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前天发布2010年《法治蓝皮书》显示,2009年中国犯罪数量打破了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的平稳态势,出现大幅增长。蓝皮书预测,今年中国社会治安形势仍比较严峻,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多发,官方的维稳压力不会减轻。
据蓝皮书统计,2009年1月到10月,中国刑事案件数增幅在10%以上,治安案件数增幅达20%左右,全年刑事立案数达到530万件,治安案件数达到990万件。这是2001年以来,中国暴力犯罪的首次增长。
同时,2009年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就有近10起,其中以新疆“7·5”事件和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最大。
蓝皮书指出,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不力难以脱责。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地、机械地树立本地区“社会稳定”的形象,也为了少数地方官员晋升的需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初期,采取“捂盖子”、不向公众通报真实情况的做法,导致谣言满天飞。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不是依法采取应急措施,而是依靠某些领导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过分依靠临场发挥,草率作判断、下结论,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严重质疑。
蓝皮书建议,官方应该转变目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害怕和畏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消极心态,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规定的应急法律原则,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蓝皮书预测,虽然今年的经济形势将会持续好转,但由于社会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一些群体就业困难,贫富差距加大,相对贫困人口增加,加上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多发,暴力犯罪、侵犯财产犯罪、经济犯罪可能会持续增加。
同时,今年经济犯罪的发案数会继续上升。经济危机和宽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能会为有潜在犯罪动机的犯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其中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会持续增多。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一些企业和社会公众闲置的资金会有所增加,在投资渠道较少的背景下,容易受高利的诱惑而参与其中。
网络犯罪也将增多。2010年青少年犯罪中,网络犯罪和“90后(1990年代后出生)”犯罪会逐步增多;职务犯罪可能会持续高发,但大案要案比例可能会降低;职务犯罪的主要群体可能转向执行国家投资项目的中级和基层国家工作人员。
中国黑社会组织 “白黑红”最典型
蓝皮书通过对重庆2000年以来的25个黑社会性质案件领导组织者的身份、背景和特点以及犯罪组织的分析,将重庆黑社会性质组织分为5种类型。指出“白黑红”一体型犯罪是中国目前黑社会性质组织中最典型的一种形态。
所谓 “白黑红”一体型犯罪就是以“白色”(合法的公司、正当的行业经营和组织领导者的商业身份)为幌子、以“黑色”(黑老大身份,暴力、暴力相威胁和腐蚀)为手段、以“红色”(政治身份或背景和保护伞)为护身,进行合法经营、非法经营与违法犯罪相交织的活动,形成“以黑养商、以黑护商、以商助黑、以商买权、以权促商、以权护黑”的一体化犯罪组织和犯罪活动。
蓝皮书建议组建一个高层权威反黑领导机构,并组建一支国家级的打黑专业队伍,由相关部门的人员以及法律专家、律师等组成,主要负责全国反黑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立案、指导侦查等工作。此外,在各个省组建一支10至20人的预备队伍,作为国家级打黑专业队伍的补充和机动力量。
蓝皮书还建议,今年刑事政策的总方向是促民生、促增长、促稳定,重点工作是保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官方应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厉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街头犯罪,同时应继续推进轻刑化、非监禁化和刑罚结构的改革,促使犯罪人重返社会,把有限的司法资源使用到严重的暴力犯罪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