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历女”的抱负
日期: 2010/01/11 21:18
中文导报原创文 作者 刘 柠

日前,日媒发表了2009年度新词流行语的投票统计结果:一个颇生僻的造语词“历女”(Rekijyo),与“新型流感”、“政权更替”、“脱官僚”等反映社会、政治生态变化的关键词一起,登堂入室,位居前十,令人眼界大开。

所谓历女,是指那些活在历史中的年轻宅女,形式上多少有些像中文语境中的女文青,不同的是,后者迷恋的对象是文学,而前者则独钟历史。除此之外,前者比后者还多了一层“宅”的情境。而这个“宅”(Otaku),是以传统的日文语汇引伸诠释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典型文本,其意象早已随著“御宅族”、“宅男”等语汇的普及而定型化,有种虽落寞、内向、离群索居,却偏执、我行我素、爱谁谁的意味。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被认为有很强的“宅性”,村上也因此而成为一代宅男宅女的教父。

但历女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宅女。一般说来,宅女的生活态度比较消极,对外部世界缺乏热情,不大愿意与人沟通,受制于比较“下流”的经济地位,也不太爱花钱,属于低消费层;但历女不同,她酷爱历史,不仅狂热地阅读各种历史文本(历史类书籍、电影和电视剧),而且还身体力行,不惜为自己营造一个虚拟的历史氛围,并深度浸淫其中,不愿自拔。举凡历史,古往今来,涵盖面很广。历女们则术业有专攻,日本史与世界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通史与断代史,专业门类齐全,可谓一网打尽。

历女现象的始作俑者,被认为是NHK大河电视连续剧,每周一晚8点准时播放,中间不插播广告,动辄联播一年半载。题材以反映日本“战国时代”,各据一方的大名相互征战讨伐的“时代剧”为主,也有以幕末革命、明治维新和中国的三国时代为背景(如《赤壁》等)的历史题材。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很多是旧片,有的在黑泽明早期就拍摄过,是长年吸引中老年观众眼球的保留节目。但旧瓶装新酒,老片新拍成为时尚。而在新拍摄的作品中,大胆启用俊男明星,那些在旧片中造型高度脸谱化、程序化的武士、将军,一但变脸为白马铠甲的偶像型男,立即为女性观众追捧不已。

这些历女,虽然身上多少有宅女情结的残留,但大多有固定的职业(OL、教师或公务员什么的),所以舍得花银子,宅女的“宅性”在她们身上体现为一种对自己所爱的倾注式投入和近乎偏执的痴迷。她们读书、观剧,搜集与历史相关的各类小对象,遍游名山大川、名寺古刹,甚至在名胜古迹介胄披甲,以上演COSPLAY版的“穆桂英”来发思古之幽情。如果你在东京的电车上,遇到捧读文库版《幕末史》的OL,间或从包里掏出手机,飞快地发个短信,手机的绳坠上挂著写有织田信长、嶄荼蓅马字样饰物的话,那八成是一名历女。

历女现象的升温,甚至拉动了地方经济。在NHK大河剧的拍摄景点,与剧目内容相关的旅游观光被深度开发,古代的铠甲、服装、兵器和各种饰物一应俱全,精致逼真到乱真的程度;书店专门开设战国时代历史读物的专柜,东京著名的小田急百货店里甚至开了一家专卖战国武将物品的专卖店“战国魂”;据《产经新闻》预测,“历女热”直接带动的商机,市场规模达700亿日元,且呈进一步膨胀的态势。

从后现代“人类学”的文化谱系上说,如果把历女看做是源自宅女,又融合了历史要素的宅女“升级版”的话,那么历女与宅男已全无交汇点。宅男,作为一个东洋后现代亚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泡沫破灭后的经济低迷时期,青年人回归自我,一边品味迷失,一边寻找价值依托的意义所在。然而,自我迷失之路并未就此打住,刚步出“失去的十年”,又跌入“下流社会”的泥淖,一代青年的沦丧感与日俱进——宅男蜕变为“草食系”:他们对人生的态度更趋消极,甚至放弃了对爱情和性的主动谋求,情愿“草食”,自甘边缘化。

如此退避的人生态度,令一部分强势的宅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放眼四周,一群有气无力的草食男们消瘦的背影,让宅女们从内心耻于与之为伍,这种心理客观上也构成了她们奋起自救的动力。于是,她们把目光回溯,定格到战国时代的古战场,以幕末、维新的武士、英雄来置换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男人。历女们穿越时空,试图以往昔侠客的刀光剑影来驱散俗世的蝇营狗苟的努力可谓悲壮。

某种意义上,历女们宏大叙事抱负的反面,正是对现实的失望。抱负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1761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