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了多年来增加幅度最小的一次年度军费预算。本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新闻发言人李肇星昨天说,2010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5321亿1500万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371亿1600万元,增幅7.5%。
这个增幅与过去20余年中国军费的平均增幅相比,猛烈缩减了一半。根据官方《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提供的数据,在1998年到2007年,中国国防费年均增长15.9%;在此前的1988年至1997年期间,中国国防费年均增长14.5%。
李肇星在记者会上介绍,2010年中国增加的国防费将主要用于支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保障军队各项改革需要,一些费用用来适当改善军队官兵的生活。
中国的连续多年双位数的军费增幅与军事透明度的问题,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批评。美国国防部去年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认为,中国军事透明化虽有所改善但仍可以提高,报告并指中国正在改变亚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军事平衡。此前,2009年中国军队放出的信号,包括有意建航母,大力发展海军、空军以及气势盛大的建国60周年大阅兵,都显露出中国大规模扩张现代军事力量的勃勃雄心。
海外学者:
金融危机财力趋紧
一些海外学者因而对2010年中国军费预算增幅剧减感到意外,并推测这与中国应对金融危机财力趋紧,以及更多军费隐藏到其他开支类别有关。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王昆义为本报提供几种分析,包括中国预算赤字接近警戒线,所以军事开支能减就减;军费可能更巧妙地隐藏到教育等非国防开支类别里,以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气氛影响了预算编制。
澳洲国立大学中国防御问题专家侯斯可恩(Ron Huisken)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表示,过去10多年中国军费的快速增长的纪录,让他更相信官方昨天公布的数据,可能也比实际军费低。
中国大陆境内学者则强调,过去多年军费迅猛增长主要是用以弥补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军队投入的不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受访时说,在前领导人邓小平时代,为了将更多资源投资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方法,军队被要求“忍耐”,今天军费增速缩减说明军费补偿性增长政策到了调整期。
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副主任金一南少将在官方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中预测,今后中国国防开支可能不会继续原来的高增速,而会进入缓慢、持续的增长期。
中国政府坚持所采取的是防御性国防政策,国防开支相对于国土面积与边境线而言只属于低水平。李肇星在记者会上重申,中国国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仅1.4%,这一数字在美国是4%,而英国、法国、俄罗斯的数字都超过2%。
另一方面,近期中国军队要求增加军费投入、加速军力扩张以与美国一较高低的声音也在增大。今年1月,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大校就出版新书《中国梦》疾呼,中国要做世界头号强国,挑战美国地位。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高级研究员薄智跃受访时说:“《中国梦》的作者,看到这种数字(军费增长7.5%)是会不满意的,这次开会时军队代表团肯定会有不同看法,认为投入不够。”
他提醒说,7.5%军费预算案能够被提出,说明在各种声音中,中共的领导起了主要作用。他回顾说:“邓小平对军队掌控力度比较强,他说军费不增长,军费就增加不了,军队有意见也没有办法。江泽民时代军费明显增加,现在军费增幅放缓说明中国军队要走精兵路线,也确实说明党、最高领导人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提高了。”
薄智跃也指出,中国的军费预算包含了公关作用。去年国庆阅兵时展示了强大的武装力量,但它到底是一场展示性表演,这次公布的军费预算是更有力的信号,表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没有打算将重点放在武器与军事建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