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百张“藏”在美国博物馆中的圆明园老照片,现已“回家”,其中一幅宋代佚名画作《柳荫牧牛图》的翻拍照片,清晰呈现出圆明园“淳化轩”印章。
昨日,距离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正好相隔9个月,圆明园赴美国寻找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在成都举办成果发布会,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图片展同日开幕。
去年11月29日出发,12月17日返京,18天内,工作组考查了华盛顿、纽约、波士顿的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查阅了大量与圆明园历史和文物有关的图书、照片和实物资料。
工作组共收集到四五百张圆明园及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的老照片和图片,同时发现一批由清宫流失的疑似圆明园文物。
“完成了预定目标,有些成果甚至超过我们的预期”,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对“美国行”作出如上评价。
陈名杰说,“美国行”获得了美国同行的欢迎和支持,建立了与国际同行之间的联系,为今后进一步寻找流失文物信息,以及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打下了基础。
他表示,收集到的圆明园资料(包括现存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相关文献资料、老照片),全部通过影像或图片资料的形式(如老照片翻拍),让文物“回家”,“完善文物资料数据库,并为圆明园遗址保护、展示、研究等提供史料,今后还将办专题展览,向公众发布信息”。
继“美国行”之后,工作组还将按原计划,推出“欧洲行”、“亚洲行”,具体行程正在筹备中。
■ 揭秘
1 西洋楼石刻有望依图归位
美国行收集到的四五百张老照片,再现了“万园之园”圆明园的部分场景,其中近百张老照片具较高学术价值。如美国考古学家毕世博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的 24张圆明园西洋楼老照片,以及摄于19世纪70年代的西洋楼照片玻璃底片,此外,还有4张新发现的西洋楼早期照片,“不仅反映了西洋楼的变迁,还有助于西洋楼区域的石刻归位。对石刻研究、圆明园历史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说,
圆明园海外寻宝从美带回数百张旧照片
日期:
2010/01/19 10:55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17919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