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贷款上月飙升,房地产价格则以近两年来最快的速度上涨,突显出经济过热的风险,尽管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有所放缓。
各银行新年初始向客户大量放贷,1月份新增银行贷款飙升至1.39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此前三个月的总和,这促使银行业监管机构两周前要求数家银行暂停放贷。
1月份中国70个城市房价同比上涨9.5%,高于去年12月份的7.8%,尽管坊间证据显示,上月一些较大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有所下降。
去年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一直是基于宽松的信贷——大部分流向了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然而,银行贷款飙升推动中国热烈讨论可能引发泡沫的风险。
昨日发布的新的数据喜忧参半,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势头有所放缓,涨幅从12月份的1.9%下降到1月份的1.5%。但是生产者价格指数1月上涨超过预期,达到4.3%,高于12月的1.7%。
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放缓,令一些经济学家降低了政府很快加息的可能性。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的彭文生表示:“CPI低于预期,加之1月中旬以来信贷发放减速,将缓解人们对于政府将很快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
然而,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物价的潜在趋势显示,通胀正在加速。他表示:“今天的通胀数据显示出,中国迫切需要进一步收紧政策,以降低通胀风险。”
中国央行在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仍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当谈到货币环境“将从应对危机逐渐转向正常”时,暗示将缓慢收紧政策。
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主要包括现金和短期银行存款的货币供应量M1指标大幅飙升,同比增长39%,为10年来的最快增速。即将来临的中国春节假期期间的现金需求本来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一些经济学家将此看作未来潜在通胀的一个迹象,因为家庭加速加大支出。
与去年12月份的3798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相比,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大幅增长,但低于去年同期的1.62万亿元人民币。去年1月份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开始启动。货币供应量M2增速从去年同期的25.3%减缓至24.1%。
今年年初银行放贷势头异常强劲,使得监管部门在头两周后,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贷款。尽管这被投资者广泛解读为政府开始收紧银根,但许多经济学家辩称,监管部门的真正意图,是防止本已宽松的货币态势变得更为宽松。
英国《金融时报》 杰夫.代尔 北京报道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