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大陆人口结构的演变方向,正朝着大陆学界所担心的倒锥型方向发展,因为这在经济发展上,意味着进入食之者众,但生产者却逐渐减少的窘境,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受到人口不断老化影响,中国大陆劳动年龄人口(15岁到59岁)供给增长率在2004年首次出现下降,预测2011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开始绝对减少,届时原本让各国羡慕的“人口红利”,将变成“人口负债”。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人口老化逐年递增的现象,也直接催动了大陆的“银发商机”。
尽管有人认为老年人的购买力较低微,但因未来中国大陆老年人口只会愈来愈多,由此延伸的关于医疗保健、日常用品、饮食、娱乐等老年商机,其市场大饼仍吸引许多业者投入。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大陆老年人口的年总收入约在3,000亿~4,000亿元人民币(下同)间,这些收入包括他们的养老金、再就业的收入,及亲戚和朋友的赠与。从2025到2050年,预计老年人的潜在购买力将高达5兆元。长期来看十分诱人。
大陆人口结构的另一特征,在于长期实施“一胎化”所带来的少子化现象,虽引发对未来青壮劳动力人口不足的忧虑,但这一代几乎是1980、1990年代以后才成长的青少年,不像他们父母、祖父母一辈饱受忧患,物质极度困乏的年代,也因此他们更热中追求个性化、认同感与流行型商品,加上获得长辈的“金援”,成为市场上新兴消费力。
另一方面,“一胎化”政策严格执行的结果,配合上中国人“重男轻女”的传统,结果是让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出现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根据去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数据,2020年,中国男女比例将出现严重失衡,届时适婚年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约4,000万人,男女人口比例约为143:100人。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男性中,将有1个人会找不到老婆 。
其实,“娶妻难”的困扰不必等到2020年,现在就已经浮现,而这种情况也引发出许多让人想像不到的商机。例如为了让女性愿意嫁给自己,男方家庭得努力购房、买车以提高自己的身价,直接带动消费;许多婚友社、征婚网站也大行其道,意外暴红,甚至还引来创投公司愿意投资。
显然,看准了这波“抢婚”风潮,许多投资者愿意放长线钓大鱼,在这男多于女的环境中设法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