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没有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中国的表现也遭一些欧洲国家批评。对此,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对会议取得现有成果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表现了最大诚意,尽了最大努力”。
英国官员早前指摘中国“挟持”峰会,惹中国外交部强烈反驳,斥英国官员的言论有“明显政治图谋”,又说某些发达国家没有资格指摘发展中国家。
英国气候变化大臣文立彬(Ed Miliband)前日在英国《卫报》撰文,指摘中国企图“挟持”哥本哈根峰会,阻止峰会协议得到法律效力,又阻止在减排目标上达成协议,首相布朗亦宣称少数国家“勒索”了峰会,矛头暗指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反驳说:“英方个别政客针对中国发表的言论具有明显的政治图谋。其目的是在推卸其应该履行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挑拨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姜瑜指出,中方定出的减排行动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反观“从一些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态度,以及长期不履行义务的实际情炕怜嗾□这些国家没有权力、没有资格指摘发展中国家,反倒应该反省自己”。
中国是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但人均不及美国,发达国一直就减排量、碳排放峰值等问题向中国施压,中国和其他发展国则指摘西方未能按照《京都议定书》要求履行大幅减排责任。
温家宝接受新华社的访问,明确表明中国的态度以及对哥本哈根会议的评价,这篇访问发表在外交部官方网站上。
温家宝在上述访问则强调了哥本哈根会议的积极意义。他说,会议在经历了曲折后,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该文件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双轨制,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减缓措施、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
温家宝认为,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广泛认可,来之不易,应该得到珍惜”。他也指出,中国在会议期间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务实合作的精神,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高效。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分析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各国核心利益,因此大部分国家都是“公事公办”,很少国家会做出让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对有关问题做了积极的表态;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国又主动宣布到2020年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中国自认做出了很大努力,所以在态度上更显得理直气壮。
英国官员早前指摘中国“挟持”峰会,惹中国外交部强烈反驳,斥英国官员的言论有“明显政治图谋”,又说某些发达国家没有资格指摘发展中国家。
英国气候变化大臣文立彬(Ed Miliband)前日在英国《卫报》撰文,指摘中国企图“挟持”哥本哈根峰会,阻止峰会协议得到法律效力,又阻止在减排目标上达成协议,首相布朗亦宣称少数国家“勒索”了峰会,矛头暗指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反驳说:“英方个别政客针对中国发表的言论具有明显的政治图谋。其目的是在推卸其应该履行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挑拨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姜瑜指出,中方定出的减排行动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反观“从一些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态度,以及长期不履行义务的实际情炕怜嗾□这些国家没有权力、没有资格指摘发展中国家,反倒应该反省自己”。
中国是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但人均不及美国,发达国一直就减排量、碳排放峰值等问题向中国施压,中国和其他发展国则指摘西方未能按照《京都议定书》要求履行大幅减排责任。
温家宝接受新华社的访问,明确表明中国的态度以及对哥本哈根会议的评价,这篇访问发表在外交部官方网站上。
温家宝在上述访问则强调了哥本哈根会议的积极意义。他说,会议在经历了曲折后,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该文件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双轨制,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减缓措施、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
温家宝认为,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广泛认可,来之不易,应该得到珍惜”。他也指出,中国在会议期间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务实合作的精神,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高效。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分析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各国核心利益,因此大部分国家都是“公事公办”,很少国家会做出让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对有关问题做了积极的表态;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国又主动宣布到2020年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中国自认做出了很大努力,所以在态度上更显得理直气壮。