那么顺手,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不是自己的风衣!至于把谁的衣服穿了回来,为什么会搞错,他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散会时,因为大家的鞋子都差不多,在换鞋的地方还特意留心不要穿错了,根本没想到衣服也会搞错。”
公司的董事和社长也参加了新年会,先生在担心,如果是上司的衣服就太难堪了。穿回家的那件风衣的成色还很新,而先生的风衣穿了十多年,满目沧桑。去年冬天就打算换新的了,只是因为没有找到中意的而暂时将就著,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忽略会以这样方式将家中的寒碜被外人一览无遗。
比起先生担心在上司面前的窘迫,我更觉得被别人看到太旧的衣服而有些没面子。先生说:“明天一早上班,在公司内部发出‘寻物启事’就可以找到对方了。为了体现对‘失主’风衣的重视,我们把风衣整整齐齐地迭好,先放入一个新的塑料口袋里,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塑料包放到一个崭新的纸袋子里,如果是皱巴巴脏兮兮袋子,那会比那件旧风衣更让人脸红。
第二天一早,公司内部的电子邮箱里已经有了不少“寻物启事”,除了一个是呼唤‘风衣’的邮件之外,还有好几个‘找鞋’的,更为严重的是副社长的鞋被穿错了,居然没有‘调换对象’响应。于是所有的人都很紧张地看看是不是自己穿了鞋,第二天换了鞋上班的人都想著赶紧回家确认。
那天,我把这件事情写在博客里,日本朋友读后评论道:“这样的事情在公司喝酒的宴会后经常发生,我自己也多次被拿错衣服,不过在穿之前必定要确认里面绣的名字,所以,从来没有穿错过衣服。”
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先生说:“难怪那个被搞错衣服的同事拿到衣服的时候说了一句:‘上面绣著名字呢’。”他一定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百个不愿意地穿上别人旧风衣回家的。
不过,先生的同事安慰他说,自己曾经还把别人的西装穿错了。大概是喝酒喝多了的原因吧。
日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书包、校服、室内运动鞋、文具,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写著名字以防跟别人搞错。学生在校内左胸前都佩戴著名字的小牌子,好象不写名字人也会搞错一样。特别是学校集体外出活动的时候,更是严格规定所有携带物都必须写上名字。所以,儿子的内裤、袜子、甚至我们家的毛巾上都写著他的名字。有位60岁的朋友已经习惯将每一支铅笔的笔头削掉外层,在木质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她说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其实,现在想起来,绅士的上装绣名字的作用应该是很容易联想和理解的,只是在中国,只有幼儿园小朋友的衣服上会写上姓名,我们怎么也没想到西装绣字的目的也不过如此。
幸好男人和女人的衣服很不一样,如果老公穿回来女人的衣服和鞋子,很多家庭就会因此而上演离婚闹剧了。老外到底还是老外,住了20多年,还出一遭幼儿园小朋友水平的洋相。'''
凡是在略为讲究一点的服装店或百货公司买男式西装或外套,店员都要询问客人是否绣上名字,也就是把姓氏绣在上装的内侧口袋。一直以来,我以为增加这样一道“特制”的工序是为了体现服装独一无二之的格调。尽管从先生买的第一套西装开始,他的大部分衣服都绣了字。前不久闹了一出“穿错风衣”的笑话才让我们明白绣字的作用。
新年伊始,先生因为参加公司上层干部的新年会而没有回家吃晚餐,可是晚上一进家门便沮丧地说:“把别人的风衣穿回来了”。他一向谨慎小心,这似乎不应该是他犯的错误。他说是坐在回家的电车里,途中从车门吹进的冷风感到一阵寒意,随手想扣起风衣的扣子时觉得不那么顺手,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不是自己的风衣!至于把谁的衣服穿了回来,为什么会搞错,他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散会时,因为大家的鞋子都差不多,在换鞋的地方还特意留心不要穿错了,根本没想到衣服也会搞错。”
公司的董事和社长也参加了新年会,先生在担心,如果是上司的衣服就太难堪了。穿回家的那件风衣的成色还很新,而先生的风衣穿了十多年,满目沧桑。去年冬天就打算换新的了,只是因为没有找到中意的而暂时将就著,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忽略会以这样方式将家中的寒碜被外人一览无遗。
比起先生担心在上司面前的窘迫,我更觉得被别人看到太旧的衣服而有些没面子。先生说:“明天一早上班,在公司内部发出‘寻物启事’就可以找到对方了。为了体现对‘失主’风衣的重视,我们把风衣整整齐齐地迭好,先放入一个新的塑料口袋里,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塑料包放到一个崭新的纸袋子里,如果是皱巴巴脏兮兮袋子,那会比那件旧风衣更让人脸红。
第二天一早,公司内部的电子邮箱里已经有了不少“寻物启事”,除了一个是呼唤‘风衣’的邮件之外,还有好几个‘找鞋’的,更为严重的是副社长的鞋被穿错了,居然没有‘调换对象’响应。于是所有的人都很紧张地看看是不是自己穿了鞋,第二天换了鞋上班的人都想著赶紧回家确认。
那天,我把这件事情写在博客里,日本朋友读后评论道:“这样的事情在公司喝酒的宴会后经常发生,我自己也多次被拿错衣服,不过在穿之前必定要确认里面绣的名字,所以,从来没有穿错过衣服。”
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先生说:“难怪那个被搞错衣服的同事拿到衣服的时候说了一句:‘上面绣著名字呢’。”他一定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百个不愿意地穿上别人旧风衣回家的。
不过,先生的同事安慰他说,自己曾经还把别人的西装穿错了。大概是喝酒喝多了的原因吧。
日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书包、校服、室内运动鞋、文具,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写著名字以防跟别人搞错。学生在校内左胸前都佩戴著名字的小牌子,好象不写名字人也会搞错一样。特别是学校集体外出活动的时候,更是严格规定所有携带物都必须写上名字。所以,儿子的内裤、袜子、甚至我们家的毛巾上都写著他的名字。有位60岁的朋友已经习惯将每一支铅笔的笔头削掉外层,在木质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她说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其实,现在想起来,绅士的上装绣名字的作用应该是很容易联想和理解的,只是在中国,只有幼儿园小朋友的衣服上会写上姓名,我们怎么也没想到西装绣字的目的也不过如此。
幸好男人和女人的衣服很不一样,如果老公穿回来女人的衣服和鞋子,很多家庭就会因此而上演离婚闹剧了。老外到底还是老外,住了20多年,还出一遭幼儿园小朋友水平的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