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1月26日举行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首轮正式协商,确定协议的中文名称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双方同时也对框架的基本内容取得共识,为下一轮协商进入实质阶段铺平道路。
这个被外界视为两岸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协议,已被列入今年上半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陈江会”的议程,下一轮协商预料将在台北举行。大陆方面至今未对协议预期的签署时间明确表态,但台湾政府之前已多次释出希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协商并签署协议的信号。
台湾陆委会经济处处长李丽珍26日在会后向记者说:“(台湾)希望上半年签(协议)的这个目标没有改变”,“下个阶段将做实质的讨论,但要做充分的准备,希望越快越好。”然而她并没有提供一个具体的协商时程。
由于主体称谓在两岸协商中具有代表双方政治地位的意义,因此对政治关系特殊的两岸来说向来特别敏感。李丽珍表示,中文名称在“框架”和“架构”的差异,双方“还在思考有没有办法达成一致”,但协商过程中并没有讨论协议的正式英文名称。
她也透露,台湾方面已告知大陆,将在签署协议后通报世界贸易组织(WTO)。世贸组织对于两个成员的双边协议名称没有规定,两岸将在两会的框架下以中文名称签署该协议,但台湾通报世贸组织时将使用加入该组织时使用的名称。
台湾是在2002年1月以“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别关税领域”(简称“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The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of Taiwan,Penghu,Kinmenand Matsu)成为世贸组织的会员,作为它谈判贸易合作与争端的主体名称。
亚细安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今年1月生效,被排除在外的台湾面对竞争力被削弱及无法参与区域经济的困境。台湾政府希望利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拉近并深化两岸经贸关系,也有意以此为它与其它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国家签署类似协议,扫除政治障碍。
两会26日晚分别发表的文告,都形容本次协商取得“多项共识”,其中协议基本内容将涵盖两岸间主要的经济活动,包括货品贸易及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清单、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及经济合作等。
海协会文告中提到,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相关协商进程的原则在于“先易后难、求同化异、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海基会在文告中则强调:“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必须考量双方经济规模及量体悬殊之差异,做出合理务实的处理。”
这项尚未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在台湾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评估报告指,这项协议可使台湾的经济总值(GDP)提升1.65%到1.72%,就业机会可增加26万至27万人,但反对党民进党则估计,400万台湾人可能为此将会失业。
大陆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在协商开始前讲话时说:“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会带来两岸产业的部分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可能会对两岸某些产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看,这个协议对两岸贸易和经济增长都有正面和积极的推动。大陆愿意在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考虑台湾同胞的愿望和要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则说:“签署协议是两岸的一件历史大事,双方都有极高的意愿,希望两岸能够持续'正视现实、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从更大的格局来协商这个架构协。
这个被外界视为两岸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协议,已被列入今年上半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陈江会”的议程,下一轮协商预料将在台北举行。大陆方面至今未对协议预期的签署时间明确表态,但台湾政府之前已多次释出希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协商并签署协议的信号。
台湾陆委会经济处处长李丽珍26日在会后向记者说:“(台湾)希望上半年签(协议)的这个目标没有改变”,“下个阶段将做实质的讨论,但要做充分的准备,希望越快越好。”然而她并没有提供一个具体的协商时程。
由于主体称谓在两岸协商中具有代表双方政治地位的意义,因此对政治关系特殊的两岸来说向来特别敏感。李丽珍表示,中文名称在“框架”和“架构”的差异,双方“还在思考有没有办法达成一致”,但协商过程中并没有讨论协议的正式英文名称。
她也透露,台湾方面已告知大陆,将在签署协议后通报世界贸易组织(WTO)。世贸组织对于两个成员的双边协议名称没有规定,两岸将在两会的框架下以中文名称签署该协议,但台湾通报世贸组织时将使用加入该组织时使用的名称。
台湾是在2002年1月以“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别关税领域”(简称“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The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of Taiwan,Penghu,Kinmenand Matsu)成为世贸组织的会员,作为它谈判贸易合作与争端的主体名称。
亚细安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今年1月生效,被排除在外的台湾面对竞争力被削弱及无法参与区域经济的困境。台湾政府希望利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拉近并深化两岸经贸关系,也有意以此为它与其它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国家签署类似协议,扫除政治障碍。
两会26日晚分别发表的文告,都形容本次协商取得“多项共识”,其中协议基本内容将涵盖两岸间主要的经济活动,包括货品贸易及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清单、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及经济合作等。
海协会文告中提到,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相关协商进程的原则在于“先易后难、求同化异、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海基会在文告中则强调:“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必须考量双方经济规模及量体悬殊之差异,做出合理务实的处理。”
这项尚未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在台湾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评估报告指,这项协议可使台湾的经济总值(GDP)提升1.65%到1.72%,就业机会可增加26万至27万人,但反对党民进党则估计,400万台湾人可能为此将会失业。
大陆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在协商开始前讲话时说:“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会带来两岸产业的部分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可能会对两岸某些产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看,这个协议对两岸贸易和经济增长都有正面和积极的推动。大陆愿意在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考虑台湾同胞的愿望和要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则说:“签署协议是两岸的一件历史大事,双方都有极高的意愿,希望两岸能够持续'正视现实、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从更大的格局来协商这个架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