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谷
扩大安理会的议题,近年来赫然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少数国家为“ 入常”争权,而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多数国家为捍卫联合国的权威和尊严而义正辞严,勇敢发声。于是,一场围绕“ 入常”主题的国际博弈由此展开,并成为近期以来一道虽然并不美妙、但却十分吸引世人眼球的政治风景。
5月16日这场博弈又弈出新手:由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组成的“ 四国联盟”,在联合国散发一份有关安理会“ 增常”的决议草案。其中不仅对四国在“入常”后的否决权有明确要求,而且,还提出安理会扩大“ 三步走”的时间表。这一草案颇不寻常,因为它不仅明显与现有的、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联合国改革的文件相悖,而且,还试图采用一种“ 未得寸先进尺”、耍泼充愣、瞒天过海的战术伎俩,强行闯关。中国政府于次日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并将否决“四国联盟”提出的“危险提案”。中国更于6月7日发表一份全面阐述有关联合国改革立场的文件。这是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4年来,在涉及联合国核心利益时,少有的几次坚决而明确的表态之一。它所表现出的不容置疑的凌人锐气,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当事的“四国联盟”以相当强烈的震撼。
联合国是在人类经历巨大的战争创伤之后建立起来的、以保障世界和平与团结为宗旨和目标的重要平台。尽管时至今日,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时显尴尬,但毕竟在对很多国际事务的仲裁和决策方面,仍不失为一个具有无与匹敌的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特别是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更是许多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家所梦寐以求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对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就觊觎已久)。而且,一旦得以“登堂入室”所可能获得的巨大政治回报,更会刺激这些国家心猿意马,奔走呼号,直至不惜投注本钱,放手豪赌。
在图谋“ 入常”的国家中,“ 四国联盟”成员无疑最为积极。中国对于“ 四国联盟”中除日本之外的其它三国均无明显的政治歧见,而且,在不同场合均表达过支持三国以适当身份在联合国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意愿。但对拒不反省战争罪责的日本的“ 入常”举动,则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一点,日本人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尽管自恃有美国的背后撑腰,但在自己不可能“ 屈尊”放下“ 高傲”、强硬的身段去承认历史,同时又面临拥有安理会否决权的中国的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日本只得发挥自己特有的小聪明,采取迂回的战术,来寻求自我解套。如果不吝作一下大胆的猜想,“ 四国联盟”提出的捆绑“ 入常”草案的背后,很可能就隐约显现着日本人穿梭、鼓动、撮合的身影。如果真的如此,他们的如意算盘或许是:既然中国支持另外三国的态度已经明确,日本不妨与三国捆绑在一起。中国为了支持另外三国“入常”,就必然会支持日本一起“入常”(哪怕是捏着鼻子)。从而,轻松实现搭车、不买票、又不领情的美事。中国的坚决反对,过早地宣告了这段美梦的破灭。当然,中国除反对日本“ 入常”以外,对于其它三国在现阶段“入常”并拥有否决权,也并非持支持态度,因为这未必符合于联合国的改革目标以及中国长远的国际利益。因此,中国对四国“入常”的反对绝非感情用事,而是经过理性权衡之后的明智态度。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外交的硬朗化趋势日渐明晰。海内外华人莫不以能够见证中国外交这一历史性转折而感到振奋和自豪。中国的声音这次能够震惊“ 入常”博弈,在不远的未来也将震惊更为广大的世界舞台。
扩大安理会的议题,近年来赫然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少数国家为“ 入常”争权,而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多数国家为捍卫联合国的权威和尊严而义正辞严,勇敢发声。于是,一场围绕“ 入常”主题的国际博弈由此展开,并成为近期以来一道虽然并不美妙、但却十分吸引世人眼球的政治风景。
5月16日这场博弈又弈出新手:由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组成的“ 四国联盟”,在联合国散发一份有关安理会“ 增常”的决议草案。其中不仅对四国在“入常”后的否决权有明确要求,而且,还提出安理会扩大“ 三步走”的时间表。这一草案颇不寻常,因为它不仅明显与现有的、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联合国改革的文件相悖,而且,还试图采用一种“ 未得寸先进尺”、耍泼充愣、瞒天过海的战术伎俩,强行闯关。中国政府于次日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并将否决“四国联盟”提出的“危险提案”。中国更于6月7日发表一份全面阐述有关联合国改革立场的文件。这是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4年来,在涉及联合国核心利益时,少有的几次坚决而明确的表态之一。它所表现出的不容置疑的凌人锐气,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当事的“四国联盟”以相当强烈的震撼。
联合国是在人类经历巨大的战争创伤之后建立起来的、以保障世界和平与团结为宗旨和目标的重要平台。尽管时至今日,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时显尴尬,但毕竟在对很多国际事务的仲裁和决策方面,仍不失为一个具有无与匹敌的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特别是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更是许多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家所梦寐以求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对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就觊觎已久)。而且,一旦得以“登堂入室”所可能获得的巨大政治回报,更会刺激这些国家心猿意马,奔走呼号,直至不惜投注本钱,放手豪赌。
在图谋“ 入常”的国家中,“ 四国联盟”成员无疑最为积极。中国对于“ 四国联盟”中除日本之外的其它三国均无明显的政治歧见,而且,在不同场合均表达过支持三国以适当身份在联合国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意愿。但对拒不反省战争罪责的日本的“ 入常”举动,则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一点,日本人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尽管自恃有美国的背后撑腰,但在自己不可能“ 屈尊”放下“ 高傲”、强硬的身段去承认历史,同时又面临拥有安理会否决权的中国的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日本只得发挥自己特有的小聪明,采取迂回的战术,来寻求自我解套。如果不吝作一下大胆的猜想,“ 四国联盟”提出的捆绑“ 入常”草案的背后,很可能就隐约显现着日本人穿梭、鼓动、撮合的身影。如果真的如此,他们的如意算盘或许是:既然中国支持另外三国的态度已经明确,日本不妨与三国捆绑在一起。中国为了支持另外三国“入常”,就必然会支持日本一起“入常”(哪怕是捏着鼻子)。从而,轻松实现搭车、不买票、又不领情的美事。中国的坚决反对,过早地宣告了这段美梦的破灭。当然,中国除反对日本“ 入常”以外,对于其它三国在现阶段“入常”并拥有否决权,也并非持支持态度,因为这未必符合于联合国的改革目标以及中国长远的国际利益。因此,中国对四国“入常”的反对绝非感情用事,而是经过理性权衡之后的明智态度。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外交的硬朗化趋势日渐明晰。海内外华人莫不以能够见证中国外交这一历史性转折而感到振奋和自豪。中国的声音这次能够震惊“ 入常”博弈,在不远的未来也将震惊更为广大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