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军在227四席“立委”补选只保住一席,败选骨牌接连倒下,年底五都选举、2012大选岌岌可危。一输再输的国民党若还是看不清当前情势,以经济手法来解决台湾当前经济问题,改善基层民众生活,再输也就没机会了。
台湾当前最大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M型社会、南北失衡、城乡差距都严重吞噬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满口“庶民经济”的马政府、“吴内阁”不时沾沾自喜台湾的经济表现,例如日前才宣布明年经济成长率可达4.9%;在市场上,也的确是高价名车买气畅旺、公有地标售迭创新高、楼价狂飙,逼得政府必须开征“豪宅税”来平抑民怨。
但在社会底层,由于大量生产事业移到大陆,企业高层、白领、蓝领都跟着举家登陆,台湾最有购买力的中产阶级严重流失,消费市场严重萎缩。一、二十年前夜夜笙歌的荣景现在几乎都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台币100元理发、50元便当、30元珍珠奶茶、夜市小吃摊等超低消费。在有钱人炒作下,台北房价高不可攀,但因需求低,租金却很便宜。根据“交通部”数据,去年台北地区计程车司机,平均每日工作12.17小时,每月收入只有新台币2.3万元,只比外劳好一点。
台湾会造成这种现象,完全是被政治扭曲的结果。在全球化浪潮下,政府不可能限制企业到有钱赚的地方投资,到处都有人招手,如果惹火了跨国公司老板,不止是生产线,可能连企业总部都一起搬走,政府损失更惨重。在理想的状态下,这些企业从台湾带走的工作机会,政府就要想办法再去找一些回来补,有进有出才能维系经济的荣景。
绿营“逢中必反”的闭锁思维是不准任何企业到大陆投资,也不让陆资入台,对陆客亦极不友善,对某些特定的人来说,为了搞台独饿肚子也没关系。而马政府最糟的是,明知有些是不对的,绿营压力一大就妥协,对陆资、陆客都有一大堆限制,台湾因全球化所流失的工作机会未能即时获得补充,老百姓的生活当然是愈来愈苦。
在激烈的国际竞赛下,各地政府发展经济都是各凭本事,但在台湾,蓝绿执政都是用政治手段来处理经济问题,只有百步与五十步之差。马政府不乱吹嘘经济表现,还不会让社会底层那么反感,愈是吹嘘,又拿不出魄力阻止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放任财团炒作土地波及民众生活,施政满意度像下楼梯般是很正常的事。227补选失利后,台湾许多政治观察家分析,国民党还会再败,绝非危言耸听!
以台湾南部地区为例,很多工厂都移往大陆,失业率很高,市况比北部更萧条,陆客团虽然稍稍活络地方经济,但因团体客用餐、购物都在特定地点,受惠的业者有限;如果能开放陆客自由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所有商家雨露均沾,很快可以把基层经济拉上来。如果大家都能有好日子过,就不相信马英九的民调还会一直在2、3成左右盘旋。
马政府不知道在怕什么?怕台湾被陆资买光,只要限制炒地、炒楼避免冲击民众生活,其他有什么好怕的,台积电外资比例逾7成、鸿海逾5成,难道不怕被外资买走?陆客自由行则有香港经验,按部就班推动即可,其实北京、上海房价很多已经比台北还高,陆客干嘛跳机?台湾有些官员坐井观天,不知今夕是何夕。
马政府上任原本被寄以厚望,认为台湾总算可以走出扁政府时代的闭锁思维,开启两岸共同经济圈时代,没想到却让很多人失望透顶。尤其这一、二年来,随着大陆经济崛起,磁吸效应更强,更多台湾人到大陆工作、定居,这个时候台湾就应该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在善意的两岸关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稍有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台湾唯有在大中华经济圈找到位置才有机会,结果绿营用粉笔在地上画个圈,马政府也只敢在圈里扭扭身子,偶尔脚跨出去一下,一有批评马上又伸回来。这样要让台湾经济变好、解决失业问题、提升施政满意度,根本是缘木求鱼。
台湾当前最大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M型社会、南北失衡、城乡差距都严重吞噬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满口“庶民经济”的马政府、“吴内阁”不时沾沾自喜台湾的经济表现,例如日前才宣布明年经济成长率可达4.9%;在市场上,也的确是高价名车买气畅旺、公有地标售迭创新高、楼价狂飙,逼得政府必须开征“豪宅税”来平抑民怨。
但在社会底层,由于大量生产事业移到大陆,企业高层、白领、蓝领都跟着举家登陆,台湾最有购买力的中产阶级严重流失,消费市场严重萎缩。一、二十年前夜夜笙歌的荣景现在几乎都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台币100元理发、50元便当、30元珍珠奶茶、夜市小吃摊等超低消费。在有钱人炒作下,台北房价高不可攀,但因需求低,租金却很便宜。根据“交通部”数据,去年台北地区计程车司机,平均每日工作12.17小时,每月收入只有新台币2.3万元,只比外劳好一点。
台湾会造成这种现象,完全是被政治扭曲的结果。在全球化浪潮下,政府不可能限制企业到有钱赚的地方投资,到处都有人招手,如果惹火了跨国公司老板,不止是生产线,可能连企业总部都一起搬走,政府损失更惨重。在理想的状态下,这些企业从台湾带走的工作机会,政府就要想办法再去找一些回来补,有进有出才能维系经济的荣景。
绿营“逢中必反”的闭锁思维是不准任何企业到大陆投资,也不让陆资入台,对陆客亦极不友善,对某些特定的人来说,为了搞台独饿肚子也没关系。而马政府最糟的是,明知有些是不对的,绿营压力一大就妥协,对陆资、陆客都有一大堆限制,台湾因全球化所流失的工作机会未能即时获得补充,老百姓的生活当然是愈来愈苦。
在激烈的国际竞赛下,各地政府发展经济都是各凭本事,但在台湾,蓝绿执政都是用政治手段来处理经济问题,只有百步与五十步之差。马政府不乱吹嘘经济表现,还不会让社会底层那么反感,愈是吹嘘,又拿不出魄力阻止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放任财团炒作土地波及民众生活,施政满意度像下楼梯般是很正常的事。227补选失利后,台湾许多政治观察家分析,国民党还会再败,绝非危言耸听!
以台湾南部地区为例,很多工厂都移往大陆,失业率很高,市况比北部更萧条,陆客团虽然稍稍活络地方经济,但因团体客用餐、购物都在特定地点,受惠的业者有限;如果能开放陆客自由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所有商家雨露均沾,很快可以把基层经济拉上来。如果大家都能有好日子过,就不相信马英九的民调还会一直在2、3成左右盘旋。
马政府不知道在怕什么?怕台湾被陆资买光,只要限制炒地、炒楼避免冲击民众生活,其他有什么好怕的,台积电外资比例逾7成、鸿海逾5成,难道不怕被外资买走?陆客自由行则有香港经验,按部就班推动即可,其实北京、上海房价很多已经比台北还高,陆客干嘛跳机?台湾有些官员坐井观天,不知今夕是何夕。
马政府上任原本被寄以厚望,认为台湾总算可以走出扁政府时代的闭锁思维,开启两岸共同经济圈时代,没想到却让很多人失望透顶。尤其这一、二年来,随着大陆经济崛起,磁吸效应更强,更多台湾人到大陆工作、定居,这个时候台湾就应该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在善意的两岸关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稍有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台湾唯有在大中华经济圈找到位置才有机会,结果绿营用粉笔在地上画个圈,马政府也只敢在圈里扭扭身子,偶尔脚跨出去一下,一有批评马上又伸回来。这样要让台湾经济变好、解决失业问题、提升施政满意度,根本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