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兴起网路问政 官忧“伪民意”
日期: 2010/02/14 13:55

  香港明报报道,日前,广东省党政一把手汪洋、黄华华向网民拜年,称希望网民对民生热点问题“织围脖”,对政府工作不足“拍大砖”。

  “围脖”是微博客(microblogging)的谐音。微博客在内地流行的时间还不长,主要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发表网路言论的工具。汪洋和黄华华的“围脖”论发出后,被许多人称讚很“时髦”,为地方政府开放开明形象加分不少。

  广东素来先行先试,政风开明,最近又被胡锦涛定位为“当好排头兵”,故有“围脖”说并不意外。除广东外,还有不少地方也宣布对网路民意打开大门,成为一种政坛新风。

  政网关係 被动走向互动

  本月9日,成都团市委举行首次网路新闻发布会,称将採用微博客等形式与青年联繫,集纳网路民意。而此前落幕的地方“两会”上,湖南、安徽等地首次将“网路民意”、“网路问政”写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湖南省岳阳县和安徽省亳州市地方“两会”上还出现了网民被增补为政协委员的事例。

  地方政府的上述动作获得多数网民肯定。有评论认为,内地“政网关係”从“被动”到“互动”,逐步走向成熟。

  观察人士指出,对“网路民意”之重视,在过去一直是中央层面“雷声大”,地方层面“雨点小”。今次不少地方摆明姿态迎接网路,说明“网路自觉”渐兴。

  近几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在记者会上必提“网民”,并称每天上网关注舆情,外界遂有“离中南海最近是网路”一说。有消息称,温家宝今年“两会”前夕还可能与网民进行线上交流,表示对“网路问政”的重视。

  网路只是平台 慎防炒作

  在地方,去年虽是“网路问政”密集年,常见有省长信箱或官员博客等开通,但事后舆论并未太认可,诟病最多的是“流于形式”。

  所谓重视网路舆情,其中问政是根本,网路只是一个平台。互联网虽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但在现有体制下对其作用也不能过高估计。在各地大打“网路民意”牌的情下,除应防“作骚”外,还应注意“网路民意”的独立性。最新一期官方《半月谈》杂志即载文说,要警惕“网路伪舆情”干扰政府决策。文章指,目前已有受利益集团操纵和僱人製造的“伪民意”出现,此风若兴将对政治决策造成严重影响。

  锺鸣九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11897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