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
“我作为一名民间智囊团的成员,参加了不少国际会议,与各国外交专家在很多场合交换过意见。我感到非常困惑的是,我自己很难说清楚日本的立场。因为日本除了‘对美协调'以外,就再也找不到其他外交原则了。”日本综合研究所董事长寺岛实郎说。
站在前面的是鸠山,身影却是安倍和麻生
寺岛看到的是二十年前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接着是“冷战体制”的消失,但日本依旧没有从“冷战结构的思考回路”中挣脱出来,其中最让他感到矛盾的莫过于日美同盟。日本一方面从1967年开始一直明确地标榜“非核三原则”,佐藤荣作首相主张不持有核武器、不制造核武器、不准许外国军队将核武器带入日本,为此在1972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另一方面,佐藤首相又亲自和美国缔结密约,允许美国将核武器带入日本。密约的存在已经大白于天下。日美同盟体制下,日本在核武器问题上表里不一,显现出很大的矛盾。
不过,寺岛更加重视的是日美同盟中美国还能否提供核保护伞的问题。“奥巴马总统在主张建设一个无核的世界,但日本却要美国继续提供核保护伞。”日美同盟在军事上已经出现了矛盾,而这个矛盾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美国军队到底在日本是不是要永久地驻扎下去,冲绳的美军是不是该撤回夏威夷关岛?这在近期成了考验日美同盟的一个试金石。50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当然要发生转变,特别是日本在2009年8月实现了执政党的交替以后,重新审视日美同盟本是理所应当的一件大事,但是鸠山政权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似乎依然没有找到除了对美协调之外的其他外交原则。
在充满了矛盾,积重难返的日美同盟关系上,鸠山政权显得特别的犹豫不决,让这个矛盾也更加尖锐了起来。
日美联盟与冲绳的巨大负担
2010年1月19日,《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相互协力及安全保障条约》(简称日美安保条约)签订50周年。50年前日美两国在华盛顿签订该条约,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条约,日美组成了军事联盟。
按照条约的规定,美军可以驻扎在日本,而日本要为美军提供军事基地。
日本政府把主要美军基地放在了冲绳,让日本其他4个主要大岛得到了和平,而冲绳则为其他4个大岛承担巨大的负担。
九州岛出身的西村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小的时候,鹿儿岛县还非常的穷,我们到了东京经常会让东京人看不起。那时我们总会想,至少我们比冲绳人要强一些。”冲绳是原来琉球国,曾经在很长时间向清朝也向日本幕府朝贡。日本明治维新后将其并入日本。在日本近现代,冲绳人被本州等日本主要岛屿上的住民看得低人一等。
二战的时候,也只有在冲绳发生了日军与美军的激战,大批冲绳人被迫用自杀的形式选择“玉碎”。战争让冲绳完全成为一片焦土。战后在还没有得到充分恢复的时候,日本政府把主要美军基地设在了这里,如今冲绳在日本属于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看一看冲绳地方政府的网页,让人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殖民地居民的悲哀。二战期间的激战史、美军对土地的巧取豪夺、被赶出土地的农民被迫流浪他乡靠乞丐为生的悲惨境遇、留在岛上的少女遭遇美军强暴的愤恨、美军飞机的噪音等等举不胜举。
“我们冲绳县面积占日本总面积的0.6%,土地面积本来就非常狭小,但是全日本74.3%的美军军事基地集中在了我们这里。”冲绳县政府的网页上如泣如诉般地说。
对于冲绳县的过重负担,所有政治家都是看在眼里的。2009年民主党在选举时就打出了与自民党完全不一样的口号,他们准备在夺权后让美军基地从冲绳迁出一部分,缓解冲绳的压力。
缓解本土与冲绳在美军军事基地上的矛盾,让冲绳普天间军事基地迁移到其他地方,普天间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
在普天间问题上摇摆不定的鸠山首相
普天间机场在当地被称作“普天间基地”,主要起降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各种飞机。普天间在冲绳岛中部,距首府那霸市仅有10公里,基地内有一条2700米的跑道。
2009年8月,民主党、社民党及国民新党在选举中获得大胜,选举前他们提出的解决冲绳负担过重问题有了实现的可能。普天间基地问题在这个时候露出水面。
本来美军也在准备重新调整军力,在飞机的续航能力大大提高以后,驻扎在普天间基地的美国海军第三远征军,本可以从关岛出发去世界其他国家作战的,普天间基地的军事作用已经不那么重要。日本政权的转换,冲绳民意反对美国在这里建设保有大量军事基地。鸠山由纪夫首相认为有这些因素的存在,解决普天间问题并不是多么大的一件难事。
“最好是搬迁到其他国家,至少要迁移到其他县里去。”8月17日在就任首相前,鸠山说。
不过事情似乎并不简单。自民党失去政权后,不愿意看到民主党大选取得了胜利,在美军基地搬迁问题上也一顺百顺。媒体在鸠山政权组阁前就已经非常担心这位在美国读了博士学位的新首相,会让日美关系出现倒退。而鸠山首相对问题的分析不足,也让原本简单的一件事复杂化了起来。
“从普天间搬到冲绳的嘉手纳基地,或者是搬到边野古基地,以此完成基地的搬迁工作。自民党原来和美军谈好的在冲绳县内的搬迁方案与民主党期待的自然很不一致。美国也觉得去边野古更方便一些。
情况一复杂,鸠山首相前后发言开始动摇起来。11月13日,鸠山在日美首脑会谈后的记者会上回答采访时说:“首脑之间已经达成了意向,我会认真对待这个意向的,会尽早拿出结论。”听起来似乎是要同意美军把基地搬到边野古那里。
“12月4日在首相公邸,鸠山首相又说:“在也找不到其他地方了吗?”意思像是回到了让美军基地搬迁到其他县或者日本以外的地方。
“对此美国的反应相当的强烈。倒不是不能从普天间搬出去,是日本方面如此犹豫不决,美军的整体部署要出现紊乱。
先是美国驻日大使鲁斯在12月4日直接表达了对日本政府的不满。当天在东京外务省日美两国的官员在搬迁问题上没有谈拢,鲁斯大使一出外务省大门就被记者包围了起来。鲁斯大使与外务大臣冈田克也、防卫大臣北泽俊美三人直接进行了会谈的消息,在这个时候传了出来。“鸠山政权不诚实的对应给奥巴马总统脸上抹了黑。”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立即借美国大使吹风,把处于危机状态的日美同盟和盘托出。
华盛顿方面还做出了其他举动。12月22日,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见日本大使藤崎一郎时,很不客气说,如果美军普天间基地的搬迁问题不能尽早解决的话,“这对日美间将会出现种种影响。”从外交礼仪上看,美国国务卿如此直白地谈具体的一件事,“极为例外。”日本最支持民主党政权的报纸《朝日新闻》在23日的报道中说。
“(2010年)5月底以前拿出结论。”12月28日鸠山首相说。他似乎没有理会美国方面的催促,他依然在动摇,他需要时间来慢慢解决问题,而方案现在还没有。
关键在于日美关系该如何构筑,没有这个外交大方针,日美同盟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就特别的费力,表面上看就是鸠山首相不断的彷徨犹豫。
密约再度挑破核日美同盟矛盾
日美同盟中就核武器问题是否存在“密约”?日本媒体、美国外交官的回忆录及美国公开的外交文书中都认为日美间就核武器问题存在一个密约,但日本政府(外务省)几十年来均不承认这个密约的存在。民主党成为执政党后,很快这个悬念也有了结果。
12月22日,因“非核三原则”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原首相佐藤荣作的二儿子,原通产大臣在其父的旧宅中找到了允许美国把核武器带进日本的“合意议事录”(同意记录)。该记录中清楚地写道:在发生重大紧急事态时,美国政府在和日本政府进行事前协商后,有权再次把核武器带入冲绳或者是有权携带核武器经过冲绳。日本政府理解美国政府的这些要求,在经过事先协商后,对美方的要求将立即予以满足。记录中还写了:“我们同意把这些内容作为最高级别的机密”。
日本原外交官佐藤优认为,密约浮出水面,将会让外务省出现大规模的“肃反”。那些长年来明知密约存在,但闭口不承认,在国会做了大量虚伪答辩的外务官僚,将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被解除公务员资格。
恐怕更重要的是寺岛实郎谈到的日本核武器政策上的矛盾。三十余年来日本的非核三原则原来是一出骗人的把戏,日本一直依仗的美国核保护伞,原来有密约作为法律保障的。这个矛盾更多的表现在日本今后的核武器政策上。密约被公开后,坚持让美国把核武器带入日,显然是公开违背日本的非核原则。继续依赖美国核保护伞,遇到了来自美国构筑无核世界政策方面的矛盾。日本要真正走一条倡导无核原则的外交道路,这意味着要做重大的调整。鸠山首相的动摇,让日本一时还不能拿出明确的政策来。
日美同盟已经面临转变
在寺岛实郎董事长的眼里,东边有强大起来的中国,西边隔海与强大的美国相望,日本单独靠日美同盟显然不合时宜。在日美同盟体制下,日本在伊拉克问题上与美国的军事行动保持了一致,但是伊拉克战争失败了。在经济上,日本按照美国的旨意进行了金融改革,但次贷危机来了,日本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日本的贸易对象国中,2009年上半年对美贸易的比重为13.7%,对中国则是20.4%。二十年前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国为27.4%,中国只有3.5%。变化之剧烈不言自明。”寺岛说。
二战已经过去了六十余年,但日美同盟让美军继续驻扎在日本。日本政府不仅不从美军基地那里收取费用,反而要为驻日美军提供巨额“关怀预算”,这在日本普通市民心里难以理解。冲绳县民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民主党取代自民党以后,重新审视日美同盟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刚刚执政的民主党还不谙外交,不知该如何打出明确的日美外交原则。这种彷徨显得鸠山对美外交摇摆不定,这种摇摆不定也从侧面说明了日美同盟的矛盾。
“我作为一名民间智囊团的成员,参加了不少国际会议,与各国外交专家在很多场合交换过意见。我感到非常困惑的是,我自己很难说清楚日本的立场。因为日本除了‘对美协调'以外,就再也找不到其他外交原则了。”日本综合研究所董事长寺岛实郎说。
寺岛看到的是二十年前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接着是“冷战体制”的消失,但日本依旧没有从“冷战结构的思考回路”中挣脱出来,其中最让他感到矛盾的莫过于日美同盟。日本一方面从1967年开始一直明确地标榜“非核三原则”,佐藤荣作首相主张不持有核武器、不制造核武器、不准许外国军队将核武器带入日本,为此在1972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另一方面,佐藤首相又亲自和美国缔结密约,允许美国将核武器带入日本。密约的存在已经大白于天下。日美同盟体制下,日本在核武器问题上表里不一,显现出很大的矛盾。
不过,寺岛更加重视的是日美同盟中美国还能否提供核保护伞的问题。“奥巴马总统在主张建设一个无核的世界,但日本却要美国继续提供核保护伞。”日美同盟在军事上已经出现了矛盾,而这个矛盾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美国军队到底在日本是不是要永久地驻扎下去,冲绳的美军是不是该撤回夏威夷关岛?这在近期成了考验日美同盟的一个试金石。50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当然要发生转变,特别是日本在2009年8月实现了执政党的交替以后,重新审视日美同盟本是理所应当的一件大事,但是鸠山政权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似乎依然没有找到除了对美协调之外的其他外交原则。
在充满了矛盾,积重难返的日美同盟关系上,鸠山政权显得特别的犹豫不决,让这个矛盾也更加尖锐了起来。
2010年1月19日,《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相互协力及安全保障条约》(简称日美安保条约)签订50周年。50年前日美两国在华盛顿签订该条约,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条约,日美组成了军事联盟。
按照条约的规定,美军可以驻扎在日本,而日本要为美军提供军事基地。
日本政府把主要美军基地放在了冲绳,让日本其他4个主要大岛得到了和平,而冲绳则为其他4个大岛承担巨大的负担。
九州岛出身的西村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小的时候,鹿儿岛县还非常的穷,我们到了东京经常会让东京人看不起。那时我们总会想,至少我们比冲绳人要强一些。”冲绳是原来琉球国,曾经在很长时间向清朝也向日本幕府朝贡。日本明治维新后将其并入日本。在日本近现代,冲绳人被本州等日本主要岛屿上的住民看得低人一等。
二战的时候,也只有在冲绳发生了日军与美军的激战,大批冲绳人被迫用自杀的形式选择“玉碎”。战争让冲绳完全成为一片焦土。战后在还没有得到充分恢复的时候,日本政府把主要美军基地设在了这里,如今冲绳在日本属于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看一看冲绳地方政府的网页,让人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殖民地居民的悲哀。二战期间的激战史、美军对土地的巧取豪夺、被赶出土地的农民被迫流浪他乡靠乞丐为生的悲惨境遇、留在岛上的少女遭遇美军强暴的愤恨、美军飞机的噪音等等举不胜举。
“我们冲绳县面积占日本总面积的0.6%,土地面积本来就非常狭小,但是全日本74.3%的美军军事基地集中在了我们这里。”冲绳县政府的网页上如泣如诉般地说。
对于冲绳县的过重负担,所有政治家都是看在眼里的。2009年民主党在选举时就打出了与自民党完全不一样的口号,他们准备在夺权后让美军基地从冲绳迁出一部分,缓解冲绳的压力。
缓解本土与冲绳在美军军事基地上的矛盾,让冲绳普天间军事基地迁移到其他地方,普天间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
2009年8月,民主党、社民党及国民新党在选举中获得大胜,选举前他们提出的解决冲绳负担过重问题有了实现的可能。普天间基地问题在这个时候露出水面。
本来美军也在准备重新调整军力,在飞机的续航能力大大提高以后,驻扎在普天间基地的美国海军第三远征军,本可以从关岛出发去世界其他国家作战的,普天间基地的军事作用已经不那么重要。日本政权的转换,冲绳民意反对美国在这里建设保有大量军事基地。鸠山由纪夫首相认为有这些因素的存在,解决普天间问题并不是多么大的一件难事。
“最好是搬迁到其他国家,至少要迁移到其他县里去。”8月17日在就任首相前,鸠山说。
不过事情似乎并不简单。自民党失去政权后,不愿意看到民主党大选取得了胜利,在美军基地搬迁问题上也一顺百顺。媒体在鸠山政权组阁前就已经非常担心这位在美国读了博士学位的新首相,会让日美关系出现倒退。而鸠山首相对问题的分析不足,也让原本简单的一件事复杂化了起来。
“从普天间搬到冲绳的嘉手纳基地,或者是搬到边野古基地,以此完成基地的搬迁工作。自民党原来和美军谈好的在冲绳县内的搬迁方案与民主党期待的自然很不一致。美国也觉得去边野古更方便一些。
情况一复杂,鸠山首相前后发言开始动摇起来。11月13日,鸠山在日美首脑会谈后的记者会上回答采访时说:“首脑之间已经达成了意向,我会认真对待这个意向的,会尽早拿出结论。”听起来似乎是要同意美军把基地搬到边野古那里。
“12月4日在首相公邸,鸠山首相又说:“在也找不到其他地方了吗?”意思像是回到了让美军基地搬迁到其他县或者日本以外的地方。
“对此美国的反应相当的强烈。倒不是不能从普天间搬出去,是日本方面如此犹豫不决,美军的整体部署要出现紊乱。
先是美国驻日大使鲁斯在12月4日直接表达了对日本政府的不满。当天在东京外务省日美两国的官员在搬迁问题上没有谈拢,鲁斯大使一出外务省大门就被记者包围了起来。鲁斯大使与外务大臣冈田克也、防卫大臣北泽俊美三人直接进行了会谈的消息,在这个时候传了出来。“鸠山政权不诚实的对应给奥巴马总统脸上抹了黑。”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立即借美国大使吹风,把处于危机状态的日美同盟和盘托出。
华盛顿方面还做出了其他举动。12月22日,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见日本大使藤崎一郎时,很不客气说,如果美军普天间基地的搬迁问题不能尽早解决的话,“这对日美间将会出现种种影响。”从外交礼仪上看,美国国务卿如此直白地谈具体的一件事,“极为例外。”日本最支持民主党政权的报纸《朝日新闻》在23日的报道中说。
“(2010年)5月底以前拿出结论。”12月28日鸠山首相说。他似乎没有理会美国方面的催促,他依然在动摇,他需要时间来慢慢解决问题,而方案现在还没有。
关键在于日美关系该如何构筑,没有这个外交大方针,日美同盟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就特别的费力,表面上看就是鸠山首相不断的彷徨犹豫。
12月22日,因“非核三原则”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原首相佐藤荣作的二儿子,原通产大臣在其父的旧宅中找到了允许美国把核武器带进日本的“合意议事录”(同意记录)。该记录中清楚地写道:在发生重大紧急事态时,美国政府在和日本政府进行事前协商后,有权再次把核武器带入冲绳或者是有权携带核武器经过冲绳。日本政府理解美国政府的这些要求,在经过事先协商后,对美方的要求将立即予以满足。记录中还写了:“我们同意把这些内容作为最高级别的机密”。
日本原外交官佐藤优认为,密约浮出水面,将会让外务省出现大规模的“肃反”。那些长年来明知密约存在,但闭口不承认,在国会做了大量虚伪答辩的外务官僚,将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被解除公务员资格。
恐怕更重要的是寺岛实郎谈到的日本核武器政策上的矛盾。三十余年来日本的非核三原则原来是一出骗人的把戏,日本一直依仗的美国核保护伞,原来有密约作为法律保障的。这个矛盾更多的表现在日本今后的核武器政策上。密约被公开后,坚持让美国把核武器带入日,显然是公开违背日本的非核原则。继续依赖美国核保护伞,遇到了来自美国构筑无核世界政策方面的矛盾。日本要真正走一条倡导无核原则的外交道路,这意味着要做重大的调整。鸠山首相的动摇,让日本一时还不能拿出明确的政策来。
在寺岛实郎董事长的眼里,东边有强大起来的中国,西边隔海与强大的美国相望,日本单独靠日美同盟显然不合时宜。在日美同盟体制下,日本在伊拉克问题上与美国的军事行动保持了一致,但是伊拉克战争失败了。在经济上,日本按照美国的旨意进行了金融改革,但次贷危机来了,日本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日本的贸易对象国中,2009年上半年对美贸易的比重为13.7%,对中国则是20.4%。二十年前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国为27.4%,中国只有3.5%。变化之剧烈不言自明。”寺岛说。
二战已经过去了六十余年,但日美同盟让美军继续驻扎在日本。日本政府不仅不从美军基地那里收取费用,反而要为驻日美军提供巨额“关怀预算”,这在日本普通市民心里难以理解。冲绳县民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民主党取代自民党以后,重新审视日美同盟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刚刚执政的民主党还不谙外交,不知该如何打出明确的日美外交原则。这种彷徨显得鸠山对美外交摇摆不定,这种摇摆不定也从侧面说明了日美同盟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